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跃兰 唐静 朱伯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商贸分院,浙江 杭州 310053)
ISO 9000 标准是系统地研究与应用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这一标准的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具备现代质量管理意识和理念;2.熟练掌握2015 版ISO 9000、9001 标准知识;3.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登记、编码、发行、保管、分发回收等操作;4.会质量管理体系修订与更改;5.能协助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工作。
教学内容分三个模块:1.基础知识(概述、质量管理原则、基础术语);2.标准要求(共10 部分,从范围开始到改进为止);3.标准应用(审核策划、审核实施、审核报告、跟踪审核)。以上内容中,基础知识和标准要求属于标准的理论部分,标准应用属于实务部分,教学重点应该标准要求和标准应用两部分。
课程的课时安排会因专业的不同而略有区别,建议根据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落实(参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和课时分配
因为ISO 9000 标准的语言精炼浓缩,学起来枯燥难懂,尤其对学生,因其普遍没有社会工作经历,就更难以理解。由此,这门课程的“教”是一大难点,往往需要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探索适用的教学手段,达成教学效果。以下分享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设问教学、知识抢答、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等。
因ISO 9000标准内容干巴巴,要让学生准确理解一字一句的条款内容,就需要在备课中准备对口案例,案例内容往往要渗透到第3 号或第4 号条款。譬如讲到标准“7.1.5.2 测量溯源”,学生对什么是测量溯源,无疑很抽象。至于标准中“为确保每次测量的准确性而对测量设备提出的‘定期校准、识别、保护……’”等具体要求,学生就更不知怎么理解了。由此,在简单介绍标准内容后,就直接引入“某印刷厂对色卡是怎么管理操作的?(参见图2)”这案例,提出“色卡对印刷厂是测量设备吗?为保持色卡在每次测量中的准确性,印刷厂应该怎么保存色卡,应该怎么管理色卡?”等等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讨论不仅要解决这些提问,还需要指出印刷厂在色卡管理方面不符合标准条款的具体描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图1
图2
在学生分组讨论前,会提醒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知识链接(参见图1),通过事先阅读知识链接,学生对什么是色卡,色卡在印刷厂中处于什么地位就会很清楚,在这基础上进行讨论,就不会把讨论过程导偏。从讨论后的分享中,学生准确地指出案例中不符合标准条款的描述,还纷纷提出了对色卡的管理操作建议,譬如有小组提出“色卡属于印刷厂的测量设备,应该在技术科设固定位置,指定专人兼职管理,且应该明确标识”。还有小组提出“色卡既然属于测量设备,应该存放到设备科,按色卡的存放要求存放,并制订相关的适用规定……”。从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清楚了测量溯源的内涵,还明白了测量设备需要规范的存放和管理。可以说,结合案例内容后,干巴巴的标准内容就变得立体生动了,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设问教学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该门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课前做好准备。当然,为保证过程效果和效率,老师需要规定详细要求和上交时间。如需要查阅数据或文献,老师还应提供给学生相应数据库账号和密码。学生完成后,老师在评阅基础上,可选取部分小组进行课堂分享,开展师生间、生生间互动。
譬如在介绍“第一章ISO 9000 族标准概述”,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ISO?”“什么是ISO 9000 族标准?”“ISO 9000族标准从产生到现在,经历过几次修改,其中大修改有几次,小修改有几次?”“中国和ISO 9000 族标准有什么渊源”“ISO 9000 族标准和中国企业有什么关系,它是不是只适用于企业?”“截止到2021 年2 月,通过ISO 9000 认证的中国企业有多少家?”“为什么这么多的中国企业要推行ISO 9000 族标准,它能该企业带来什么利益?”等等。同步提供给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和途径,如ISO 官网(https://www.iso.org)、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http://cx.cnca.cn)、中国知网、维普(可用账号和密码)。通过一系列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寻找答案,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也能培养学生探知和查阅文献的能力。
ISO 9000 标准课程的内容不仅难理解,更让学生头疼的是有识记要求。标准条款共10 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至少记住条款号的第3 位数。这个要求看起来有点高,但鉴于学生年轻、正是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只要认真对待,都能轻松应对。当然,可以辅之以一定的教学手段,这其中效果最好的当属小组间的知识竞赛。老师需要从标准条款中设计很多竞赛题(可从教材中的即问即答、同步训练、章后技能题和题库等配套资源中选取设计)。从第二次课开始,利用上课起始5 分钟做知识竞赛,题量为15 题左右,一直坚持到期末课程结束,也可以根据情况,选取某一时段。为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根据竞赛结果进行各种激励。激励的手段可以多样化,如加平时表现分,偶尔也可以向学校申请点小礼物,特别时针对第7、第8 两章,内容多且有点难度,弄点小礼物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这种方法,持续一段时间,学生对标准条款的顺序和内容,基本已经滚瓜烂熟。这对学生以后接触相关工作是很有益的,显得更有竞争力。
高校课程开展分小组讨论教学,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实践中发现许多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普遍用此种方法开展教学。ISO 9000 标准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案例和老师设问的课后作业一起,都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事先讨论。但是,小组讨论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需要老师把要求和安排做细,还得监管手段跟上。首先是分组,既要考虑性别搭配,又兼顾不同的学习态度,尽量保证每个组都有男生和女生,有学习态度好的,也有相对差的,总体上好的能带动差的。监管手段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讨论过程上交,可以拍成视频或音频。如果小组讨论在线上以文字方式进行,就上交文字讨论过程。
ISO 9000 族标准课程的教学,有开展校企合作,教学中间会选择一部分审核内容,请认证公司的咨询人员(外审)或生产制造业企业的质量部门人员(内审)来讲解,有时也安排讲座。企业老师会引入实际审核工作中的一些表单,审核报告等资料,让学生接触、认识实践中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甚至会选择一部分让学生参与,譬如一些不合格项的判定,检查表的填写等等。除此以外,也会组织学生去推行ISO 9000 标准的企业参观(这个环节一般放在学生的认知实习环节),参观中让学生观看一些企业的宣讲视频,听讲座,参观生产工艺流程等等,开展实践教学。
都说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发现,导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或案例,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更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由此,建议备课中多采集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思考和分析,会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
ISO 9000标准课程的内容干巴巴的,比较难懂。建议开设时间尽量后置,在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认知基础上,再开设这门课,教学中就可以结合专业内容,教学效果会更好。
不同教学内容,匹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对这门课程尤其重要。课程入门时,建议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用知识竞赛、案例等方法。讲到标准的应用部分时,建议多采用设问教学和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分享,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