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及基地共建探索

2021-09-13 09:23宁掌玄张继红
煤炭高等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产教硕士

张 磊,宁掌玄,张继红,谷 超

一、前言

2009年,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下文简称专业硕士)开始全面招收,并且近几年招生数量连续增加。通过中国教育在线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可以发现,近些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有显著的提高[1]。从2017年以来,专业硕士招生数量一直比学术学位硕士数量多,2019年专业硕士招生总量为47.4 万人,而同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为81.1 万,其中专业硕士占比达58.5%。2019年在校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为147.4 万人,占研究生人数总量的60.4%[2]。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 万人,其中大部分是专业硕士研究生,预计2021年仍将延续这一扩张趋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研究,它强调现场与实践教学,需要多方位的协同与合作。

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拥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多个山西省特色专业、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自2019年起开始对工程硕士资源与环境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招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煤炭工程学院依托煤矿机电装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安全开采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恢复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依托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省煤炭地质局、中煤能源大同分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资源与环境专业领域打造了产教融合的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3]。

二、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意义

1.服务区域地方经济发展

大同市是国家具有重要作用的能源基地,先后为国家贡献优质动力煤30 多亿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同时也形成了“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起步时间不长、高质量转型相关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慢、新型能源产业化进程滞后等,这些都是大同市能源产业转型并向更高层次进发的绊脚石。如何走出“资源诅咒”,把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成为大同市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山西大同大学作为大同市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有3 个硕士学位点和69 个本科专业,其中涉煤本科专业12 个、硕士学位点1 个。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的前身——山西煤炭工业学校,是我国知名的老牌煤炭院校,在能源领域有深厚的学科积淀。结合上述背景与基础,煤炭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势必会为大同市能源科技的发展与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服务行业企业技术创新

目前,山西省就资源型经济转型已开展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旨在进行资源的升级改造,也就是从资源的粗放型开采和低附加值产品的供应到精细开采和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转变。在这个新的变革时代,山西迫切需要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但据山西省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在矿产资源开采与利用方面尚缺近万人的高学历人才,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为遏制山西能源绿色、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山西大同大学在培养专业硕士时需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的机制优势,为山西省工程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做出更大贡献。目前煤炭工程学院的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与多方能源企业已经完成了深度合作,逐渐使校内教学场所企业化、企业生产场地教学化,其校中有企、企中有校的办学方式受到了行业内高度认可[4]。

3.服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

在以解决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和企业实际需求为目的的指引下,依托行业企业实行产教融合的实践基地,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平台。依靠地方政府的支持,结合高校和企业的科研实力,实践基础要努力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资金的支持,并此前提下进行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专业硕士培养主要采用基于项目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以研究生为主体,由高校和企业双导师协同培养,旨在提高研究生独立开展应用技术研究的能力,解决企业生产实际技术问题,真正达到高水平工程应用专业人才培育的目标[5]。

三、大同大学专业硕士实践基地的“四不”现状

1.实践基地的培养机制不健全

实践基地是在高校的指导下由企业申请设立并资助建设的,可以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生产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但同时也显然需要健全相应的培养机制。大同大学为此出台了《山西大同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联合培养流程》,所有专业实践的学生外出前需填写《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登记表》和《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实践、实习、联合培养安全责任书(研究生)》,导师需填写《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实践、实习、联合培养安全责任书(导师)》,并报所在学位点审批同意后,研究生才可以开始专业实践。在实践培养结束后,研究生应填写《山西大同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登记表》,并完成3000 至5000 字的专业实践报告。企业及其指导老师依据研究生现场实践的综合表现来评定研究生实践成绩。目前虽然有大同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协调小组管理各实践基地,但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尚未形成制度上的规范化。此外,由于校企双方对研究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的重视程度不一,未能充分认识到实践基地的特殊存在意义,双方未能明确责任和义务。

2.实践基地建设投入不持续

目前研究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还存在配套设施不足、运行经费有限、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改进。另外,研究生因较长时间参与企业工作而脱离校园产生的食宿问题、实践基地日常运行维护产生的运行费用问题、潜在的安全问题等,也需要得到重视与改造[6]。

经费投入是影响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实践教学环节任务的完成,需要实践基地等行业领域的积极参与、配合。虽然高校已加大资金投入,但与实际发展需求相比,投入依然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实践学习效果。目前,相当一部分实践基地的建设缺乏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平台搭建,学校与实践基地的联系更多是依靠人情关系维系,若没有常态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保障,高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则会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7]。

