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旭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061)
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作为临床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常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来完成对该疾病的诊断,该方法也被认为是“金标准”。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效果显著 ,但其具有有创性特点,是各种心脏或非心脏并发症的重要关联因素,导致患者可接受差,临床推广度不够[1]。目前临床上大都在冠状动脉疾病筛查中应用冠脉CTA,虽然具有一定诊断效果但CTA检查所运用的剂量受到了临床广泛医师的关注。随着近些年来图像迭代重建算法技术的不断进步,CTA图像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而IMR作为一种新型的完全迭代重建算法,对图像质量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2]。基于此,以疑似冠心病患者为例,探析IMR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质量及其在冠脉狭窄上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79例疑似冠心病冠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CAG和冠脉CTA检查,回顾分析其基本临床资料。共有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35~79岁,平均(57.21±5.76)岁。所有患者知晓所有研究内容且愿意配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两种检查间隔时间在2周内。排除标准:碘对比剂过敏;具有心功能或肾功能不全;不配合完成屏气;不符合冠脉CTA检查适应证;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
利用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rive)对气管分叉下方1 cm到膈肌下方1 cm进行 扫描。CT成像参数分别调整为120 kv的管电压、75%触发、32×0.625 mm准直宽度、0.75 mm重组层厚和间隔、250 nnm视野。之后利用对比剂跟踪自动触发技术完成对心电门控动脉的CTA检查。并将主肺动脉窗层面的升主动脉设置为感兴趣区,将触发阈值调整为100 HU,能够阈值达到后让患者屏气,6 s以后进行自动扫描。选择碘普罗胺(优维显),注射过程中流速控制在3.5~5.0 mL/s,完成注射后再以相同的速度注射30 mL的生理盐水。同时调整参数为:13SD指数、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100 kv管电压、R-R间期78%触发扫描,并设置出±3%的缓冲区完成数据采集,FOV和线束准直分别为250 mm、0.625 mm。重组间隔以及重组层厚分别为0.45 mm和0.9 mm。
之后利用IMR算法进行原始数据重建,重建函数IMR Cardiac Routine-1,之后将数据上传到工作站中(Philips EBW 4.01),对数据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重组、曲面重组以及横断位多平面重组,并对冠状动脉的分段进行确定。
冠脉CTA的数据全部有两名拥有自身冠脉CTA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分析,采用双盲法,在不知晓患者造影结果和患者详细病史的情况下,对各个图像质量进行分析。并且对冠状动脉是否有显著狭窄进行评估,找出所有节段,对意见不一的节段由两名医师进行商讨,最终得出一致意见。
客观分析的图像指标包括信噪比、SD、对比噪声比,均由具有资深冠脉CTA诊断经验的医生完成测量,在左冠状动脉发出层面对主动脉CT值和SD值实施测量,同时在同一层面对心包脂肪的SD值和间隙CT值实施测量。借鉴测量结果对噪声比和信噪比进行计算。
CAG采用标准侵袭式检查方法,对每支冠状动脉获取两个正交体位视图,同时由一名临床造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实现不知道患者病史资料的情况下对CAG结果进行评估[4]。
将CAG作为检查诊断的金标准,对冠脉血管主支和冠脉节段CTA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进行计算,并且计算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统计冠脉CTA在每个冠状动脉水平和冠脉节段上的诊断准确度。
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标准:将CAG显示冠脉官腔直径缩小在50%以上作为冠心病冠脉狭窄阳性标准,如果在检查中发现冠状动脉节段至少有一个狭窄,就可认为该节段所在的血管为阳性。
图像质量评估采取4分法,判断标准如下:1分代表图像质量比较差,出现严重伪影、周围模糊,并且血管亮度不佳。2分代表图像质量一般,存在中度伪影,血管周围有明显模糊,具有一定血管亮度对诊断不影响。3分代表图像良好,存在轻微伪影和模糊,血管亮度尚可对诊断无影响。4分代表标图像较优,没有模糊、噪声以及伪影,血管亮度较好且清晰可辩[3]。
对79例患者的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正常的冠状动脉系统容积图像进行检查,共获取316个冠脉血管主支图像,有305个冠脉血管主支图像质量符合诊断标准,为96.52%。通过冠脉节段计算,在790个冠脉节段中有775个符合诊断标准,为98.10%。其中有15个冠脉节段图像质量较差不能完成诊断,原因为心率一过性增高、屏气延迟。
CAG诊断结果显示:在775个冠脉节段中,有150个节段狭窄;在305个冠脉血管主支中,有113个血管狭窄。
节段水平检查上,灵敏度=135/150(90.00%);特异 度=610/625(97.60%);准 确 度=(135+610)/775(96.13%);阳性预测值=135/150(90.00%);阴性预测值=610/625(97.60%)。见表1。
表1 IMR技术低剂量冠脉CTA在节段水平上的诊断结果(例)
血管水平检查上,灵敏度=103/113(91.15%);特异度=170/192(88.54%);准确度:(103+170)/305(89.51%);阳性预测值=103/125(82.40%);阴性预测值=170/180(94.44%)。见表2。
表2 IMR技术低剂量冠脉CTA在血管水平上的诊断结果(例)
此次研究采用IMR技术低剂量冠脉CTA检查,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图像,在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都较高。提示IMR重建技术具有更好的降噪能力,使用较低辐射的剂量就能够获得更优的图像质量。在冠心病患者病情评估上,良好的图像质量是诊断基础,IMR算法更加准确并且复杂,在图像数据领域以及投影数据领域都能够通过后向、前向重建进行一种迭代运算。并且采用统计学模型和CT系统模型进行对比校正,达到具有高分辨率并且低SD的CT图像。IMR结合低剂量CTA检查能够对不必要的高辐射暴露进行避免,应用优势明显[5]。
此次研究利用IMR低剂量冠脉CTA检查,结果表明,冠脉血管主支和冠脉节段图像诊断合格率分别为96.52%和98.10%。证实整体图像质量较优,有助于医师完成科学临床诊断。此外冠脉CTA在主支水平、节段水平上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PPV、NPV都明显较高,提示诊断效能显著。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对IMR中的其他参数进行评估,同时检查过程中评估患者冠脉钙化评分,通过具体分值对重建参数进行调整,保证诊断效果的全面准确性。
综上所述,通过IMR技术下低剂量CTA检查,能够获得符合临床标准的图像质量,在疑似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诊断中有着比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以及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