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佳慧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德州,253500)
尿毒症是肾功能走向衰竭的终末期,可以由慢性肾炎发展而来,也可由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中常用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主要目的是帮助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度过危险期,为肾移植手术做准备,同时起到延长患者生命的作用[1]。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患者由于肾功能衰竭而淤积在体内的代谢废物,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然而由于临床症状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堪忧,往往伴有一定的睡眠障碍,据国际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在50%~80%之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2]。为进一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生命质量,本研究以患有睡眠障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原因,并据此来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生命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至少3个月且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共58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男33例,女25例,年龄31~89岁,平均年龄(65.3±9.8)岁。透析时间:3~198个月,平均病程(59.8±46.3)个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12例、糖尿病肾病9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8例。
1.2 纳入标准 上述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填写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1.3 排除标准 排除语言障碍,存在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4 研究方法 对5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睡眠障碍的原因进行详细询问,并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对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等项目进行分析调查[3]。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得分情况和心理状态成反比,得分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1.5 观察指标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患者自主出现睡眠量异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表现可初步诊断为睡眠障碍,临床症状表现为睡眠量减少、睡眠量增多、睡眠期出现异常行为、睡眠觉醒节律改变。
2.1 患者睡眠障碍情况 在58例存在睡眠障碍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睡眠量减少包括难以入睡、自觉多梦、睡后频繁觉醒、浅睡眠等43例,10例表现为异态睡眠,5例为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2.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 据调查发现,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可分为躯体症状、心理因素、其他因素3大类。躯体症状表现为皮肤瘙痒、慢性关节疼痛、胸闷气促、脑水肿、低氧等临床症状,存在躯体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人数为53例,占比91.38%。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存在心理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人数为49例,占比84.48%。其他因素如饮食、活动量减少、周围环境、睡眠习惯等,受其他因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人数为22例,占比37.93%。
2.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CL-90得分情况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普通人群的SCL-90得分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总均分等项目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SCL-90得分比较情况分)
3.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 躯体因素为皮肤瘙痒、慢性关节疼痛、胸闷气促、脑水肿、低氧等临床症状的影响。尿毒症患者受肾功能衰竭影响体内积聚大量毒素难以排出,在经过血液透析后机体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表现出各种躯体症状。皮肤瘙痒是其中的常见症状,血液透析时间往往和瘙痒程度成正比,对患者睡眠产生严重的影响[4]。长期的透析会使体内β2微球蛋白排出障碍,逐渐沉积在骨关节组织中使骨关节发生淀粉样病变,表现出慢性的关节疼痛,进而影响患者睡眠。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严重降低,体内水钠潴留,心脏功能较差的老年患者极易出现左心衰竭,进而出现阵发性的呼吸困难,产生胸闷气促,对患者睡眠产生较重的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目的在于替换已经衰竭的肾功能,起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作用。而当透析效率过快时会导致血液中尿素氮清除过多,血液渗透压下降速度快于脑脊液渗透压的下降速度,二者间的梯度差便会导致透析的失衡,进而出现脑水肿,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老年患者透析时容易呼吸减慢,氧饱和浓度下降,交感神经反应性降低,导致患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上述不良反应的出现均对患者产生直接干扰,影响着患者的睡眠情况,成为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另一大因素,患有尿毒症的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来维持生命的延续,而长期的血液透析给患者的生活体验和经济情况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患者心理容易向不正常的悲观方向发展,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在本研究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显示,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表明患者此时确实存在抑郁、焦虑的不良心理情绪,且正在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2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1)合理的透析安排:合理控制血液透析时间、超滤量、透析次数。下午和夜间透析的患者更易在夜间出现睡眠障碍,应根据患者和医院情况将透析时间安排在上午进行,尽量减少血液透析对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血液中毒素较高的患者透析时不应操之过急,采用少量多次的形式严格控制患者的超滤量和血流量,避免过快的透析引起体内的渗透压失衡。待患者体内毒素水平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再以平稳的透析速度进行透析。透析时注意对体内大、中分子毒素的清除,选用较高生物相容性的透析膜,尽量保全患者体内剩余的肾功能,必要时可选用相应的非甾体类药物辅助缓解患者皮肤瘙痒、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同时选用合适的透析器,避免患者对透析器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过敏反应时要及时更换生物相容性更高的透析器。2)辅助性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比如使用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缓解患者皮肤瘙痒的症状。定期进行胸部X线的检查能够及时预防心脏的扩大,为防治心功能的衰竭挤出宝贵的治疗时间。非甾体类止痛药的服用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骨关节疼痛,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反应。3)饮食与生活指导:帮助透析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多食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低钠、低脂、低钾、多优质蛋白的食物,避免夜间饮食。保持适量活动,保持情绪的稳定,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等。4)心理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和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及时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及时安慰引导,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5]。
本次调查显示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包括躯体因素和心理因素2种,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措施在于降低上述不良反应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应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疏导患者心理情绪出发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以此来帮助患者脱离睡眠障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