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维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人民立场的路径探析

2021-09-13 08:34蔡文成王丽君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蔡文成 王丽君

[摘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必须贯穿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项工作之中。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价值引领、舆论引导、共识凝聚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为了人民的内在要求、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和服务人民的使命宗旨,不断彰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根基,开创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的崭新工作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贡献出更强大的动能。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人民立场

[中图分类号]D219.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1)08-0027-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处在意识形态斗争最前沿,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1]143。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最深沉追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和显著优势,将人民至上的原则贯穿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复杂艰巨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40,充分彰显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优势,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发展潜能,从而赢得发展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进一步凸显人民立场,将实现人民利益、人民需求、人民幸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懈奋斗,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凸显工作价值,不断巩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人民基础,深刻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人民立场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新闻舆论工作前进方向和能力水平的政治实践。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要加强政治引领,实现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在强化政治引领的政治方向和践行群众的工作导向中夯实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确保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相依,同心同向。

(一)强化政治引领,坚持党性和人民相统一的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2]。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置于最高地位,“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3],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维护党的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坚持党的立场归根结底也就是坚持人民立场,是党性和人民性在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现实担当。新时代,我们党将党性这一根本原则立场放在新闻舆论工作的突出位置加以强调,将党的领导贯穿在新闻舆论工作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党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党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4],以党媒为话语武器,坚决同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党的领导为基点,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在瞬息万变的形势中站稳脚跟,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内团结人民力量、鼓舞人民士气。一方面,要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全方位领导,党性要强,“党味”要浓。新闻舆论工作要始终把坚定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自觉肩负起宣传社会主流思想、强化意识形态引领的重任;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既要以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根本工作方向,又要将维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利益作为最终价值取向,大力加强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和党管媒体,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展现党治国理政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新闻舆论工作牢固树立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心系人民。新闻舆论工作要充当党和人民之间的中介与桥梁,上连党心、下连民心,将党的声音在人民群众中传达得更开、更广、更深,同时也要将人民面临的现实情况和真实需求反映出来,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贴合民生;要将舆论工具牢牢把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以党和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进行舆论导向,坚决反对在党领导和人民利益之间制造对立和分裂。

(二)践行群众路线,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5]。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建设总体部署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满足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问题。因此,在物质生活已经取得了极大改善的前提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进一步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日趋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加以探索、了解和满足,承担起回应人民呼声、纾解人民困难、采纳人民意见、廓清人民误区的重要任务,将人民立场作为工作导向、工作重心和检验标尺,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和“保持人民情怀”的希冀,督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凝聚民心、反映民意方面发挥出更突出的作用。《人民日报》等中央机关报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排头兵冲锋在前、勤恳敬业,在办报实践中不断落实对人民的承诺,始终保持人民本色和百姓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宣传主体、挖掘重点、服务对象,深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當前,信息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媒体格局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坚定不变的人民导向和人民情怀,才能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以不变应万变,将为人民服务的功能与价值落到实处。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广泛性和层级性并存,人民群众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为人民提供高品质、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成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需求运用多种媒介、更新新闻理念、创新表达方式,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内容,提升新闻舆论工作的服务水平,切实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效应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聚焦社会民生,时刻关注人民。人民群众在哪里,新闻舆论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我们党在教育就业、育幼养老、环境建设和医疗保障等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中还有许多困难要跨过,需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充分报道,同人民群众站在统一阵线上,以人民群众的立场视角开展工作,将笔尖、话筒和镜头对准基层和群众,反映人民诉求,把准群众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真正成为心系人民的工作。

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为了人民的内在要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几乎时刻处在舆论场中,无论是国内舆论环境的净化还是国际话语地位的提升,都需要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牢牢把握住人民利益这一核心诉求,践行“为了人民”的内在要求,加强系统谋划和内外统筹,在澄清谬误和明辨是非中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认同,培育人民群众保持清醒自省的素质和自信自强的能力。

(一)对内激浊扬清,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认同

受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传入、资本逻辑驱动和民众猎奇天性使然,娱乐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形成“泛娱乐化”社会思潮,“成为塑造政治、伦理和日常生活的一个强大的、充满诱惑力的手段”[6],在思想文化领域以竞争态势强势侵袭舆论生态,造成对主流价值观的侵蚀和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消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闻舆论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7],在各个舆论阵地弘扬正确价值观,调适社会心态,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助推现实问题的解决。

