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高校体育教学方面,对教学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阳光体育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了新力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还能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此,本文基于“阳光体育”对高校学生的意义,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就阳光体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路径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教学思路。
1 阳光体育对高校学生的意义
1.1 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
“阳光运动”是被国家倡导,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阳光体育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认知,加强身体素质,坚定学生意志,使学生在运动中养成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阳光体育的开展不仅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沉迷网络、作息不规律的学生进行身体调整。还是一种生活理念,让学生自主改善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运动过程中汲取的坚韧意志用于完善自我,为高校的学习提供好的保障。
1.2 提升学生自信心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从步入高校开始,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与过去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学习中容易迷失方向。加上一些学生疏于心理疏导,对周围事物容易产生自卑的消极心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信心不强。基于此,高校教師利用阳光体育的优势,增加体育运动,不仅强化学生体质,还能在自然的环境下磨炼学生意志,让学生在磨炼中锻造一颗强大的心,为日后的高校学习增添保障。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困境
2.1 体育教学目标单一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在学生的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体育素质教育不重视。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教学依然受传统的教学影响,单纯认为学生的全部工作即是学习。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的人才不单单是学习能力强的,更侧重综合素质强的人才。而体育教学相对落后,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方法,如在运动开展前没有进行热身运动舒展学生筋骨,教学内容通过口头教学,理论知识无法正确用于实践,教学模式陈旧等。学生无法自觉参与体育课学习,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强,导致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难以在学校得到锻炼,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阻碍。
2.2 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我们国家的高校体育教学起步比西方国家晚,在体育教学的模式上,大多沿用西方的教学模式。然而因为人体素质不同,教学模式并非都适用于我国体育教学。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教学缺乏实用性。我国高校的许多体育教材以竞赛为主,使得教学内容存在功利性。教学中只教育学生掌握运动基本技能,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导致课堂学习氛围较为枯燥。而一些体育项目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使得学生对课程产生畏难情绪,对长期的体育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此,高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未有深入指导,忽视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了阻碍,使得体育教学路径不适应当下新课标的要求。
2.3 体育教学方法滞后
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相对滞后,一方面,许多高校都采用室内讲解体育课程理论知识,课外进行体育课程实践为主,导致理论和实践分离,使得学生很难将二者融汇贯通,大多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学生按兴趣支配运动模式的权利未被体现。高校过多注重教学的讲授,未考虑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主体性,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被动接受枯燥的体育课程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不明显,如在体育课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安排整理队形和热身,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明显不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阻碍。
3 基于阳光体育的高校体育教学路径研究
3.1 基于阳光体育理念实行多元化体育教学
在阳光体育活动的促使下,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模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阳光体育的教学目标。基于此,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应呈现多元化。第一,高校体育教学应实行课内课外一体教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目标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培养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群体性的活动,如清华大学始终坚持的男子跑3000米,女子跑1500米的传统。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将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贯彻落实,利用晨跑、早操、课外活动等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结合学生喜欢的运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纳入课程教学中,由课程教学推动课外学习,实现良性循环。第二,开展分段式教学模式。基于阳光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扎实体育基础、提高体育技能的目的,与高校分段式体育教学的模式相呼应。分段式教学能有效满足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的不同体育锻炼需求,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同时,进行分段式教学能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运动潜能,帮助学生扎实体育基础、掌握体育技能,完成更有效的体育锻炼,在实现多元化体育教学的中,不断完善学生的体育认知和身体素质。
3.2 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形式
高校体育改革需要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教学内容、创新其教学形式。基于此,高校应认识到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并个加以贯彻,把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到体育教学工作中,从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中着手,构建一套完整的体育运动模式。而在教学中,既需要融合传统的教学优势于新教学形式中,也要改正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第一,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师需灵活选择教学手段,激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教师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积极性。第二,体育运动教学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校学生由于身体素质有差异,在体育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习较为吃力的学生,对他们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体育运动中较为内向的学生应给他们充分展现的机会,使他们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并将其带入学习生活中。第三,需要与现代化教学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动态的有趣动画,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是在篮球教学中播放经典的球赛记录,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视频观看中教授体育技巧,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
3.3 完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评价管理体系
阳光体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需要体育运动教学评价管理体系更加的完善。过去的体育教学以体育成绩作为评判,其中的先天条件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都会使成绩受到影响。因此,用单一的测试成绩作为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评判标准有失偏颇。高校将阳光体育运动融入体育教学中,是为了倡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进而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基于此,运动教学的评价管理也需进行完善。运动教学评价管理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心理健康,关注学生课堂内外的体育表现。一方面,要对学生的运动技能进行客观评价。在高校的教学考核中,对学生的考核需要秉承公正客观,丰富基础的体育运动选项,让学生能够展现适合自己的体育技能,使之更加积极投入体育锻炼中。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纳入教学评价管理体系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看重,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课外体育锻炼积极性进行客观点评,避免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不重视课堂纪律。同样,将心理健康纳入考核中,能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正确对待体育课程。
4 结语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活动对体育教学有着不小的作用。各高校应积极响应阳光体育,实行多元化体育教学、创新阳光体育运动教学形式、完善阳光体育运动教学评价管理体系,为学生提供多种体育选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钟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