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章立制,立德树人:岳麓书院学规章程及其创造性转化

2021-09-12 02:18邓洪波
大学教育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岳麓书院书院学术

邓洪波

书院一般都会制定学规、章程,规范教学,导引师生。学规的内容,因时因地因院而各不相同,包罗甚广,约略而言,则有三端。一是确立办学、讲会之宗旨,宣示书院教育的方针,为诸生树立鹄的,为同仁确立目标,意期立志高远,养成正确的人生理想。二是规定进德立品、修身养性的程序和方法,为学者提供更多的至善达德的帮助。三是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和方法,是书院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结晶。章程不同于学规的远大追求,强调细密的做法和可操作性,内容多是山长的择聘、待遇、责任;生徒的甄别、录取、分级、考课,以及考课的日期、内容、奖罚;教材的选择,教学组织,课程设计,课时安排;讲会的组织、程序、仪式、日期,以及会讲的内容;经费的筹措、管理与开支;图书的征集、整理、编目、借阅;员工的配备、责任、工食;书板的校刊、刷印等等,皆是具体而硬性的规定,意在从各个侧面去维系书院的正常运作。把握书院的学规、章程,即可把握书院的精神,把握书院教育制度的本质。

清代以前,岳麓书院见于文字的规章很少。宋代,张栻的《岳麓书院记》主要强调其成就人才、传道以济斯民的教育方针。第一个正式学规是《朱子教条》,即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明代,除将《朱子教条》改名《晦庵先生教条》,尊为“文公学范”之外,尚有规范士人视听言动的“程子四箴”及世宗的《敬一箴》。这些大多侧重思想修养,很少具体条款规定,反映了书院注重“无形规范”的特点。到清代,特别是康乾之世,岳麓书院地位再次被抬到全国首列之后,其规章不断增加,对修身养性、为德治学,以致日常生活行动之种种规定,日臻严密具体。据统计,清代岳麓有学规、学约、学箴、戒条、条约、规条、章程、佃约、示、谕、课程等二十余种,近二百条,数量之多,是岳麓书院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在全国也属罕见[6](P397)。其建章立制的规范性管理于此可见一斑。

岳麓书院的学规与章程,大致可以分成进德、修业、考课几大类型,而论其规章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进德成人必先于修业成才。岳麓书院历来强调,修业必先进德,成才必先成人。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十八条[5](P1041-1042),前十条讲忠、孝、庄、俭、和、悌、义等道德规范,意在进德成人。杨锡绂《岳麓书院学规》四条[5](P1039-1041),分立志、求仁、变化气质、正文体,前三条皆是进德之规。旷敏本拟有《六有箴》: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从昼夜、瞬息、言行各方面规矩诸生[5](P1043-1044)。欧阳正焕则大书“整齐严肃”四字作为岳麓院训,并作《书整齐严肃四字因示诸生》诗,以“涵养在主敬”“制外以养中,主静以定性”“力行我为政”等训示学子[5](P1044)。长沙府知府李拔也发表《岳麓书院辨志说》,并为院中存诚、主敬、居仁、由义、崇德、广业六斋各作铭训戒诸生[5](P1049-1050)。凡此种种,表明书院学以伦常为本、学以器识为本、学以修省为本,即“教学者以坚定德性”成为常态。正因为如此,才有岳麓书院在国家发展的重要关头建功立业,人才辈出,挥写“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空前盛况。

第二,继承发扬朱张理学传统,高扬学术大旗。康熙五十六年(1717),山长李文炤参考《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岳麓书院学规》八条[7](P66),尊濂洛关闽之绪,而一以朱子为宗,进德“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主讲悉以修己治人为训,强调《四书》,由《四书集注》到《四书或问》,再到《朱子语类》,多所讲究,其他则《太极》《通书》《西铭》《正蒙》皆理学名著,凡“学问思辨,必以力行为归也”,具有浓厚的理学特色。乾隆十年(1745),杨锡绂首任湖南巡抚,“下车旬日,即诣书院展谒朱子、张南轩先生祠”,制订《岳麓书院学规》四条,由立志、求仁到变化气质,规范诸生,遵循的仍是正宗理学的路数,其精神实与乾隆皇帝所赐之“道南正脉”匾相契合。他认为“书院之设,所以讲明正学,造就人材,处则望重乡邦,出则泽施天下,非仅为工文藻、取科名、扬声誉已也”,这与张栻提出的教育方针如出一辙,而其求仁之旨也与张栻所提倡的完全相同。欧阳厚均主院二十七年,刊立朱子“忠孝廉节”碑,用“有体有用之学”训士,这些都反映出朱张传统在岳麓书院的延续。

