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弛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现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内容传统单一,体育课堂硬件条件相比较城市中学仍存在差距,以致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在农村很好的落实。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让农村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极具探索意义。
1 体育纳入中考,助力农村教育“智”“体”并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全面健身”“阳光体育”的体育教学理念也逐渐被广大农村学子接收。尤其体育纳入中考后,更促使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情况和体育教学设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中考加试体育,它不仅是对学生平时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情况进行一次检验和考核,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但从农村体育教育总体情况来看,农村体育教学相比较城市学校还有着明显的差距。日常中学校还是会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斜到主课的教学活动中,这也导致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对教学积极性不高。所以,要先从思想根源深处解决问题,要让学校、家长、学生认识到,要想承担起更大压力的学业任务,首先需要一個健康的体魄作为客观基础。学校体育课不仅能在繁重课业学习中放松锻练身体,也能培养长期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抗压能力,最终这些都必将为学生更高层次的课业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智”需要“体”做支撑,“体”能为“智”助力,两者相互配合,相互成就。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可行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宣传,比如学校广播、校报、墙报、组织比赛等多种形式宣传体育活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让更多群体关注体育,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2 充实师资、优化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农村中学对体育教学的轻视,导致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学校甚至没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他课业教师兼任,兼职教师没有受过专业体育培训,授课水平达不到相应标准。课堂内容老化,千篇一律,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消极心理。因此充实师资,培养师资,优化课堂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积极性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给予体育教师足够的尊重和重视,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空间。要争取各种上级学习机会或自行组织交流学习对他们进行专业的体育教学培训,争取在理论专业和技能水平上达到一名合格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内容方面,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必修课。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的开展一些特色教学内容。比如打腰鼓、武术、抖空竹、扭秧歌等等,这些特色教学内容如果能和当地的民俗、民风结合起来,教授学习相对容易,既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弘扬当地特色文化。学校日常还可以组织一些与生活结合紧密的传统体育活动。几乎所有的传统体育活动,都来自生产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秋千、跳绳、拔河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
3 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因材施教
在所有的学科学习中,因材施教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法。农村中学体育老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差异性、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活动。要突破传统灌输式“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灵活设计教学思路,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毕竟体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和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不是仅仅为了上课而上课。比如在进行力量训练培养时,农村中学如果缺乏杠铃、跑步机等可以进行肌肉训练的专业器械,也可以通过一些不需要借助设施的锻炼方法。因为男女生力量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将男女生分组,男生进行俯卧撑训练,女生进行仰卧起坐训练。为了达到预期训练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有效发掘体能极限。也可以将一些简单的游戏融入到力量训练中,加强训练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训练。在培养学生耐力方面,一般可以通过长跑训练实现,但农村中学目前可能还不具备专门的操场和橡胶跑道,教师就可以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或地势,对学生进行耐力训练。对具有一定吃苦耐劳精神,并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学生,就可以设定一些耐力训练,如依据地形地势的负重爬山等。有些学生擅长短跑,那么教师就可以着重对他进行速度方面的训练。如开展一百米反复接力赛,一方面考验学生速度的快慢,一方面也考验学生对速度的控制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的价值评估标准也逐步由单一的对知识能力的评估转变为对“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的评估。因此在农村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也是我国农村体育教育的主要改革方向。但现阶段农村中学体育教育仍存在很多客观困难。农村中学的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广大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沉下心,正视困难,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切入引导,因地制宜优化课程内容,勇于冲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农村的莘莘学子也拥有良好的体育素养和强健的体魄。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南沙河镇南沙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