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琴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同时A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B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并对比干预效果。结果: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及优质护理干预,可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家属护理认可度的提升亦可起到促进作用,值得被应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患者;优质护理;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静脉留置针是静脉输液时常用的套针管,是临床上输液中一种比较好的途径,适用于需要长期、连续性、间断性输液的患者,一般可以保留3天~5天使用[1]。而小儿患者的血管条件比较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则能够减少穿刺部位的损伤,以及输液时出现渗漏、肿胀等情况,也可以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进而减少患儿对输液的恐惧,确保治疗疗效[2]。而本次纳入研究小儿患者60例,并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开展医学研究,着重分析静脉留置针及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详细内容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0例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在本院行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且均签署知情文件。A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岁~5岁,平均年龄(4.65±1.54)岁。B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岁~5岁,平均年龄(4.15±1.61)岁。对比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前先使用止血带进行动脉绑扎,用8×8cm头皮针与输液管相连,取出肝素帽与留置针相连,再将头皮针插入肝素帽中,沿静脉血管走势穿刺,退出针芯0.50cm~1.00cm,将软管送入血管,松开止血带,打开调节器,拔出针芯后固定留置针。
1.2.2 护理方法予以A组病情及体征监测,静脉滴注速度调整等常规护理干预。B组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包括:(1)与患儿进行及时沟通,转移其注意力,加上家长配合用最快、最准确、最熟练的手法完成静脉穿刺,减少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及恐惧;(2)输液结束后要通过脉冲式正压封管,避免血液回流,导致在留置针管内出现凝固的情况;(3)对患儿及家属讲解静脉留置针禁忌事项,如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避免被水沾湿;(4)输液中时刻关注药品下降程度避免瓶内空气进入到静脉从而导致血液回流;输液结束拔针时速度要快,并用无菌棉签顺着血管走向按压住针眼2min~3min,以利于针眼部分的血液凝结,并进行穿刺部位消毒。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以下指标进行对比:(1)不良反应发生种类及例数;(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3)护理满意度,以NSNS量表評估,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分~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基本满意)÷30×100=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B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A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均值为(3.32±0.84)d,B组(4.87±1.20)d,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5.796,P=0.000)。
3 讨论
本次将优质护理应用到B组小儿静脉留置针治疗中,通过对家长与患儿展开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以及规范穿刺后封管、消毒,输液中合理控制静滴速度等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干预。结果显示B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A组为26.67%,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对静脉留着针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减少多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升患儿舒适度。在静脉留置时间对比上B组(4.87±1.20)d长于A组的(3.32±0.84)d,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输液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治疗及优质护理服务,可提升静脉输液治疗疗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亦可拉近护患距离,培养和谐护患关系,有利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值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重阳.改良穿刺技术联合挤压感官训练球干预在小儿留置针穿刺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1):3533-3536.
[2] 庞海燕,王兰英,柴学红,等.多功能留置针敷贴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22):3064-3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