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穷人》的教学为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仿写训练中读与写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说明。得出读是仿的基石,悟是仿的阶梯,补白是仿的点缀三个重要观点。同时通过对《穷人》教学的案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仿写训练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观点。一是重视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示范作用。二是重视习作素材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仿写训练。三是初步探索由读到写、由仿到写的过程模式。
【关键词】读与写;辩证关系;由读到写;由仿到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4-081-03
【本文著录格式】赖婉茹.小学高年级“作文仿写训练”中读与写辩证关系例谈——以《穷人》的教学为例[J].课外语文,2021,20(24):81-83.
一、案例背景
叶圣陶先生指出:“读写是两种能力、两种活动,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法,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读是写的基础,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夯实读的质量,渗透写的训练,强化读写结合,巧妙达成从读到写的能力螺旋提升?本文以《穷人》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案例主题
《穷人》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3篇各具特色的中外小说:《桥》《穷人》和《在柏林》。这几篇小说篇幅较短,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反映社会主题宏大深刻,令人深思,叫人难忘。本单元选文不同于以往任何单元,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小说。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一篇小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桑娜和渔夫主动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高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困境面前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彰显出人性之美。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在写作方法上也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培养学生把在课内阅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迁移、仿照、运用到课外阅读和写作中。既加深学生对小说基本特点的理解,又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因此,本文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落实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任务。
三、案例描述
(一)读是仿的基石
片段一:品读文段,通过环境描写,感受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
师:故事发生在俄国海边的一户普遍渔家小屋。那天晚上,同学们,来接着往下读——
生齐读: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师:妻子桑娜在屋内的火炉旁补破帆,屋子外面是怎样的呢?谁来读一读?
生:老师,我来,我来,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
师:好的,非常好。屋内温暖舒适,谁来读读描写屋内环境的句子?
生: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师:桑娜在补破帆,屋内温暖而舒适,丈夫呢,出海打鱼的丈夫又是怎样的呢?
生: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是一段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这个环境描写,咱们一點都不陌生,从本单元的另外几篇文章中,环境描写是很突出的。从《桥》这一课中肆虐的洪水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的优秀党支书。从《在柏林》那压抑、重复的环境中,我们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战争带来的是苦难,和平是多么的宝贵。那在这一课的环境描写中,我们又能读出怎么样的人物形象呢?
师:让我们再认真读读这段,从小屋里到大海上,再回到小屋。
全文有三处明显的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景,也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从对桑娜家和邻居西蒙家的环境描写中,让人深刻感受到渔民生活的困苦。通过引导学生层层推进品析环境描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人物生活的困窘,理解他们在这样困境中的言行与心理。通过这样的品读,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通过这样的品读,淬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通过这样的品读,丰盈学生语言的丰富性。读,必须贯穿我们语文教学的始终。
(二)悟是仿的阶梯
片段二:聚焦心理活动,品析人物形象与情感
PPT出示第9自然段。
师:这段话是桑娜的心理描写,透过这些文字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桑娜?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桑娜的内心,尝试着去了解、探究,此时的桑娜都有哪些感受?请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此时桑娜的内心是怎样的?
生:我感觉桑娜此时此刻内心应该是非常忐忑不安的。
师:好,忐忑不安,继续,还有别的不同的感受吗?
生:内心非常纠结,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
生:此时的桑娜心里是非常矛盾的,既为渔夫担忧,为将来的生活担忧,又非常想帮助西蒙留下的两个孩子。
生:桑娜此时应该是有点自责的,自己家的负担已经很重了,五个孩子的生活已压得夫妇俩喘不过气了。
师:是呀,犹豫、忐忑、不安、担心、自责,所有的感受纠缠在一起,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桑娜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呀!
师:同学们,此时的桑娜的内心只有矛盾吗?大家再读读最后一句,注意它的标点符号。透过这个标点符号,你还能读出什么?谁来说说。
生:坚定。
师:对呀,坚定,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生:我从“嗯”和感叹号中读出来的。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了不起。你读懂了桑娜的内心,读出了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师:同学们,咱们再来认真地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标点符号背后隐含的无限深意。这里有六个问号,四个感叹号,七个省略号,都是桑娜把西蒙家两个孩子抱回自己家后内心的真实写照。这里边蕴含着桑娜多少的担心、犹豫、自责、害怕、忐忑,最后桑娜依然义无反顾地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因为她觉得拯救那两个孩子是一件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事,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第8自段中的“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对,这就是善良的桑娜。这就是桑娜善良的本性。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通过层层地剖析、感悟,让学生理解到这些心理活动后面的丰富内涵。读懂文本,更要读懂文字背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深刻,神经变得更加敏捷,情感体验变得更加丰富。
(三)补白是仿的点缀
片段三:巧妙补白,升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师:文中内心纠结、矛盾的只有桑娜一人吗?文中主要通过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西蒙和渔夫的形象,你能透过文字读懂他们的内心吗?