警惕“泛娱乐化”趋势,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當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稳固地位的重要议题。一方面,要强化新闻媒体责任,真正发挥舆论引导排头兵和主力军的作用。首先,新闻媒体要坚守“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业初心。要时刻保持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的反思,在泛“娱乐化”思潮中站稳立场,恪守原则。其次,新闻媒体要将牢牢掌握媒体话语权作为工作重心。要生产通俗易懂的传播内容以驱逐庸俗化、娱乐化、随意化的无良信息,以寓教于乐的传播手段平息哗众取宠的“舆论喧嚣”,提升话语权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民众信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努力化解民众个体价值和渴求娱乐之间的矛盾,消除新闻报道的“宏大叙事”与民众渴求的“个体价值”之间的矛盾,既要推崇个体对集体的自觉服膺和对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同,又要彰显对个体价值的绝对尊重,整合价值秩序。此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要尊重历史、呈现史实,也要着眼现实、力求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在历史感和时代感、光荣感与使命感的共鸣共情中凝聚价值共识。

(二)对外厚植信心,加强国际沟通传播能力

国际舆论场上向来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国际传播能力,做到“攻”“守”兼备是我们在舆论场上占据有利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民自信底气的重要支撑。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主动出击,打好“舆论战”。首先,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根据现实情况打造更为广阔的对外传播平台和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战斗力和抗压力的外宣旗舰媒体,生动立体、层次分明、角度多样地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国际传播和交流中加强对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和中国担当的凝练和阐释,采用融通中外、紧跟时代的新概念、新范畴、新阐述,在国外民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提升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展现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党带领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光荣征程。其次,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构建,增强国际话语权,着力提升党的新闻媒体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有效抵抗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围追堵截和西方媒体的舆论唱衰,解决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的“挨骂”问题,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使中国的国际形象实现从“他塑”到“自塑”、从“迎百拳”到“一拳开”的转变,与中国的发展及对世界的贡献真正匹配起来。

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的基本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推进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支撑,同时也需要汇聚起人民群众不竭的精神力量,自觉、自发地投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建设中来。一方面要正面宣传激励人民,唤醒人民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和美好愿景的渴求与向往,提振人民信心;另一方面也要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营造良好风气、有效引导舆论,增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于人民立场的把握和实现。

(一)坚持正面宣传,团结人民鼓舞士气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8]。正面宣传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的基本遵循,贯穿于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全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生动实践。新时代,我们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正面宣传在内容选择和具体手段上提出了更高的价值期许,推动正面宣传在提振人民信心、典型示范引领、凝聚精神力量方面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鲜明地宣传国家建设、制度建设、前进道路和发展成就,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健康、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激发人民团结鼓足干劲、克服风险考验的内生力量。我们党在脚踏实地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紧扣小康社会主题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报道,在“学习强国”等重要宣传平台设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题,深入挖掘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以高品质的新闻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我们党在脱贫攻坚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丰富经验,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做好正面宣传,本质上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首创精神。首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正面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9]。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既要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的宣传普及,又要充分展现中国当代的精神价值,善于在人民中捕捉和报道优秀楷模,推动转化为改造现实世界、增进人民福祉的现实力量。其次,“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10],成为正面宣传的发掘者和人民士气的调动者。党的新闻工作者要接地气、有朝气,走进田间地头扎根人民、讴歌人民;也要转作风改文风,锤炼自身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运用群众语言为人民群众答疑释惑,使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再次,要把握好正面宣传的时度效,这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要把握时势、抓住时机,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家的重大活动中找准正面的切入点和宣传契机,抢占舆论引导的先机与优势;要找好角度、掌握力度,密切关注人民所思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实事求是进行报道;要注重效率、讲求效果,对于宣传对象要保持敏锐嗅觉和迅速反应,探索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精准传播、高效传播,在人民中赢得良好口碑。

