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北京市外来新生代农民工监测报告冲上热搜。报告里说,2020年“从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占比大幅提高”,而且这部分从业者的“月均收入为10571元”。一时间,官方“认证”程序员是农民工引发广泛讨论。
与工种无关——“新生代农民工”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也并不涉及价值判断,只是一个事实描述: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也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与工种无关,主要是户籍状态。
需打破刻板印象——之所以提到农民工,脑海里似乎能浮现一种群像,是因为过去大量农民工囿于知识背景较为单薄,多从事体力劳动。但从来也没人说农民工就是体力劳动者,收入就必然有限。如果借着产业转型升级、人口素质提升的档口,农民工的整体面貌为之一变,自然也是令人欣慰的社会景观。
提醒公共服务的改善——“新生代农民工”成为舆论热词本身也是个提醒,同为城市人,但享受的公共服務仍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还是要拿到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框架内来寻找解决方案,从而淡化户籍在日常生活里的存在感。 (综合光明网、《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