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核心素养下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1-09-13 02:21李素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8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李素丽

【摘要】在学生的个体成长和发展中,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深化学生理解、优化学生认知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学数学核心素养中,思维能力是六大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构成。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既是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措施。本文以核心素养为指导,探索并论述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中学数学;核心素养;思维能力

自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以来,各学科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教学也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重要趋势。然而,在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部分学生在探索和学习新知时,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为学生展现出系统的数学知识,通过采用讲授法的方式协助学生获取知识。但该方式省略了学生思考、思维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虽然获得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却并未得以加强。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实际的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现状来看,中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低效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缺乏抽象概念建构过程,缺乏缜密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从认识基础的数学概念开始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加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数学规律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学生规律性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强化,但是在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建构中,所投入的时间相对较少。这种教学现状下,部分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数学学习基础不甚理想的学生,在认识数学概念时便会感到比较吃力。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缺乏抽象的数学概念建构历程的学生,其思维中必然会存在漏洞。而数学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便是抽象性和缜密性。在缜密性思维能力的背景下,即便是教师协助学生习得了一定的规律性知识,学生也必然会在应用时因细节问题而出现纰漏,而马虎大意则被学生归结为出错的原因,学生更会因此而感到提升无望。

(二)缺乏规律知识建构过程,逻辑思维能力不强

数学规律和数学定理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也置于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但是,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自主加工和演绎、自主推理和演算的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大量学生在推理、演绎、逻辑运算的过程中缺乏主动积极性。所以,在数学规律性知识的探索中始终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大量学生也会因此而感到学习吃力。这种学习现状下,学生表现出来的明显特征之一,是对数学规律理解缺乏深刻性,因而在应用中也缺乏相应的灵活性。

(三)新旧知识联系不够密切,思维能力缺乏系统性

在数学教学中,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有效契合能够为学生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能为学生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和系统的认知体系。如今,学生在面对综合性习题时总是感到无从下手,需要系统知识解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十分吃力,这也体现了学生思维能力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究其原因,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并未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进而造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综合性和系统性。

二、核心素养下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强化概念建立,培养缜密思维

在认识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适度放慢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判别、概括和抽象的过程中,经历数学抽象概念的建立過程,以此方式促成学生缜密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以《整式》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认识单项式是本部分内容教学的开端。为协助学生认识单项式的概念,教师可从最基础的数值1认识出发,逐步协助学生认识x、2x、2a、2a?b等单项式。在经历愈加复杂的单项式中,教师逐步协助学生认识系数、次数,在大量例子呈现中协助学生认识单项式中的系数因子和次数。最终,为巩固和强化学生对单项式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采用分类整合、判断对错等方式,协助学生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建立中获得缜密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建构。

(二)引领主动参与,强化逻辑思维

让学生经历建构数学知识、获得规律性探索的过程,能让学生在推理、演算的过程中获得逻辑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将规律教学的重点推移到数学规律和定理的建构过程,才能同步提升学生对数学规律和定理的理解深度、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方》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认识和理解“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为了协助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2?与2?相乘出发。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固有的经验进行“试错”,不少学生对二者相乘的结果为26脱口而出。随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展开运算的方式,检验自己脱口而出的结果和自己演算后的结果是否相符。这一过程中,学生试错的历程让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产生疑虑。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类似的计算习题进行演算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中发现规律,进而总结同底数幂相乘时的真正计算方法。以此方式获悉的结论和规律,学生既能深度理解,同时思维也能变得更加富有逻辑性。

(三)倡导主动建构,提升系统思维

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能针对性定位于自己认知系统中所存在的不足,更能让自身认知网络和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健全,同时也能增强思维的系统性。对此,教师可以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例如,在《分式》这一单元内容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的方式展现出本单元内容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地向其中填充知识、建构知识堡垒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系统性也随之不断提升,知识体系也就随着自身的认知系统变得更加立体。此后,学生在知识应用时便不会因之前知识存在的漏洞和衔接不畅问题对数学问题无从下手。

三、结语

思维能力是学生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核心和前提。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学生完整地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也是中学数学核心素养所倡导的。针对如今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效果不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强化概念建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倡导学生主动建构的方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概念建立、规律认识和知识体系完善与建立的过程,培养起缜密思维、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亮.把握教学策略  提升思维能力[J].初中数学教与学,2021(10):9-11.

[2]邱富华.数学教学中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高考,2020(36):82-83.

责任编辑  李海涛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