(二)构建媒体生态,创新舆论引导格局

“全媒体不断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152。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精准研判时代特点,主动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优势,塑造网上网下的同心圆,为人民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新闻舆论空间,不断增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密切关注、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流程管理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建立了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等融合传播矩阵,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树立了标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类新媒体传播平台宣传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普及推广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和经验做法、回应人民关切和生产生活诉求,营造了坚守初心、增强信心、温暖人心和汇聚民心的良好舆论氛围,体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于人民的责任之心和仁爱之心。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1]。媒体融合不僅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整体环境和发展机遇,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敏锐捕捉人民舆论动向、科学营造舆论风气、有效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深刻把握好“融”的深刻内涵。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进行媒体融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建设,将这一理论依据和基本遵循融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不仅要借力新兴媒体技术激发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和创新力,也要将经典党报党刊的优良传统融入新兴媒体中,在双向融合、相互影响的全媒体格局中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实现从“加”起来、“融”起来到“强”的蜕变。我们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推动党报、党刊、党网等主流媒体紧跟时代、大胆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具有感召力、说服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将宣传焦虑转化为宣传实力,通过主流媒体引导主流舆论、凝聚共识,牢牢占据新闻传播制高点,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多领域拓展中深入基层,在全天候宣传中贴近人民,在全方位覆盖中走进人民,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服务人民的使命宗旨

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是维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人民立场的根本保证,是新闻媒体在工作中自觉承担职责使命、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补充。因此,要完善舆论监督制度,督促新闻媒体在履行政治责任的过程中不仅要维护人民利益,也要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广泛调动新闻舆论工作中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力量,充分激发各方维护人民利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忠实履行责任,完善舆论监督制度

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12],从制度层面规定了党的新闻媒体所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舆论监督作为最为广泛公开使用的一种监督方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民群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不再简单是传播学意义上的受众,同时也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始终遵循人民立场提供制度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将舆论监督落实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与其他监督方式共同构成强大的监督合力。在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新闻舆论工作勇于把监督利剑指向党的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舆论监督是党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法宝,需要多措并举加强舆论监督的制度化建设,推动党的新闻媒体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加强提升舆论监督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制度建设。做好舆论监督的关键在人,监督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监督效果的强弱。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立场、职责使命、业务水平、价值追求和工作纪律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嘱托“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将舆论监督人员素质作为重点建设环节,将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完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相关激励和奖惩机制等,不断提高舆论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作风水平,确保舆论监督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规范、严谨细致的信息审查机制。要通过“完善举报网站法规建设制度,健全举报网站受理机制以及线索运用和反馈机制等”[13]完善信息审查机制,在舆论监督前期做好信息的筛选和甄别,及时扼杀“苗头性”问题;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对监督对象持续追踪,切忌“形式主义”走过场和“虎头蛇尾”难落实;在舆论监督后期,完善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舆论监督的公正严明和权威有效,避免浪费公众情感、占用社会公共资源的情况再度发生

(二)加强多方联动,健全综合治理体系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视域下的综合治理体系,核心在坚持党的有力领导、新闻媒体的自觉作为和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之间谋求协同发展与良性互动,整合治理资源,积累治理经验,探索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互通共融的治理模式。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既是对民众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和调动,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在多方联动、共同作用中画出民心“最大同心圆”,形成民意“最大公约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践行会议总体要求,着力创新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多地政府纷纷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激发政治活力、宣传经济发展、打造品牌文化、改善社会治理,维持本地区的平稳运转和公序良俗,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群众也不断提升政治素养,积极进言献策,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智慧、有原则、有力量的“星星之火”。

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人民立场,需要党、新闻媒体和人民群眾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多维一体、协同高效的综合治理体系,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首先,各级党委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要转变治理理念,丰富治理内容,创新治理手段,将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提升国家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压实压紧各级党委(党组)责任,做到任务落实不马虎、阵地管理不懈怠、责任追究不含糊”[14]。党委主管部门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不断改善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和运用,严肃对待、及时解决新闻舆论工作本身的不足的问题,防止“毫毛斧柯”一步步恶化为“沉疴积弊”。其次,党的新闻媒体要自觉诚恳地接受人民的监督,引导人民在参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过程中发光发热。要通过设置议题引导社会舆论,推动正面新闻占领宣传高地,有效控制负面舆论炒作对社会环境和人民群众造成的不良影响,帮助民众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要对人民敞开心扉,积极接纳人民群众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批评指正。最后,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根本性、长远性的制度保障。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保证新闻舆论工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织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法治之网,为其做好人民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人民日报社评论部.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

[3]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N].人民日报,2020-05-23(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4.

[5]刘汉俊.重民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1.

[6][美]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M].陈刚,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0.

[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4:97.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7.

[9]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110.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11]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人民日报,2019-01-26(1).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5.

[13]江大伟.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0(1):25-29.

[14]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35.

责任编辑:邓小龙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