西柏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史上的历史地位

2021-09-13 08:35刘欢郝飞飞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刘欢 郝飞飞

[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主题。在党领导民族复兴的百年征程中,西柏坡时期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发展等方面致力于民族复兴。西柏坡时期是民族复兴在道路选择上的探索期、党的领导上的执政准备期和民族信心上的重塑期,激励着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民族复兴大道上不断迈出铿锵步伐。

[关键词]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历史地位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08-0038-05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是一部致力于民族复兴的奋斗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复兴始终是贯穿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一个鲜明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西柏坡时期在党领导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往北平,西柏坡时期共历时一年零十个月[3]。从实践层面来说,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大里程碑即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就精神层面而言,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激励了人民的斗志,重塑了民族的信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的持续奋斗提供了动力。

一、民族复兴是贯穿党的百年光辉历程的鲜明主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主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不是要回归“汉唐盛世”,也不是简单的重新寻回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而是“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4]4。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次成就,都是向民族复兴事业迈出的更近一步。在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以救国、进行建设以兴国、实行改革以富国、推进复兴以强国,使民族复兴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一)民族复兴的主题是由党的百年历程所面临的客观实际决定的

国情是最大的实际。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入侵,另一方面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再加上后来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这就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推翻这“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不懈奋斗,而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和重要内容。此外,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重要的客观实际。在革命阶段,我们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增进了人民的幸福感,构成了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

(二)民族复兴的主题是党的百年历程所经历的伟大实践铸就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5]。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为持续推进民族复兴开辟了道路;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为民族复兴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2]。总之,在党的百年历程所经历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三)民族复兴是一百年来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主线

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孕育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一百年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主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英勇斗争的崇高品格,这就是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们党在革命年代培育出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建设年代培育出了雷鋒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培育出了改革创新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培育出了大国工匠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这是民族复兴的梦想与革命斗争的实践、国家建设的实践、改革开放的实践以及新时代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同构成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二、西柏坡时期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实践探索

作为党领导人民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转折时期,西柏坡时期在党的百年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这一时期,我们党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发展等方面展开了致力于民族复兴的革命斗争。事实上,民族复兴主要就包括民族、人民和国家三个维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56。

(一)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为人民的彻底解放提供了根本前提

人民的彻底解放是人民幸福的前提。西柏坡时期,民族复兴在人民层面主要表现为争得人民解放。争得人民的彻底解放,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一方面,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1947年7月在西柏坡召開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6]。广大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为党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毛泽东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基本上摧毁了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从而大大加快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二)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为民族的完全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族独立是民族振兴的前提。西柏坡时期,民族复兴在民族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争得民族独立。争得民族的完全独立,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及其在华势力,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一方面,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948年12月,刘少奇指出:“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还没有被彻底消灭以前,我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7]1949年元旦在以《将革命进行到底》为题的新年献辞中,毛泽东重申,“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8]1375。另一方面,西柏坡是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时期,党领导人民在土地改革和解放战争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并在“进京赶考”前夕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明确了党在全国革命胜利后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会闭幕后不久,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独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三)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为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初步探索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民族复兴的基石。西柏坡时期,除了进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民族复兴在国家经济发展层面还表现为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恢复和发展城市经济。一方面,西柏坡时期我们党特别强调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保护和发展民族工商业。1948年2月,毛泽东在阐述党的工商业政策时强调要发展生产,“尽一切努力降低成本,增加生产,便利推销,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支援战争的目的”[8]1285。另一方面,西柏坡时期随着一些城市解放,我们党开始总结城市工作经验,着重注意恢复和发展城市经济。1948年2月,《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中指出,“城市工作中的‘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9]。同年12月,我们党总结了接管沈阳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城市工作的宝贵经验。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在提出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要把“城市的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8]1428作为中心任务。同时,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总体上明确了我们党的基本的经济政策,为新中国成立之初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奠定了基础。

三、西柏坡时期的实践探索对党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奋斗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无论是农民阶级的探索,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抑或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无一例外都失败了,根源在于阶级局限性与历史局限性,缺乏一个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的坚强有力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争得革命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走向民族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西柏坡时期历时一年零十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西柏坡时期见证了中国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关键期,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时期在党领导民族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征程中,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为民族复兴探索了道路、重塑了信心,也为民族复兴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做好了全国执政的准备。

(一)西柏坡时期是民族复兴在道路选择上的探索期

从民族独立到民族复兴的持续奋斗,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接下来,推进国家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就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革命的第二步。事实上,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斗争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全面探索。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8]1437,确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讲话中,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是和平的改造而非流血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那一次就不用流血了,而可能和平解决”[10]262。作为民族复兴在道路选择上的探索期,西柏坡时期实现了由战争到和平、由农村到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伟大转变。这一时期,革命胜利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生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8]1428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民族复兴的大道越走越宽广,正如石仲泉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柏坡”[11]。

(二)西柏坡时期是民族复兴在党的领导上的执政准备期

一个国家要实现富强、一个民族要实现振兴,必须有一个能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最广阔力量的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例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西柏坡时期是民族复兴在党的领导上的执政准备期。其一,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特别是三大战役所取得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主力军基本上被摧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即将取得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将之比喻为“进京赶考”,并郑重承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12]。其二,西柏坡时期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1948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强调,“必须坚决地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8]1332,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推进革命事业。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因为革命胜利党内可能滋生的骄傲和享乐情绪,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1438-1439,因为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8]1438。其三,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绘制了蓝图。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初步阐明了新中国的国体即人民民主专政,阐述了新中国的政体即“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10]136。1949年3月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西柏坡时期是民族复兴在民族信心上的重塑期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1]41。近代以来,在民族复兴征途上加强“精神对垒”,一方面是要重塑我们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信心。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逐渐陷入了深重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未来进行了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经过长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西柏坡时期,我们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绘制了新中国的蓝图,迎来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光明前景,使许多仁人志士重新坚定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我们民族复兴征程上的两大里程碑。另一方面还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民族复兴的激励作用。伟大建党精神能够激励人心、凝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孕育了西柏坡精神,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为夺取全国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国、继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密码。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其核心是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所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继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必须一如既往保持谦虚谨慎,持之以恒艰苦奋斗。

结语

民族复兴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主题。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需要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西柏坡时期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实践探索,不仅奠定了这一时期在党领导民族复兴百年征程中独特的历史地位,而且对新时代持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加强了党的建设,强调要立规矩,完善了党委会工作方法,发扬了艰苦奋斗作风,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对民族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积累了经验;这一时期,领导了解放区土地改革,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了革命胜利后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政策,新中国从西柏坡走来,为新时代持续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创造了前提;这一时期,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提出了“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不断迈出铿锵步伐。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3]李建强.西柏坡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4):5-1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在西柏坡[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23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4.

[8]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304.

[10]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1]石仲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源——兼谈“西柏坡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1996(3):1-8.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70.

责任编辑:祁欣欣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