第三,注重经史,强调考时势,通世务。经史乃为学根底,历代都十分重视。李文炤称“圣门立教,务在身通六籍”,而“学者欲通世务,必需看史”。王文清首任山长制定《岳麓书院学规》,规定“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将经史定为每日必修课程,并且专门制定《读经六法》《读史六法》[5](P1042)用以具体指导经史学习。而其《岳麓书院学箴九首》[5](P1048-1049),更有“日月不灭,万古六经。囊括万有,韬孕经纶。史书廿二,纲目星陈。如何不学,长夜迷津”之说,将经史比作万古日月、长夜明灯。他的《读书法九则》[5](P1119),也有“读书最要穷经、读书要看史鉴”两条。陈宏谋《申明书院条规以励实学示》[5](P1044-1048)“限定功课”,要求“每日每月皆不离经史工夫”。而经史基础之外,“礼乐兵农,经天纬地,错节盘根,用无不利”,还要广采博览,以求多闻广识,必如此,方能“考时势”“通世务”“通晓时务物理”,真正做到“经世致用”。

第四,質证、辨难以求至是,追求学术真理。李文炤学规规定,每日讲经书要“端坐辨难”“反覆推详”,“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每月作文,学生可以“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平时读书,“诸君倘有疑处,即与之以相商焉”、“有相质证者,不敢隐焉”,可谓将质疑辨难、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贯穿到了教学的各个环节。陈宏谋条规规定“上堂讲书,不拘四书、五经、诸史,诸生有独得心解者,录出送掌教就正;有疑者,不时登堂质问”。王文清学规直言“疑误定要力争”,而仅“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议、辨义”十二字的《读经六法》和“记事实、玩书法、原治乱、考时势、论心术、取议论”十八字的《读史六法》更是这种训练的高度浓缩与总结。它所体现的敢于怀疑经典,不迷信权威,追求学术自由的精神,在当年极为先进,即使在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也不落后。

第五,以考课促进教学。教学少不了考试、考核,但方式方法容有差异。李文炤规定每月三会,各作书二篇、经一篇,有余力者作性理论、小学论一篇,批改“止凭臆见丹黄,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以求至是,更不等第其高下”。不给名次,而又师生相商以求至是,意在防止学生“月使之争”,而伤及“教养之道”。与李文炤不同,陈宏谋则排名次并加奖惩,其条规规定,“诸生各立功课簿一本”,每日按清晨、午间、灯下三段,“据实登填”经史、古文、诗、临帖等功课,“听掌教不时抽阅叩问”,“有捏填者,自欺欺人,甘心暴弃,以犯规扶出”。每月课文两次,“每课四书文一篇,或经文、或策、或论一篇,诗一首。策则古事、时务,论则论列史事古人,或《小学》《性理》《孝经》……间于四书文一首之外,出经解一首,或长章几节,或经中疑义,每首约三百字以上”。每次考试,“不完卷者不阅,雷同者不录,两次不完卷者扶出”。考完之后,按名次“出榜给赏”,奖银最高可达八钱,接近每月一两的膏火数额。每次课卷发下,则“令诸生转相阅看……名次列后者,阅前列之佳卷批点,即以广自己之识解,不可生忌刻之心,而以为不欲看也。前列者,亦应阅落后之卷,以知此题文原易有此疵病”。这种方法,符合“孔子择善而从,择不善而改,无往非师之道。三人行且然,况同学至数十人,其师资不更广乎?”这样一来,“师资”就由少数几位老师扩大到了数十位同学,此则正是以考课促进教学的又一意涵。

综上所述,坚定德性,能够保证岳麓书院不迷失于纷繁现世;高扬朱张学术大旗,可以保持其学术特色;养成质证以求至是的批判性思维的传统,是其保持学术创造力的文化密码;强调经史基础而又通晓时务,经世致用,更是千年学府永葆青春活力的文化底蕴;以考课促进教学,使得教养相资、教学相长的理念可以更加灵动活化。而所有这些,若能够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都是今日大学教育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

首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先培德后育才、德业与学业并重是通用的原则,修身养性、扩充见识、养德成器则是坚定德性的不二法门。至于如何立德,就要有今天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特色了。如此,则“传道以济斯民”的坚守,在新时代必能由古开新,结出硕果。这是古代书院进德之规的传承与创新。

其次,学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朱张学统一直是千年学府的学术传统,也是历代学规高扬的旗帜。传承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其被写入湖南大学校歌,“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传唱至今,可谓与时俱进的绝妙强音。传统和现代融合,可以让我们的学术精神既有悠久历史的厚度,又有现代世界的鲜活。具备上述崇尚自由、不迷权威、实事求是、质证辨难、追求真理等学术精神的千年学府,其屹立今日世界大学之林而日新又新,自是题中之义。这是古代书院修业之规的传承与创新。

其三,重经史,强基础,而又考时势、通世務,由通经致用接引,可以创造性转化,完成今日大学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使命。以袁名曜为例,他“与欧人过从”而通西学,居院讲学,要求学生“穿穴经史”“先器识而后文艺”,故而学生魏源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能够喊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代强音[6](P493-496)。沿此路径,依托扎实的学业基础,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考察时势,必能创新学术,建功立业,造福人类,引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岳麓书院书院学术
担负时代赋予岳麓书院的新使命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岳麓书院乐教传承演变性初探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