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利
莘县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423
髋关节置换术是骨科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治疗术式,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积极维护患者髋关节功能,降低髋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致残风险,但由于髋关节骨折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故存在较高手术风险性,需在手术护理实施中积极控制术中医源性损伤及护理差错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诱因,保障患者预后安全。传统手术室护理中其各项护理措施虽可积极配合患者临床手术的安全开展,但术中存在一定护理差错风险,易导致相关护理问题的出现,影响患者手术预后安全性[1]。故本次研究中特以优质手术护理配合为研究变量,分析其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现将研究结果详述如下: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86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患者均在2018年11月-2020年6月期间接受手术。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3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60岁,平均(71.52±3.51)岁,单左侧/单右侧/双侧髋关节置换术者,17/19/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最大者84岁,年龄最小者60岁,平均(72.03±3.59)岁,单左侧/单右侧/双侧髋关节置换术者,18/19/6例。患者基线资料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术前MRI、CT髋关节摄片均提示为髋关节骨折,符合髋关节置换术指征;家属、患者均在明确髋关节置换术及护理研究内容后确认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研究由伦理委员会核准实施。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症者。
1.2方法 术中予以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即在按需指导患者完成术前准备及手术室准备后,于术前20min时将患者转运至手术室内,在对手术大致时间及手术操作流程向患者介绍后,辅助其摆放手术体位,必要时可予以衬垫,维持体位,在完成静脉通道建立及监护设备连接后,配合麻醉师予以患者麻醉诱导及麻醉实施,待确认麻醉后积极配合主刀医师进行器械传递及体征监护,及时提示麻醉医师追加麻醉剂量或告知主刀医师患者体征异常实施处理干预,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予以观察组优质手术护理配合:(1)手术室准备优化:手术器械及设备是手术治疗实现基础,故在手术室准备期间,需优化器械包质量及设备运转情况的核实、检查,及时排除污染器械包及故障设备,提升手术实施准备基础。(2)手术室护理优化:即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实施基础上,优化手术体位方案,即在分析相关髋关节置换术体位研究资料后,对患者术中手术体位进行优化,确保体位状态维持效果,麻醉后手术期间,需在常规肢体束缚基础上,阶段性调整患者术中体位,维持体位正常,手术实施期间需在积极配合护理同时,对手术时间进行调控,避免手术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术中感染风险,或受追加麻醉剂影响延迟苏醒。。手术完成后,需在患者转运离开手术室后,对各类手术器械包所含物品数量进行清点、回收,如发现遗漏需立即追回,并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检查、上报[2-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术后并发症率及手术差错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差异性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手术指征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征对比
2.2两组术中护理差错率对比 观察组术中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护理差错率对比(n,%)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护理差错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优质手术护理配合,可在积极优化手术室准备质量后,提升手术实施基础安全性,其后可在术中护理配合优化及术后手术室处理环节优化后,积极控制患者手术时间,降低术中护理差错及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实施优质手术护理配合,可在积极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护理差错同时,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风险,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实现安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