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2021-09-11 08:17
环境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碳化硅

一箭三星!中国成功发射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

北京时间8月24日19时15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本次任务发射的3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通信技术试验任务。

执行本次任务的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是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常温液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此次任务,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首次采用直径4.2m整流罩,给予天线多、规模大的通信卫星更大的空间,并首次使用中心承力筒,让卫星侧挂在中心承力筒周围,使卫星分离风险减小。

远征一号S上面级也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2018年10月,远征一号S上面级首次发射,本次任务是它的第二次飞行。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85次飞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计划9月中旬返回

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小时,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这次出舱活动,天地间大力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舱外扩展泵组安装、全景相机D抬升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进一步检验了我国新一代舱外航天服的功能性能,检验了航天员与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目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已经进入第三个月。后续,航天员乘组将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计划9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返回前,神舟飞船还将进行绕飞及径向交会试验。

来源:新华社

远望5号船完成海上测控任务返回

远望5号测量船于8月20日上午返回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母港。此次出航,远望5号船历时33天、航行1万余海里,圆满完成中星2E卫星海上测控任务。

出航前,远望5号船遭遇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正面“拦路”,热带低压“查帕卡”“尼伯特”左右“封堵”。为保证船舶安全、按时抵达任务海域,远望5号船航海系统迅速开展气象会商,准确研判台风动向,科学规划航行路线,合理压缩备航时间,提前2天出航,成功规避台风带来的恶劣海况影响,顺利抵达任务预定海域。

在中星2E卫星任务中,远望5号船捕获目标迅速,准确高效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送实时测控数据,有效保障了多项关键动作,并为卫星定轨提供数据支撑,为卫星精确入轨打下坚实基础。

据了解,停靠码头后,远望5号船将统筹组织人员休整、设备检修、备品备件补充等工作,为再次远航提前做好准备。

来源:新华社

科技部向全社会征集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

据科技部网站消息,为提升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加快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科技部办公厅拟面向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开展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建议征集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建议,将按程序纳入建议库,为相关任务部署提供支撑。

此次征集工作瞄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突出颠覆性技术突破性、产业变革性,巨大市场潜力等特性,重点征集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产生重大突破,并能够带来产业升级换代或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颠覆性技术。

本次选题征集面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开放,以无纸化方式在线进行,提交建议者需从“颠覆性技术介绍”“颠覆性技术研究现状”“为什么是颠覆性技术”“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颠覆影响力”“主要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来源:人民网

我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碳弹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碳弹簧”。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先进材料》上。研究结果表明,该磁性传感器可灵敏地探测到小至0.4 mT(毫特斯拉)的微小磁场,且可以在(-100~350)℃的极端温度环境中稳定地发挥作用,这种独特优势使其应用到外太空探测任务中成为可能。

多孔碳材料因其广泛的应用,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柔韧性是决定其实际应用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因素。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大量研究,如何研制出具有可逆拉伸性能的多孔碳材料仍然是一个大的挑战。

俞书宏团队研究人员受人类“足弓”的宏观弹性拱形结构启发,成功构筑了一种全碳多孔材料。随后,研究人员再从“弓”的弹性变形机制获取灵感,成功研制出这种“碳弹簧”,该“碳弹簧”可以在(-60~80)%的大应变范围内实现可逆的拉伸和压缩形变,并能完全回弹,类似于真正的金属弹簧。

鉴于该“碳弹簧”的独特变形机制和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导电性,研究人员将其作为关键部件,成功研制了可检测微小振动的应变传感器件,进而制造成了一种新型的磁性传感器件。

来源:光明日报

意法半导体宣布成功制造出200 mm(8英寸)碳化硅晶圆

7月27日,“意法半导体中国”官方微信宣布,意法半导体(简称“ST”)瑞典北雪平工厂成功制造出首批200mm (8英寸)碳化硅(SiC)晶圆片,这些晶圆将用于生产下一代电力电子芯片的产品原型。

碳化硅一种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硅材料来说,碳化硅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其拥有禁带宽度宽、耐高温、耐高压、高频、大功率、抗辐射等特点,具有开关速度快、效率高的优势, 可大幅降低产品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并减小产品体积。目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主要应用于高压输变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通讯基站等重要领域。

而碳化硅材料的生长也效率非常低,并不像硅材料那样,可以相对容易的制备出数米长的晶棒。目前碳化硅生长出来体积也相对比较小,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制备成直径100 mm或150 mm晶圆。而且,碳化硅属于硬度非常高(碳化硅单晶材料莫氏硬度分布在9.2~9.6之间,仅仅比金刚石的硬度低0.5左右)的脆性材料,因此,碳化硅晶圆的制备损耗非常高(通常损耗高达2/3),良率也比较低。

