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育、大健康视角下高校体育教育研究

2021-09-12 19:51葛卫东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健康

葛卫东

摘要:基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高校体育教育应具有“大健康”视角和“大体育”理念;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研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研究应顺应时代发展,在大体育概念、大健康视角下,加强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红专人才。

关键词:大体育;大健康;高校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8-0071-03

1“大体育、大健康”观对于高校体育教育的时代意义

大体育观是指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体育事业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关系。即把体育看成是人们追求健康美好生活和自我完善的文化现象。大体育观[1]是以教育为本、贯彻体育习惯及常态为目标和指导思想、以大社会为基础、科学研究为辅助动力等,广泛而持久、结构繁琐而复杂的网络体系。所以体育是大家的体育、是人民的体育,是大体育。

大健康观的核心是国家健康价值观,是全民健康的价值观,实则为一个国家核心资本和战斗力。健康权是人的基本权益,受国家和体制保证和保障的,所以公民健康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民众的个体健康就是公民的基本社会责任。所以“以人为本”首先是健康,先进的生产力和人民的小康前提必须是“健康”,不仅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有健康的体魄,更要求有民众的数量和范围来保障。大健康定义[1]中的“健康”是由地理生态、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文明程度、人员素质、百姓认知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健康水平,是反映国度文化、自然生态、进化发展、繁衍教育等重要指标;大健康会促进国家核心资本和战斗力、使国人身心康健愉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登峰造极。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是一个人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最后阶段。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结合高校体育指导方针要求,在大体育、大健康视角下,加强高校学生体育健康素质培养。这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也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大前提,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健康第一、珍爱生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韶华、砥砺前行;知行合一、勇于奉献、胸怀博爱、立志高远的高素质健康人。

2高校体育教育中理解“生命意义、胸怀博爱”是宗旨

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是综合国力的体现,高校教育是教育关键所在,对于国家中坚人群及未来接班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大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鲜活的生命,还应具备崇高的德育和体育素质,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红专人才。所以我们要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的概念[2],教育孩子们崇尚和珍爱生命、强身健体助力漫漫人生路。改变和重置核心生命意识和价值观,从而懂得珍惜和感恩,爱己爱人、精忠报国,并努力发奋、奉献进取,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体育教育学意义深远,不仅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体魄,更与国家、人类乃至全球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开展体育活动,是一个以人为本、教育为核心的大体育观,高校体育教育要有这种认识高度和责任担当,方能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特殊作用。

“生命科学”的大学教授是通过开办专门课程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习并知会生命起源、孕育生长、发展繁衍、疾病及防疫乃至死亡等生理客观知识体系。让更多的人们懂得生命、理解生命,从而尊重鲜活的自己和他人,由此从心灵深处感悟和珍惜生活,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逸、迈向家庭和事业的成功,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的价值。

首先要珍爱和敬畏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更是自己的主宰者,所以必须秉承 “敬畏生命”的根本去架构和传播知识和文化,激发孩子们强烈的生命和坚强的意识,充分认知生命的可貴、和对生命的渴求和依恋,感恩父母和社会,不仅仅要爱惜自己,更要尊重他人,从而自爱、博爱并扩展到珍爱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地球是人类的大家庭,所以卫生健康是每一个世人的基本职责和义务所在,这关系到全人类的健康安全及持续发展。所以个体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国家和世界的健康和安全,全球人类都是休戚相关、紧密关联的共同体。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卫生和健康安全是全人类都需要密切关注的切身问题。在校大学生不仅要认知自己的个体生命健康、还应觉悟群体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知识层面的认知,更是责任和担当。这种认知和执着,不仅是求学路上的强大助力更是未来人生路上追求梦想、实现理想、开创进取的源动力。让每一个学之骄子大胆求索新生知识和未知领域,全身心投入漫漫人生路,在紧张而热烈的学生阶段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社会能力,在未来步入社会的时候能够张驰有度、游刃有余。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迸发灵感小宇宙、实现自己的理想,热爱祖国、奉献社会,做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有志青年,充分体现自身价值。

3高校体育教育中“加强健康素质教育”是具体内容

健康从来都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进步的一个基本前提和要求,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健康既属于个人,也属于社会。健康素质就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健康认知与健康实践,养成的比较稳定的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品质,或称之为健康素养。它是贯穿于人的一切健康行动和生活中。

“健康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民族健康素质为宗旨的健康教育。这一教育着眼于未来人类及社会长久而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应面向全体学生群体、从小从头洗脑先入、从而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健康素质”教育应重点关注健康态度、体育能力,不仅要求会体育、能体育、更要从主观能动性上生动、活泼、主动地要求和发展。

尽管社会的发展呼唤素质教育已多年,可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依然巨大。在这种重分数、轻体育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生活难以自理,心理品质脆弱,责任心不强等非社会行为,已成为一种心理疾病。高分低能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整体普遍低下,应试教育的心理惯性也将继续影响着他们在大学学习和以后的生活。

