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日,怒江州脱贫攻坚和基层党建实战队出征仪式在州级行政中心同心广场举行,全州首批3000余名即将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的“背包工作隊”队员整装待发,他们要深入怒江州高山峡谷、入户未摘帽贫困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问题,开展易地搬迁动员工作。
在2020年怒江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时,一支支身着迷彩服、背着迷彩包的“背包工作队”出现在山山岭岭之间。这是一支由1006名党员干部组成的队伍,目标是开展百日攻坚入户动员行动
“背包工作队”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到每一户需要易地搬迁的群众家里做工作。队伍的组成大多是有驻村经历、会当地民族语言、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同志。他们的任务是“背包上山、牵手进城,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战”。
许多背包队员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山路,才能找到贫困户。“背包队”进山,住在山里一户一户动员,一个人一个人做工作。车到不了的地方,他们靠双脚走过去;为了不耽误群众忙农活,他们自带行李住下,边帮忙干活边做工作。怒江州的“背包精神”是“不落一户、不留一人”的攻坚精神。
背包队员李学玺等三人入驻的马垮底村,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可仍有四户人家不愿意搬迁。特别是一个叫贵生子的傈僳族大叔,第一次连门都没让他们进。再次登门,背包队员不仅背着各自的睡袋,还给贵生子的小孙子带去了礼物。看着视频里配套的医院和幼儿园,贵生子一家人的态度有了松动。就这样,背包队员们在贵生子家打了三晚地铺,聊了整整三天,贵生子向背包队员们倾吐了他害怕面对新环境、新生活的顾虑,也渐渐打开了心结。背包队员们用心用情,让原本心里没底,不肯搬迁的四户村民都同意了搬迁。搬迁进城后,贵生子一家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位背包队员也成了贵生子最信赖的朋友。
“背包工作队”队员入户开展工作。背包工作队,是怒江脱贫攻坚战中的“战斗队”,是怒江脱贫攻坚取得“一步跨千年”决定性成就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财富。2015年以来,怒江先后选派8690名干部到一线奋战,有120多名干部受伤或致残,30名干部倒在了脱贫攻坚战场上。
背包队员的背包里,除了简单的个人生活用品,背的最多的是“政策”。易地搬迁是怒江州这种地理条件艰苦地区脱贫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世代居于深山,故土难离的情感,在群众心里往往扎得很深。除了留恋家乡,还有对陌生环境的多重顾虑:万一下山没有营生,如何生活?当地村民说,党的扶贫政策非常好,只要把政策讲清楚说明白,让群众懂了、信了,搬迁工作就能做通。因此干部靠什么来动员群众?靠的是政策。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刻的“背包精神”,一方面是对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所保持的自信;另一方面,是贯彻落实政策的决心,不怕山高路远,只要有一户没有脱贫,一个人还有困难,就要克服万难走到他们身边,把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直到帮他们都走出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