此次,ST宣布成功制造出首批200 mm(8英寸)碳化硅(SiC)晶圆片,确实令业界感到非常的震撼。200 mm的碳化硅晶圆相比与150 mm的碳化硅晶圆相比,可用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可用面积几乎扩大1 倍,使得产量和生产效率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在良率方面,ST表示,依托于意法半导体碳化硅公司(前身是Norstel公司,2019年被ST收购)在SiC硅锭生长技术开发方面的深厚积累和沉淀,ST的首批200 mm SiC晶圆片质量上乘,影响芯片良率和晶体位错的缺陷非常少。200 nm碳化硅晶圆的合格芯片产量也达到了150 mm碳化硅晶圆的1.8 ~ 1.9 倍。

ST表示,SiC晶圆升级到200 mm标志着ST面向汽车和工业客户的扩产计划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功,巩固了ST在这一开创性技术领域的领导地位。这项颠覆性技术可实现更高效的电能转换,更小的更轻量化的设计,节省更多的系统设计总体成本,这些都是决定汽车和工业系统成功的关键参数和因素。

来源:半导体产业网

工信部印发《意见》要求 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管理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强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升级、功能安全和预期功能安全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正处于技术快速演进、产业加速布局的商业化前期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在产品结构、功能实现等方面与传统汽车存在较大差异,车辆安全相关基本特征、技术参数不断变化,相关国家正加快推进政策法规研究、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通过制定《意见》,逐步探索开展准入管理,加快产品推广应用,是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需要。”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如未经授权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采集、利用等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网络安全问题。《意见》加强了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明确汽车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在线升级等管理要求,指导企业加强能力建设,切实维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

《意见》明确,企业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加强个人信息与重要数据保护;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和合法利用的状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境内存储,需要向境外提供数据的,应当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企业实施在线升级活动前,应当确保汽车产品符合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并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

《意见》提出,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应当确保汽车产品具有安全、可靠的时空信息服务,鼓励支持接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

来源:经济日报

重庆发布首个智能锂电实时监测系统

8月25日,在重庆举办的2021中国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共享电单车平台松果出行在行业首次发布“智能锂电实时监测系统”,实现锂电池运行、充电、闲置各种状态全程统一监测,并可在发现异常时系统主动干预。

锂电池事故频发、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7月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6462起。电气故障和自燃是造成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电动车火灾总数的62.1 %和23.5 %;而过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是导致电动车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

松果出行CEO翟光龙介绍,智能锂电实时监测系统具有全流程检测、实现主动干预、核心环节自主研发的三大特点。这一系统实现了对当前行业锂电安全监测的再次升级。其中自主研发的松果安全云,可以在云端对共享电单车、电池、充换电仓等全链条安全信息进行汇总跟踪,实现全程安全监测。自主设计研发的安全充电柜,配置有 60 通道独立充电仓位,集成智能恒温风冷系统、异常报警、自动断电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充电柜的安全性能。

与此同时,锂电池内部配置智能 BMS 系统,系统可实现cell 过压/低压保护、电池充电过流保护、电池高温保护等,预警信息可实时上报云端系统。与智能锂电实时监测系统相配合的充换电仓智能消防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充电仓人员值守、烟感等状态数据,并进行自我测试、预警及处置,进一步加强共享电单车充换电仓的安全保障。

除了科技赋能之外,松果出行还针对线下城市运营管理团队的特点,制定了一整套安全管理流程,即松果应急保障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以下简称SOP),这一应急保障SOP包含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必备应急预警处置设施等,从而能够实时指导分布在全国的数千名线下运营管理人员实现安全操作,并确保这一安全监测系统在全国近千县城大范围有效的推广落地。

猜你喜欢
碳化硅
钠盐添加剂对制备碳化硅的影响
SiC晶须-ZrO2相变协同强韧化碳化硅陶瓷
低压注射成型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含铍碳化硅纤维的耐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
聚碳硅烷转化碳化硅陶瓷吸波性能的研究进展
化学气相沉积法从MTS-H2-N2前驱体制备碳化硅涂层
碳化硅陶瓷材料烧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碳化硅在铸铁熔炼中的应用效果
SiCp/Al复合材料超声磨削表面缺陷形成机理仿真研究 *
碳化硅功率器件的关键技术及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