发展素质教育已被认为是21世纪国内外教育的中心特征。高校的健康素质教育实则为提高民族健康素质的关键教育。不仅因为受教人群起着中流砥柱的关键作用,更是国家和社会乃至全人类长远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应面向所有高校大学生,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认知,更要提升培养大学生的健康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灵动鲜活、主动积极、进取创新、担当奉献。

高校体育教育是一个国家体育教育的“龙头”,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高中及以下体育教育的变化。而体育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在高校体育教育中非常典型,形势也非常严峻。但另一方面,时代也为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最好的契机,为高校体育教育彻底摆脱旧面貌,走出新型的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体育健康素质教育还应扩大外延,建议在高校体育教育课程中增加多学科教育:如生理解剖学、科学营养、烹饪实践等,开展和渗透健康素质相关的知识性传播和了解,如科学作息、中西医知识、中国传统保健等,让高校大学生不仅会体育锻炼、更要明白初心和目的,同时懂得科学养生和保持,从而提高整体体育健康素质。全面的体育健康高素质才是个体健康的保驾护航,也是实现人类大健康的前提和保障。

4高校体育教育应加强“初心使命、知行合一、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期,高校阶段的体育教育要加强“知”与“行”能力和思想的培养。在强调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和完善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掌握强身健体方法,坚持锻炼、增强体质,从而精力充沛地工作和生活,乃至终身受益。

(1)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鍛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促成行为规范和稳定。

(2)培养学生自我设计体育锻炼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自我设计锻炼的机会。

(3)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大学期间,学生各方面逐渐走向成熟,许多学生都由原来的依赖性转变成自立性,并且能够逐渐组织和管理自己,因此,这一时期应该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能力,发动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的组织管理工作。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的教育水平、健康观念、生活理念及养老方式都发生着代际变迁。全人类的老龄化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人们的追求不仅仅限于物质生活,更加向往精神生活及品质生活,并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们俨然成为新生代和中坚力量。在未来严峻的国家健康事业中,如今90后、00后的大学生必将成为践行者、参与者、亦或是领导者。

高校体育教育还要教育学生牢记初心使命,勇于责任担当、践行知行合一、不负韶华、砥砺前行。这种思想和觉悟是一种强大的源动力,会促进和推动学生在大学校园积极主动、大胆求索、追求进取。大学期间不仅收获学识,更能强健自己的身心,提升综合素质,为将来步入社会、进入工作角色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奉献社会、精忠报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5借鉴国外先进体育思想和“清华体育”精神,建立健全高校体育教育机制

日本是我们的邻国,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出现在日本中小学新体育教学大纲中。早在1977年7月23日公布的初中教学大纲和1978年8月30日公布的高中教学大纲中,都有“一辈子参加体育的宗旨”。自1980 年至1982年开始,日本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学校课程审议会提出的修改方针是:“增强健康,提高体力”“过健康生活”。意在增强国民体质,培养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能力。

当前,日本教育界与体育教育工作者认为,为了适应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学校体育要面向21 世纪,更加重视“生涯体育”。在目前实施的中学体育课目标大纲中,明确和重视“生涯体育,生涯艺技”,同时将“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作为并行目标。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最知名学府,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最优秀的栋梁和人才,清华人不仅品学兼优,健康更是必要和大前提。在清华的体育运动场上,“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体育教育口号亘古不变,源远流长。提倡“健康是成功之本”的体育精神是影响清华教育最重要的传统之一,体育教育始终是清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清华的体育氛围相当好,在校园里很少能看见空着的运动场地,清华的操场就是清华的课堂,清华学子对母校有个昵称——“大清体校”,在历代校友引以为自豪的诸多清华传统中,体育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体育已在华北声誉鹊起,不少校友在回顾清华校园生活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体育课,对清华师生来说,在延续了百余年的传统熏陶下,体育已经成为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高校如果学清华而不学清华之体育,就等于没有好好学习清华,更学不到清华教育之精髓。在中国高校,清华之“牛”不言而喻,清华大学是国内大学的标杆。所以全国高校当以清华大学为楷模,学习它的中国理念、中国声音、中国人物、中国智慧!体育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应该是更高、更快、更强的运动成绩,而是培养一代代爱锻炼、会健身、能运动、懂生活、更智慧的国人!

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和输送人才。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主体不是根据社会对个体的需要来建设自身,而是要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潜质,在社会环境影响下,可能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来建设自己,以便在必要的社会条件下,实现自身的价值,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体育教育要以培养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能力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教育需要传承过去,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应该为未来做准备:准备知识,准备智慧,准备修养,准备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这样的教育需要我们既要守住中国教育根本,又要放眼世界,创建有家国情怀又与国际接轨的先进有效的未来教育。

参考文献

[1]闫希军,吴廼峰,闫凯境,等.大健康与大健康观[J]. 医学与哲学,2017,38(5):9-12.

[2]路晓峰.生命教育为思政课添魅力[N].中国体育报. 2020-10-29(07).

[3]张会萍.思政教育要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N].中国教育报,2020-12-03(08).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大健康
旧州镇发展大健康中医药旅游产业的思路
“大健康”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贵州民族医学院校服务大健康产业发展SWOT分析
NC制药“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初步研究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大健康”时代到来了
首届贵州绿博会关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