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蕊
哈尔滨市急救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心血管科较危重疾病之一,发病后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律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病急骤,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甚至心脏出现器质性改变,病情进展快,若不能及时治疗,可导致心源性猝死,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在临床上行急诊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
1.1基本信息资料 抽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本院急诊治疗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奇偶数法分为2组,均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纳入。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肝、肾脏器功能异常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患者。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范围(48±7.5)岁;试验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范围(49±7.2)岁。临床体征:窦性心律28例、室性期前收缩12例、心房颤动15例、心律过速13例。各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汇总检测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即吸氧,、强心剂、利尿剂、镇静等,严密监测患者心率,然后给予艾司洛尔注射液(生产企业: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1059)进行静脉注射治疗,推注时间为1min,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无异常情况,可持续治疗,最高治疗剂量小于300μg。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254)进行治疗,150mg胺碘酮+30ml5%的GS注射液均匀混合后,静脉推注10min,然后根据100-600μg/min滴速进行持续治疗30分钟,继续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然后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每日3次,最高剂量不超过200mg/天。若心率得到控制,可改为每日1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各组患者治疗临床效果,及各项心功能指标恢复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心房颤动转归,24小时内未出现早搏等情况;有效:心房颤动有所改善,心率尚未超过100次/min;无效:心房颤动无变化,甚至加重早搏,心率持续加快。
2.1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7.05%与对照组73.52%相比较高,有统计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2比较各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 试验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等恢复水平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存在差异性(P<0.05)。详情见表2.
表2 比较各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水平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于急危重症,诱发因素心率加快因素包括电解质、酸碱失衡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后的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极高[2]。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后,心率明显加快、搏出量明显降低,心室扩张期明显缩短,若不能及时抢救,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猝死等结果,危及患者安全、临床中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采用吸氧、强心利尿等急救治疗方法,虽可以控制症状,但预后效果不佳,极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据有关资料研究显示,胺碘酮属于3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律失常具有极佳的对抗效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胺碘酮可以改善心脏血流灌注情况,扩张动脉,对电解质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等具有阻滞作用,同时可阻断β受体和α受体与其他离子结合通道,使窦房结自律性减慢,进一步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间,从而改善心肌传导能力,增强心脏收缩、舒张的自律能力。同时还可以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灌注,进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更彻底地改善患者的心室率,稳定患者血压水平。胺碘酮属于轻度非竞争性的肾上腺素阻滞剂,可以使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以不应期延长,消除心肌折返激动。本文研究中,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抢救过程中,给予胺碘酮与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脉推注治疗,待心率得到控制后,给予口服给药,并逐渐减少药物剂量。胺碘酮治疗的试验组患者总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且各项心功能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缓解,数据统计存在差异性(P<0.05)。
综上所述,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急救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效果较佳,安全性高,可快速缓解心律失常症状,促进患者心率恢复正常,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