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玮 金小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O医院泰安院区,山东 泰安 271000
新生儿窒息是指在产前、产时或产后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导致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导致新生儿出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疾病,病理生理改变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窒息患儿的复苏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1.1临床资料 观察组男55例,女55例,自然分娩42例,阴道助产38例,剖腹产30例;对照组男60例,女40例,自然分娩40例,阴道助产37例,剖腹产23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经分析,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复苏 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复苏
方法了解胎儿状况、胎盘功能以及产妇情况,做好复苏前评估;保证必要复苏设备如:新生儿胃管、复苏药物(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等)。护理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通畅;复苏后延迟开奶时间。观察组护理
方法(1)呼吸道护理。新生儿出现窒息时,助产士可采取洗耳球清除口鼻粘液,同时将婴儿头部保持微仰状态。必要时使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将吸痰器压力调节至80~100mmHg,将婴儿咽喉部粘液吸出,吸痰的时间控制在15s内。依据婴儿咽喉粘液量确定吸痰次数。如吸痰器不能完全吸尽,可借助喉镜,使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再吸痰处理。将婴儿咽喉部痰液排除干净后,可轻拍婴儿足底。如婴儿为轻度窒息,可采取面罩正压给氧的方式补充氧气量。如为重度窒息,需在确保气道清洁的情况下,将气囊连接至气管插管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将气管压力调至(35±5)cmH2O。依据新生儿恢复情况适当调整气管插管压力,新生儿呼吸平稳后,可常规给氧。(2)心率护理。在新生儿出现心率小于60次/分时,给予气管插管的同时助产士应配合医师进行胸外按压。在按压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正确手法,同时可配合人工呼吸。按照3次按压、一次人工呼吸的频率持续性治疗,直到新生儿心跳恢复正常状态。(3)复苏后护理:在复苏成功后助产士也不要松懈,仍然要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指标,持续给患儿进行吸氧,如果患儿有口腔和鼻腔分泌物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清理,以防窒息反复发作。
2.1复苏成功率比较 两组复苏成功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复苏成功率对比例(%)
2.2平均住院天数 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0.4±2.5)d、(15.7±6.5)d,观察组新生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7.655,P<0.05)。
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致死与致残的重要原因。新生儿窒息复苏质量对后期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助产士应保持专业护理素质,强化护理间的配合,提高新生儿复苏窒息率。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主要受到胎盘、婴儿自身与脐带等因素的影响,且窒息程度差异显著。助产士最先接触窒息新生儿,助产士的复苏治疗将对新生儿生存率产生重要性影响。因此,医院应对助产士展开培训,规范复苏抢救过程,提高助产士的业务素质。产妇分娩期间产生巨大疼痛,同时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助产士应向产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缓解其紧张情绪。与此同时,产妇依据胎儿的实际情况,在医护人员告知病情知情的情况下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以减少分娩中新生儿窒息现象的发生临产期间,助产士应协助产妇采取自由体位活动,利于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助产士还可做好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进行窒息复苏抢救期间,需尽快准备复苏抢救中所需的物品,如吸引装置、胃管、供氧装置、气囊面罩设备气、管插管器械等,同时检查各项设备的工作性能,确保机械设备可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与此同时,还需与其他科室取得联系,规范复苏抢救流程,并做到合理分工,提高窒息新生儿生存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复苏成功率为95.5%对照组为80.0%,同时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4±2.5)d短于对照组(15.7±6.5)d,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助产士对新生儿窒息复苏中的护理效果良好,复苏有效率高,能够显著改善新生儿窒息症状,平均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