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
近年来,武术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人们对武术的误读愈演愈烈,严重偏离了我国大力提倡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轨道,阻碍了我国武术的发展。本文通过阐述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及意义,厘清涵化理论与武术文化传播的联系,分析涵化理论视域下大众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并得出相应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要手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根基。武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涵盖了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军事技术、中医、身体审美、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是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沉淀的文明结晶,是人类物质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近年来“一带一路”“武术进校园”“全民健身”等工作的开展,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在传播过程中武术“异化”的挑战尤为重要,因此对大众传媒在武术传播过程中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对于武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涵化理论与武术文化传播的联系
涵化理论又称“培养理论或教养理论、涵化分析”,最早由格伯纳等人在研究电视与暴力问题时提出。新旧时代更替,该实验也可说明,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事实对人民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涵化理论”在互联网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于大众传媒的某种偏向性,人们在心中描绘的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出现偏离。大众传媒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武术的发展举步维艰,备受争议。其中,人们对武术的错误理解与认知是阻碍我国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互联网时代下融媒体对于武术的传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涵化理论”,媒体的偏向性报道对人们认识和理解武术文化具有涵化作用。
2 涵化理论视域下大众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的消极影响
2.1 助力“假性主流”文化的兴起
武术不管作为一门体育项目还是作为一种国粹文化,在推广与普及上都相对较弱,大多数人对中国武术认识不足。而大家对武术仅有的印象可能是电影里李小龙李连杰等饰演的功夫片,或是武侠小说里的“轻功水上漂,四两拨千斤”等,当现实中的武术与心中的武术无法趋于一致时,就会对于武术的形象大打折扣。大众传媒具有“教养效果”,主要表现在形成当代社会观和现实观的“主流”,而大众媒介在主流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当“标题党”与社会成员达成了共识,在“回响效果”下,人们很轻易进入故事的逻辑并添油加醋。譬如某些短视频平台对马保国的疯狂引流,在大数据时代,人们的信息接收领域往往会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规避外界的多元色彩,从而桎梏于单一线性的信息茧房,算法会给你不断地推薦相关视频,于是你就会在短时间内接收到大量洗脑的类似视频。这个时候“年轻人不讲武德,闪电五连鞭”等梗就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文化”。这种现象的发生严重损害了中国武术的形象。“主流化”效果因传播的内容而异,若大家都盲目放任“审丑”成为流行,自然会助推“假性主流”文化的兴起。
2.2 塑造、改造武术认知
大众传媒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通过“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传达给受众,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相关媒体“把关人”自上而下的控制信息流。它在悄无声息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例如,儿童经常观看暴力内容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养”的过程。因此,在网络页面上长期的发布一些有关“武术不能打、武术舞蹈化”等相关话题,就会影响人们对于武术的正确认知。对于青少年及儿童来说,对于武术文化的理解及认知往往会更容易受到互联网平台的影响,亦形成“大众想法”或社会共识。武术文化在塑造完全人格上具有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说,“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社会运行有规则法律,人们行径有道德约束,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
3 结论
(1)大众媒体对武术文化传播具有多方位的影响,我们所要做的是积极规避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持有批判精神和怀疑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
(2)重视对传播手段、传播内容的整理与创新。政府主动强势出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打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绿色网络环境。提供多方位多视角的武术文化展现。
(3)以武润身,以德树人,通过领略武术文化内涵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坚持“内外兼修”核心理念来完善自身、健全人格。通过传递正确的武术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