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中的“性别平等”

2021-09-13 13:31丘福龙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5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课堂教学

丘福龙

【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教育的性别公平关乎男女两性的共同成长,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现今教育界性别歧视的起因出发, 结合家庭、学校教育的特点,提出推行性别平等可行性举措。

【关键词】性别;平等教育;课堂教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从最初的母系社会到后期的男权社会,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观念根深蒂固,无论从政治地位还是文化经济,男女不平等的现象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各个方面倡导并推行“性别平等”,甚至将其定为国策。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推行性别平等这一基本国策责无旁贷。现今中国教育层面,对于性别平等的关注和践行已经有所提高,但是不论是对性别平等观念的理解,以及整体教育探索的实践上,都还存在各类有所欠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校人事结构性别差异影响

传统教育中,男性理科女性文科的观念深入人心,导致在高等教育阶段,经常出现“和尚班”“尼姑班”,教育观念、就业观念的性别刻板印象,导致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调,特别是体现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性别差异在心理特征与教学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表现,这种差异也影响着不同性别学生。班主任多以女性教师担任,体育老师等多由男性教师担任,以此往复,就会导致恶性循环。

而越往高层次走,男性的比例也会在不断加大,这就出现了“男将女兵”的现象。儿童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性别角色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势不可挡地成为性别平等思想深化的重要战场,这种人事结构的配置,对于学生在三观树立的关键年龄阶段会造成不同的性别偏差认知。

二、校园环境存在性别偏差

学校的环境分为显性环境和隐形文化等两部分。在显性文化中,如校园的建筑、活动场所等,大部分空间设计都以男性为主,在运动场乃至于厕所的设置比例中,对于女性使用者的感受都缺少关注。而在隐形文化中,比如课程的设置,乃至于教师课堂的文化偏向,都是有男女性别的先入为主观念在里面,这就导致作为学生活动主场所的学校,无形中加强了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学校教育作为性别平等思想深化的重要战场,其责任不可言喻。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1.强化教师性别平等意识

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首先要对于性别平等有认可、认知并实践。在对待不同学段的学生,都要做到公平,这种公平在高年级尤其容易因为生理发育而产生偏差。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都要注意细节的处理。在与学生交流、评价中,都尽量避免从性别角度出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学生行为中无意识表现出来的性别刻板印象,教师要关注并及时纠正,比如对于文理科的偏见认识,对于体育活动的有色眼镜,对于职业的性别定义,性别平等意识的重点就是要“男女齐视”,充分关注作为独立个体的人,充分关注人的本性,关注个体的发展,增加对多元发展的包容和认同。人与人之间只有力量或者个性的不同,而不应该存在立足于性别导致的不同。

2.课堂文化关注性别平等

教师除了要在意识层面剔除性别歧视的意识,还要在课堂这一个主战场中关注性别平等。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影响学生价值观念,教师要对教材进行相应的性别平等材料的补充,比如在提问环节,要注意男女学生回答的比例配比,不能朗诵等多选女生,理科题目多选男生。不论是性别平等课堂还是日常课堂,都要注意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材料补充。比如在女性人物为主题的教材中,就可以适当增加类似的优秀女性人物介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职业相关的材料上,更要重视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只有在整体营造性别平等课堂文化中,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并践行性别平等。

3.校园文化营造性别平等氛围

打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文化,显性文化上要下足功夫。在空间感的设计和各类教学用具的使用上,要男女兼顾,并且要从色彩、空间结构感等多维度去思考,减少因性别无形歧视而带来的不舒适感。

除了显性文化的打造,性别平等的校园文化更要侧重在隐形文化的创造上,在公共场所可以张贴相关宣传标语、性别平等国策等内容介绍。校园活动的设置可以渗透性别平等教育,如相关手抄报作品展,跨性别文化介绍课、知识大比拼等,通过活动这一文化的载体,去将性别平等的观念送进学生脑海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室布置上弱化性别特点,这里特别要提到座位的安排,传统座位安排,都会强调生理条件和性别的组合,比如安静的、成绩好的、身材矮小的女生坐前面,高大的调皮的男生坐在后面。这种配置以教师的整体感受为出发点,却对于学生容易产生性别刻板影响的暗示,所以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主体地位,力求打破空间分级制,多采取座位循环制,避免对他们的身心伤害。

三、加强宣传力度,家校合力创性别平等

教育不只是在学校,也在家庭。学校要积极联合家庭,在家校之前联合营造性别平等的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呼吁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转变教育观念。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对孩子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例如,在帮助学生做出选择时,我们不仅应该以学生的性别作为判断基准,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偏好和能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宣传媒介,将性别平等的相关知识通过新媒体媒介进行传播,增强整体家校合作氛围,增强家校合作了,提高性别平等观念的宣传面,让学生、家长起到优秀的联动效果。

中小学男女平等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性别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讲话,是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具体实践。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

【注:本文系梅州市第十届教育教学科研项目专项课题“农村学校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的实践探索”(课题编号:MZ1003—PYX60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慧英.性别平等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女子学院学报,2021.

[2]鄒清会.浅析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学生性别刻板印象问题[N].科学咨询,2019.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