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西壮族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研究

2021-09-11 19:24甘宇露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壮锦壮族图案

甘宇露

摘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青年学生必须具有历史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当代中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担起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环境下广西壮族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应顺应时代发展,借助现代新技术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

关键字:新媒体环境;广西壮族文化遗产;传播与传承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西壮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

壮族群众创作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老一辈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努力,赋予其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双重价值。随着传承人年事已高,壮族传统文化面临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困境。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曾经焕发强大活力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或因文化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文化的冲击而日渐消亡,广西壮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二、新媒體环境下广西壮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

(一)制作家乡宣传片,促进文化传播与传承

文化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丰富中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花山壁画艺术宣传片,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

以宁明花山为代表的岩壁画文化,是壮族先民所创造的文化明珠,在世界民族之林散发着灿烂光华。居壮族通史介绍,整个画群分为79个点287组178处,分布密集,画像繁多,画幅较大,有人像物像、兽像等多种元素,线条粗犷有力,造型古朴。笔者带领学生将宣传片以游记的形式进行拍摄。拍摄主要是分出发、旅途中、抵达后3个场景。看多了同一个景别和角度,难免令人感觉到审美疲劳,因此拍摄过程中用到多个拍摄角度和景别,通过俯拍、平视、仰拍、特写,对花山壁画进行立体呈现。为了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镜头里不全是主体内容,将山间飞鸟和欣赏壁画的黄发垂髫合理地布局其中。最后,笔者与学生一起为视频进行配乐,将学生的欣赏感悟、音乐、花山壁画一起融入镜头,带给欣赏者立体的感性体验。

(二)借鉴壮锦艺术表现手法,设计“电子作业本封面”

民族装饰图案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带给人们的个性化视觉冲击,极其富有艺术表现力。新时代背景下,可以合理地将民族装饰图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增加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例如壮锦图案来源于生活,几何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包括同心圆、回字文、方格文等,花草动物图案则相对少见一些。这些图案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进行组合,代表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期盼和热爱。壮锦色彩比较鲜明,与图案设计相搭配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很多现代设计都借鉴了壮锦图案元素与色彩元素,并将其搭配理念融入到设计作品中。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学生越来越多地用到新媒体设备来完成作业、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壮锦的艺术形式为电子作业本设计封面,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了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

(三)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带动传统文化进行校园

1.设计论坛标志,促进传统文化传播

在平面设计领域,东西方文化逐渐相互渗透,各种新思潮不断涌入,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经受住新思潮的冲击,传统文化依然熠熠生辉,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领域被广泛应用。蕴含独特传统文化元素的平面设计,更能够抓住受众的目光,更加符合人们对个性文化与风俗的追求。在班级论坛建设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采用壮锦、铜鼓、绣球、芦笙等传统文化元素为论坛设计标志,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加学生论论坛建设的参与度,活跃班级范围。

2.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传播与传承途径

当代中学生对传统文化接受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相对单一,与学生的阅读欣赏习惯差距较大。学校要积极利用官方新媒体平台,对传统文化的新鲜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节日元素为主题的征文和影像类比赛,并将产生的优秀作品放在校园论坛上进行展示。这种有趣的娱乐化形式,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特点、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也是一种优秀的保护和宣传手段。另外,学校可以将新媒体作为载体,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剧和电影,充实学生的文化娱乐形内容。与传统的传播形式相比,这种借助新媒体影视技术、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加方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结语

学校应看到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所受到的冲击,也应意识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样丰富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形式。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机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之路,促使传统文化换发新生,让壮族传统文化成为广受欢迎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参考文献:

[1]容中逵.当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中国"语境——中西关系维度下的中国文化历史演进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20(2):24-31.

[2]赵景欣,彭耀光,张文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3-28.

猜你喜欢
壮锦壮族图案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织千年壮锦 传万代匠心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披着“壮锦紫”的地铁三号线亮相
壮锦献给毛主席
壮族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