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研究

2021-09-12 09:56张凤新
新农民 2021年33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

张凤新

摘要: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湿地的生态安全。湿地生态恢复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湿地保护的策略,依据不同地区湿地的实际环境和特点不同,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也不同。本文以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湿地生态恢复;主要模式;湿地保护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也是能够保障环境健康的重要依据。我国拥有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许多国家重点的保护动物都生存在湿地中。当前,我国的湿地仍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湿地实行生态恢复的策略,是现阶段能够实现湿地保护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湿地生态恢复

1.1 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含义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湿地生态恢复就是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湿地恢复到未被污染、破坏之前的状态。其中,人类活动对湿地造成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开沟、安装排水管以及河流渠道化等方面。从湿地生态恢复的目的方面来看,湿地生态恢复共分为湿地恢复、湿地功能强化以及湿地重建三种形式[1]。湿地恢复主要是对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湿地破坏进行恢复;湿地功能强化主要是加强对湿地的管理,恢复湿地原有的植物群落,让其能够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存的水文条件,进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湿地重建主要是对破坏较为严重后果的湿地进行维护的一种措施。在原有的湿地边缘重建新的湿地,以恢复原有湿地的水文、土壤等环境条件为目的,达到发挥湿地生态功能的目的。

1.2 湿地的价值和效益

湿地作为一种生态系统,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有着丰富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生态效益的角度来说,湿地本身有着丰富的资源,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原料,再加上其拥有的调节气候等功能,能够对缓解洪涝灾害、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效保障人们的安全;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加强湿地保护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在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娱乐和休闲场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湿地物种的多样性,能够为生物研究提供多种基因,对湿地生态系统、动植物以及濒危物种进行研究[2]。而湿地本身拥有的大量水源,也能够作为人们生活以及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因而,对湿地进行保护,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

湿地保护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从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角度来说的,湿地保护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增加湿地面积、建设水利工程、提高物种数量、加强水土保持等。而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则主要包括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物恢复技术以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三个主要的技术内容[3]。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应用,是以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基础的,在具体应用技术时,需要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组织领导、社会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才能夠更好的达到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的目的。

2 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分析

尽管当前湿地主要分为自然和人工两个大的类别,但依据主体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当前我国的湿地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湿地生态恢复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在对湿地应用生态恢复技术时,需要依据不同类型的湿地来选择合适的生态恢复模式,才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湿地生态恢复效果。以蓄水型和溪流型的湿地恢复为例,在对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2.1 蓄水型湿地恢复

2.1.1 整体恢复模式

蓄水型的湿地主要呈现出水体流动缓慢的特点,主要由水体和湖滨带两种要素组成,湖泊、池塘、水库等都属于蓄水型的湿地。在对蓄水型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整体恢复模式,现阶段应用于蓄水型湿地的整体恢复模式,主要包括台田、浅池、木本植物以及条田、木本植物两种。前一种整体恢复模式主要应用于土壤环境盐碱化程度较高、地势较为平坦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而后一种整体恢复模式则主要应用于地形地势起伏变化较大、具有一定宽度的湿地当中。应用整体恢复模式,需要以湿地的植被恢复为主要目标。

2.1.2 水质恢复

水质恢复也是蓄水型湿地生态恢复应用的主要模式之一,水质恢复模式主要是借助人工打捞、生物操纵以及水生植物的方法,对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湿地进行控制和生态恢复,以达到控制水质污染的主要目标。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生物操纵已经成为水质恢复中一种比较重要的控制水质污染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不会对湿地造成二次污染,还能够达到更加有效的湿地治理和保护效果,因而在当前湿地保护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1.3 湖滨带恢复

依据湿地环境的不同,湖滨带恢复主要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首先,针对一些地形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可以选择湿地植被、林地的模式来恢复湿地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功能;其次,针对一些坡度较小、水体流动速度较缓的湿地,则主要可以选择浅水湾、水生植物、水生灌木以及缓坡绿地的恢复模式,这种模式的应用需要以达到恢复野生植物观赏、鸟类栖息的功能为目的;第三,针对一些水质较差、受到侵蚀影响严重的湿地,需要选择植被、工程材料的恢复模式,通过工程材料的加固来控制湿地的水土流失,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也能够保证水边空间的结构稳定性,对湿地整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2 溪流型湿地恢复

2.2.1 水体恢复模式

溪流型湿地主要是指水体流动较快的水体,具体包括沟渠、河流等内容。在对溪流型的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时,首先可以选择水体恢复模式。水体恢复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减污、控源、截留、输导以及恢复等方法来达到目的的。水体恢复模式适用于地形地势较为低洼的自然沟渠中,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能够达到控制水质污染、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2.2.2 河道恢复模式

河道恢复模式主要应用于承载洪水的厚砂砾层河道中,通过钢筋混凝土框架、植石模式来达到抗击洪水、保护鱼类健康生长的目的。河道恢复模式对缓解湿地周边地区的洪涝灾害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应用这种恢复模式时,既需要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质量,也要保证埋石、浮石等植石模式的应用效果。

2.2.3 护岸恢复模式

在不同环境的湿地中,选择的护岸恢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区别。针对水流速度比较快、容易发生洪水的河流或受到流水冲蚀较为严重的地区来说,一方面可以采用石堤、石笼、植被的恢复模式,发挥河流湿地抵抗洪水灾害、恢复动植物栖息地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应用混凝土、石块、柳枝、水生植物的模式,达到抵抗洪水袭击、维护河道安全的目的。针对水流湍急的河流护岸来说,还可以应用纤维织物带装土、植物护岸模式,在预防护岸侵蚀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维护河道自然特性的目的。

2.2.4 河岸带

河岸带的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主要适用于河岸坡度较缓、侵蚀程度较轻的情况。应用土壤生物工程系统、乔灌草的恢复模式,达到控制河岸沉积、减少河岸的侵蚀程度等目的。与蓄水型湿地不同的是,溪流型湿地本身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水体流动的冲刷和侵蚀影响,因而在对该类湿地进行生态恢复时,需要尤其注意水体流动对护岸造成的侵蚀影响。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护岸的稳定性,在减少洪水灾害发生概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恢复湿地生态的目的。

2.2.5 河漫滩

河漫滩的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主要包括两种:针对地势抬高的河漫滩区,通常以漫滩湿地植物、护岸林地的模式,以达到恢复湿地自然演替功能为目的;而针对地质较为低平的河漫滩区,则主要是采用漫滩湿地植物的模式,达到恢复湿地自然演替功能的目的。在对河漫滩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需要注意尽量减少对滩涂的占用,并具体采取修建引水渠、恢复潮汐流等方式来达到恢复湿地生态的目的。

湿地作为胜天雄它能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在促进生态平衡,营造良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方面的作用。在选择具体的湿地生态保護模式时,需要依据不同地区湿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恢复效果。

3 结论

综上所述,湿地生态恢复是能够有效保证湿地发挥功能的重要策略。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生态平衡、调节环境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不同地区、不同状况的湿地采取不同模式的湿地生态恢复策略,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湿地生态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娟.浅谈湿地保护与湿地生态恢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1(7):96-97.

[2] 任瑞丽.浅谈湿地系统具有的生态功能与恢复策略[J].科技视界,2021(10):153-154.

[3] 刘小平.新形势下湿地恢复与建设措施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1):31-32.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
我国湿地保护的法律制度研究
福禄河湿地保护社区共管初探
河南泌阳铜山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探究
沂南汶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武汉湿地保护与永续利用对策
浅谈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
南宁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模式研究
辽宁省湿地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