PPT出示学习要求:
1.圈画描写西蒙和渔夫的句子,猜测文字背后人物的心理活动。
2.结合情境,对人物进行内心补白。(二选 一)
(1)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前难道没有想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仿照课文中桑娜的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死前可能的心理活动,写一段内心独白。
(2)渔夫听桑娜说西蒙死了后“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此时,他在想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渔夫的心理活动。
3.学生交流。
借鉴仿照,让写作的基本功更加扎实。结合课文的内容,充分挖掘课文空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补白。第9自然段桑娜的内心独白堪称心理描写的经典。让学生借鉴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
补白拓宽,让思维的发散性更灵动。文中内心纠结、矛盾的只有桑娜一人吗?不,当渔夫得知西蒙已去世,两个年幼的孩子无人照顾时,他的动作、语言、神态告诉我们他的内心同样有过矛盾和纠结。但他最后选择的是善良。穷人要保持高贵善良的精神品质,往往要比常人经历更为艰巨的人性考验。
(四)读写结合,学习借鉴,用稚嫩的笔尖写下自己的故事
小说源于生活,这些故事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吗?请你选择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和环境,如校园、街头、亲人之间,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借鉴、仿照本文的一些写作方法,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题目自拟,写一篇500字的作文。
四、教学评述
(一)把握好读与写的辩证关系,为仿写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中朗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读是仿写训练的基础,自由读、默读、小声读、齐读、带读、体会作者情感的朗读。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朗读,必须是有目的、有目标指向地读,不是为读而读。通过朗读,学生更能体会到文字的运用和特点,更能体会到人物的真情实感。要想仿写得好,读是第一要务。
悟是仿的阶梯,仿写不是简单地复制和描摹,仿写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训练,最后自主创新,写出优秀的习作。学生应深刻领悟文字的特点和背后蕴含的情感,并要观察文本,学习掌握表达的方法、修辞的手法、写作的技巧,通过训练,娴熟地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仿写中。补白拓宽,仿照借鉴也是作文仿写训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仿写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办法,一个媒介,连接起了文本和学生两处。让写的目的性更强,落脚点更坚实。必须辩证地看待仿写训练中的“读”与“写”,为学生仿写训练打下基础。
(二)重视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示范作用
教科书中的课文是经过严格的挑选,依照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按照语文学习的习惯、体例编写的,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最好范本。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在其文章“模仿─创造”写作系列训练中提出了“模仿—创造”的作文观点,强调了基于课文为范文的仿写的重要性。教材是按主题单元精心编选的,课文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落实本单元作文训练的任务。部编版教材在这一方面更是做了充分的安排,每册语文教材均安排了习作单元。
教材中不乏精彩的片段,教师要提高自己鉴赏文本、解读文本的能力,善于发现并充分地利用这些好句佳段,让它们变成教学的一种资源。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感受语言。当然,我们不能一“读”了之,放任自流,要让学生按要求来读,《穷人》中的第9、11自然段桑娜的心理描写,12—27自然段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描写。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朗读训练的点,学生们通过对语言的赏析,深化了对桑娜和渔夫善良本性的认识。 “读”,应该始终贯穿全文。
(三)重视习作素材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仿写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文本特征的进一步的理解、分析、品悟的基础上实现写作知识的迁移,模仿创造出自己的文章,提升写作能力。要使学生达成仿写训练的目标,必须牢牢把握语文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夯实读的质量,渗透写的训练,通过品读,培养学生语言的敏感性,淬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丰盈学生情感体验。同时,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海量的阅读,才能为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丰富素材。学生在阅读中眼界得以开阔,情感得以丰盈,生命维度得以伸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既体会了文本的奥妙,又把这些經典的有代表性的句式表达、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写作方法等运用在自己的仿写训练中、作文写作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材,立足文本,强化读写结合,通过仿写训练,巧妙达成从读到写的能力螺旋提升。
参考文献
[1]苏醒.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7.
[2]刘晓晓.小学高年级仿写教学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8.
[3]张志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仿写训练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9(2).
[4]王尊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策略[J].读与写,2017(10).
[5]刘洪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仿写训练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7(15).
作者简介:赖婉茹,女,1981年生,广东梅县人,本科,副高级教师,现为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阅读及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