3.实践基地实践教学不深入

由于高校与企业双方的发展方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有很大的差异,双方之间存在利益壁垒。如高校是研究科研课题,而企业是追求经济效益。研究科研课题是处于早期阶段,距离形成技术、产品并应用转化仍有较长时间,同时研究科研课题还会有失败的风险需要企业去承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难以持续,企业的积极性不高[8]。

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实习只有一至两个学期,时间上的局限性也使得一些实践基地难以重视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仅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实践内容。这样,研究生利用现场实际操作来学习研究的机会并不多,独立处理企业实际疑难问题或者独立完成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研究生的实习效果[9]。

4.实践基地考评制度不全面

高校在选择研究生产教融合实践基地时优先考虑有较强科研基础和先进生产技术的行业企业,希望学生能从这些优质行业企业中学习更好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技能等。但部分优质行业企业由于已经具备大量行业知识扎实、生产经验丰富的成熟的技术团队,且在校生多存在参与生产实践少、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等方面的不足,所以在共建实践基地时这些企业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工程硕士实践基地的建设难度因此增加。

四、大同大学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以“大同大学——同煤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并从2019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30 人左右。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引发了高校对工程型人才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成立以主管校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为组长,以研究生工作部部长、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学科负责人、人力资源部副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组,任命具体的校企联络人,打通沟通环节,夯实校企协作机制。

为实现高起点办学的目标,有效应对专业学位硕士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山西大同大学资源与环境学位点深入兄弟院校和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和学习,并以“政校地企”深入“产教融合”为契机聘请一批高水平校外行业导师,筹建一批较高水准的实践基地,构建一批可以直接作用于地方企业的科研实践项目案例,并形成了一套可以实现企业订单式培养的、依托科研实践案例反哺教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体系(见图1),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10]。

图1 大同大学专业硕士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

1.“政校地企”共同保障产教融合

山西省教育厅、大同市人民政府、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和中煤能源大同分公司等省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及行业龙头企业均为我校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和人才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展开了较为深入的合作。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服务地方及行业企业的迫切需求,因此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及建立实践基地等方面,合作伙伴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的高起点办学提供了保障。

2.利用行业导师充实师资队伍

学校制定了《山西大同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条例(试行)》《山西大同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和管理条例(试行)》等管理办法,明确校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遴选条件,校外行业导师依据最高学历、所学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企业规模、管理岗位级别等条件进行遴选,吸纳行业龙头企业的优秀业务骨干走进校园,充实导师队伍。通过“校外导师上讲台,校内导师进企业”实现校企直接互动,实现学校、企业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紧密结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强化了校内外导师间的交流沟通,将校地企合作落于实地。

3.构建基于科研项目的教学案例

在实践教学设计中,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用每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构建实践案例取代单一、刻板的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专业创新研究型实验内容,实现由普适到精准、从大众教育到定向培养、从基础性到综合性与研究性的渐进[11]。2020年山西大同大学整合资源与环境学位点所有力量和条件,针对同煤集团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矿井水仓循环清淤、净水及环保再利用”“复杂结构特厚煤层综放煤—矸—岩放落流动辐射规律及识别参数”“煤矿水害水源三维电磁法精细探测技术”等多个科研课题展开科学研究和重点攻关,以期产生一批实用性成果,有效解决同煤集团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从中不断提高硕士研究生理论水平和知识应用转化能力,培养一批在科研方面校企联合攻关的高水平团队,为同煤集团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支撑。这些由学生参与、实践及完成的科研项目完成了对传统教学的补充、验证,实现了利用科研活动反哺教学的目的。

4.拓宽成果转化渠道

目前,大同大学建立了由论文、专利、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成果应用、创新创业及科研项目申报组成的“多成果”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带动校内导师对学生实践指导的关注,让大部分研究生不仅能够发表相应的学术论文,还能产出各种专利成果。另一方面,其研究理论或成果应用到相关企业现场实际中,也可以为企业带来直观的生产效益。如资源与环境学位点的一些研究生在进行工业智能机器人的结构设计相关研究时,不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还申报了多项专利,相关成果“黄花菜采摘机器人”“太阳能光伏板清洗机器人”被大同市广灵县、大同县等多家企业应用推广。

5.探索“招、培、就”一条龙的产教融合模式

从企业调研和校友反馈来看,山西大同大学人才培养声誉良好,省内及周边地区煤炭行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对学校研究生实践、就业需求较大,校企合作意愿较强[12]。在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煤炭工程学院注重引导各方主体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尊重支持学生实践需求和发展意愿,努力促成以工程硕士为主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实训单位和用人单位协同模式的建立,探索“招、培、就”一条龙的产教融合模式。例如在就业方面,大同大学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学校各人才培养单位、研究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处、校友会等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实现人才、政策、信息和校友等资源的深度对接。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产教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