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程造就精彩生活

2021-09-12 01:19朱黎英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类垃圾生活化

朱黎英

童年永远令人难忘,而幼儿园是开启美好童年的地方,生活中美好的点滴将伴随孩子们长大,成为他们独特的记忆。什么样的课程才能吸引幼儿,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有他们的需要、兴趣和意愿,幼儿园的课程要从幼儿生活出发,源于幼儿生活,又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幼儿的自主探索为基点,顺应幼儿的兴趣,鼓励他们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愿望及感受,让学习和发展自然发生。

一、生活中体验,于行动中见课程

幼儿园的课程越来越意识到适合幼儿的重要性,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程更加生活化,游戏化,幼儿的自由自主体现得更为明显。真正让教育回归到幼儿生活,教师能够站在幼儿立场,观察儿童生活,注重幼儿的经验与体验,在生活中做教育,让教育更加真实、自然,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生活经验促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养成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化、游戏化的管理能力培养,能让幼儿获得终身受益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幼儿的玩具、书本和日常用品,每天都在和孩子亲密接触,玩具如何整理?书架上的书怎么排列?日用品该如何归类?都是幼儿可以去尝试、操作的问题。经过一番实践,幼儿将自己的实践结果记录下来进行经验分享,探讨最佳的整理方法。缘于幼儿的此类经验,班级里的物品整理也给了幼儿一次检验和巩固的机会,大家分工合作,制作分类标签,合理分配空间,把班级里的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2.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对我们的生活意义重大,跟幼儿的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孩子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制作了垃圾分类调查表,做了四种垃圾桶的标记,对垃圾分类进行了实践操作,还设计了垃圾分类倡议书,到自己的小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幼儿的生活世界是课程内容的范围,他们的经验、生活履历、过程中的创造都可以成为课程,作为老师,不仅要保护他们初识世界的思想与情感,保护他们乐观积极的心态,还要和他们一起发现与思考,共同维护生活的美好。

二、自然中实践,于思考中见课程

孩提时代,简单童真,但他们有思想,有能力,有爱好,有自己的视角,有独特的见解,如同可爱的花朵始终会在阳光下热情绽放一般。作为教师,需要全方位地转向儿童视角,关注幼儿生活,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审视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让幼儿在自然中实践,在动手体检中学习和发展。

1.生态种植动手动脑

种植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方式,孩子在种植中学习即是在生活中学习。幼儿园丰富的植物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最佳的探索场地与机会,每次种植活动,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的整个过程。老师追随幼儿的兴趣,生成一系列课程,满足孩子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鼓励幼儿在观察、体验和动手中学习,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这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简单的劳动技能,还养成了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在感受生命的神奇与呵护艰辛的同时,去建立对人、对事积极的情感。这样生动的生活课程,让幼儿更加喜欢,更感兴趣,也能养成良好的观察、探究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水培探究点亮智慧

如今的幼儿园,就像是游乐场、动物园、植物园,幼儿每天在这里尽情畅玩,探索研究,身心愉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理念,让幼儿的生活就像游戏般快乐。

我园在园内打造了生物共生的水培探究环境,有各种粗细不同的水管,不同的连接,融入水的流动,水培植物和水生动物在水里和谐共生。幼儿随时可以进行观察和操作,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和体验,可以研究高低起伏的水管连接,探索水管滴水的原理,观察水流的走向,比较水流的快慢,观察鱼和植物共生的环境等。老师关注孩子的问题,通过发现问题、猜想调查、实验验证去解决问题,获得知识。通过分享交流、梳理总结,积累课程实施经验,促进幼儿的进步与成长,老师也有了提高与收获。

三、文化中传承,于体验中见课程

当幼儿出于“好奇”而钟情于某事时,就愿意主动参与,专注探索,孩子们注意力集中时,会愿意仔细研究,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当文化走近幼儿生活,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之后,他们会茅塞顿开,心满意足,进一步展开想象与创造。

1.传统节日别样体验

中国传统节日的体验,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直观地参与,生动的体验,会让幼儿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记忆。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并且亲自体验了一番,在教室的门上挂上奶奶拿来的菖蒲和艾草,在操场上用竹梯玩起了赛龙舟,编了五彩绳,画了额,用纸折粽子、画粽子、做橡皮泥粽子,还在家里学包粽子、吃粽子。

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的主题课程中,幼儿的各种感官被调动,学习兴趣得以激發,将整个课程实践中的经验逐步内化为丰富的学习经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落在孩子心中,逐渐生根发芽。

2.直连厢我来传承

直连厢不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舞蹈艺术,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镇的一大特色,对于幼儿来说,早就耳闻目睹,跃跃欲试。借助连厢棒,孩子们开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动,当然首屈一指的就是连厢舞,跟随音乐敲敲打打,铜钱随之嚓嚓作响,愉悦了身心。连厢棒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有的长,有的短?一根连厢棒上有几个铜钱?什么时候大家都要打连厢呢?围绕连厢棒有很多的问题,孩子们一起研究,一起调查,一起学习,甪直文化吸引着孩子们,也让孩子们更爱自己的家乡。

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化课程真正体现幼儿主体,教师要真正站在儿童立场,客观而细致地观察儿童生活,吸取丰富而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让课程真正基于儿童生活促进儿童发展。生活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幼儿园的课程,而生动的课程又给幼儿创造了精彩生活,愿生活善待你我,与你我携手前行。

猜你喜欢
分类垃圾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垃圾去哪了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