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姣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意味着建设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正由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行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内教育重地和人才高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待培育一批优秀人才。融贯企业人才需求,建立“三全育人”的卓越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培养模式是未来大湾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主攻方向。
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转型时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企业新形势亟需培育适应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的创新人才[1]。回顾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难发现其中弊端仍然显露明显。如课程教学思维低沉、“填鸭式”教育方式、跨学科整合程度低等。其中对于校企合作、校政合作等产学研平台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直戳中国高等教育现状,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诟病所在,值得反思并改正。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来看(见图1)[2],用人单位主要是为实习生提供实习条件,与校方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参与学生实习成绩评价等环节的主动性较低,说明当前的校企合作教育,并没真正把产学研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导致产学研在教学与育人上无法实现良好的对接。反思“钱学森之问”,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如何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用,避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出现断层化、不匹配化现象,值得粤港湾高校进一步思考。
图1 用人单位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参与情况
大湾区企业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已从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创新应用型人才,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专业知识,也需要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人才培养,从应用型实践操作入手,结合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创新职业生涯教育。因此,大湾区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也需体现三地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一体化”的大融合发展思路。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9次提到“创新创业”,强调要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并提出11条针对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措施,强调要推动三地教育合作发展,更好服务大湾区学生就业与企业发展。在大湾区建设进程中,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就业观与择业观,强化责任担当,牢记时代使命。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下,应用型人才教育应融合企业人才需求来打造“三全育人”的卓越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培养模式。
1.从理论型到应用型的转变。大湾区企业在人才需求方面大都重视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加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情况。专业技能强代表工作效率高,则在一定程度上能为公司带来更高经济效益。从为满足自己稳定效益的角度出发,企业更倾向于选用应用型人才,学历不是唯一聘用标准。
2.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当前大学生就业慢、难就业现象较为普遍。一是应聘者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企业中的适应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低、思想上好高骛远等问题,导致自身就业竞争力弱。二是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倾向于能为公司带来高效益的应用型员工,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考量要素还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可谓同呼吸、共命运。如何发挥好职业生涯教育来推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人才数量与人才质量实现同步、高速发展,实现真正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发展中应认真思考的问题[3]。
在大湾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中应秉持“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并在立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融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见图2),以此培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图2 “三全育人”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全员育人阶段突出“以生为本”,在“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的理念上立足学生角度来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需求。通过联合制订培养方案、联合设置模块课程、基于实习项目与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发型人才、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班、组建校企合作创新班等,增强学生企业实践能力。并以社会资源为纽带,加强家校联动,与家长一起关爱学生成长。与此同时,扩宽就业平台与学生视野,充分挖掘社会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平台。通过学生、学校、家庭与社会多方面开展校企实践教学,深化职业生涯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突出全员育人的协同性。
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人才培养要从应用型实践操作入手,根据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将人才培养划分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专业服务人才”三种类型。大一,为学生做好各项入学任务指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大二,做好学业指导,培养学习创新性,充分挖掘发展潜能,激发生涯规划积极性;大三,做好“人生轨迹”引领,培养学业与职业相协调的生涯规划意识;大四,做好择业和职业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就业观,提高毕业幸福感与成就感。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关键之站,由于其沿线途径区域广,涉及国家多,文化与社会制度等方面差异较大,故高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院校的合作与交流,选派教师与学生进行沿线国家与院校的访学交流,借鉴其优秀经验,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且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竞赛和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举办专场招聘会和面试技巧讲座,打造“就业直通车”,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育。同时,充分发挥校外职业生涯教育“第二课堂”作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利用实践机会去校外企业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和职场知识,提高求知欲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