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气象,教育教学领域也迎来了课程改革,让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出现了一些新变化: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环节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对师生关系、学生地位有了新的看法;诞生了诸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依据等等。大环境的改变迫使教师们不得不与时俱进,随时而变,更新理念,创新教法,成为课改的支持者、拥护者与践行者,为教育教学事业尽微薄之力。但如何响应课改号召,深入推动改革?这也是本文即将探究的话题。
明确师生地位,肯定学生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的一大变化就是肯定了学生的地位,明确了学生的价值。过去,师本理念盛行,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占据着主导地位,“操控”着课堂,“指挥”着学生,虽然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生情绪压抑,学习积极性不高。现在,师本理念被生本理念取代,学生取代教师一跃成了课堂的新主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牵动着教师的心,吸引着教师的眼。在這一明确规定下,教师不得不放低身段,剔除旧有的教学观念,尝试亲近学生、肯定学生、尊重学生、认可学生、依靠学生、与生合作,以期能响应课改号召,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从教学活动开始之初就邀请学生加入其中,询问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期待,听从学生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活动,且活动的主角是学生,笔者只负责维护课堂,监督学生,将课堂主导权让与了学生。笔者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笔者花费时间研读了教学大纲,清楚学生的地位与价值并认可这一说法,且有意愿践行这一新观念,因此能放低身段,剔除教师权威性,与学生进行了频繁、全面的互动,信任学生、依靠学生、为生着想、促生发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可新课改的说法,承认学生的地位,肯定学生的价值,依靠学生的力量,因此能主动邀请学生加入备课活动中,能将课堂主导权让与学生,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师生关系,行为与做法值得肯定。
巧用教学评价,树立师生自信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主要研究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践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手段固定等等,湮没了教学评价应有的价值,亟待改善,尤其是评价侧重批评、指责,相对忽视了师生取得的成绩,紧抓问题不放,结果打击了师生教与学的自信心,好在课程改革指出了这一问题并要求剔除“打击式”教育,给予师生教与学的自信。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内容时,教学目标是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笔者知道教学目标多,教学难度大,因此对学生十分宽容,只要主观意愿上不是故意的,他们犯下的错误、出现的问题都值得原谅;且笔者还尝试从问题与错误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变“不利”为“有利”,给予了学生称赞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如果有时间的话,笔者还会实施师生互评活动,这一活动中,师生地位平等,关系和谐,可以互相点评,彼此“吐槽”,既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还能明确对方的优缺点,实现师生协同发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教学评价有其积极有利的一面,那就是帮助师生树立教与学的自信,并从自身做起,宽容了学生的错误,挖掘了学生的闪光点,进行了师生互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教师积极响应课改号召取得的成果,值得肯定。
转变教学方向,培育学科素养
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分数早已不是教学的唯一目的,题海战术也失去了用武之地,旧目标的“逝去”意味着新目标的诞生,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的培养成了新的教学目标,即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等六大素质,旨在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教师不得不转变教学重心与方向,朝着新目标发起进攻。
如,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不再满足于学生单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还希望学生能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过程,借此培养学生类比、分析、概括、应用能力。有了这样的想法后,笔者将想法落实到了实处:实施了小组探究活动、建立了思维导图、创设了问题情境,逐一完成了上述教学目标,虽然过程较为艰辛,好在最终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培育了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再如,学到《因数与倍数》这一课内容时,理解因数、倍数概念,掌握寻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任务中可以看出本课数学概念多,对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是一种考验。实际情况与笔者预期一样,学生果然遇到了理解障碍,延误了正常教学进度。基于这一事实,笔者立即探究解决途径:增加了教师讲解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了教材上的专业表述方式;进行了案例展示活动,即师生一同探究教材经典案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举办课后小结活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概念,提高自己的理解与认知能力等等,顺利地解决了问题。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有了新的教学目标,那就是培育学生学科综合素养,由此转变了教学方向并为践行新目标付出了努力,值得肯定。
讲究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活力
教学有方法,教学需技巧,这是因为教与学本身就是一项浩大工程,需要花时间、费精力,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要使用技巧、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致,提升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活动能继续进行下去。但值得注意的是,方式方法与教学理念一样,具有与时俱进、随时而变的特征,当下盛行的方法可能会在几个月后消失;之前常用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也已经被当下的方法所取代。正是因为如此,需要教师做到思想开放,行为积极,不恪守旧观念、老模式,从教师方面保持课堂活力。
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就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静态、僵硬的图形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增强了课堂活力,培育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再如,学到《认识时间》这一课内容时,笔者增设了一个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硬纸板、胶水、剪刀、彩笔等道具制作自己的钟表,利用了学生爱动手、爱探索的优势。学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按着自愿原则将全班学生分为了若干小组,组内成员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有高有低,确保了小组竞赛活动的公平性。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而这些做法是教师思想开放、与时俱进的有力证明,值得肯定。
综上,要想让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就要付诸实际,从思想上接受,从行为上践行,尽可能发挥出课改应有的价值。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当然,还有很多新方法、新技巧、新变化等待着教师同仁们去挖掘、去发现。
专家点评
新课改背景之下,各学科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评价等环节的设置都发生着改变,作者结合自己一线数学教师的身份,以数学学科为例,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几大方面的变化,并结合课堂实例加以论证,这不仅是针对数学学科,更是在启发所有学科的教师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