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徐玲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蚌埠,233000)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社会压力的逐步增大,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多因患者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机制出现异常,继而形成疾病[2]。现今,临床尚未研究出糖尿病的治愈药物,也未研究出可持续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方法,或制定出可消除糖尿病对人体造成隐患的治疗方案。因此,临床多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严重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在治疗期间辅以高质量护理配合,扭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使患者认识到积极治疗疾病的必要性[3-4]。基于此,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41±10.42)岁;糖尿病病程3~14年,平均病程(8.97±3.42)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76±10.65)岁,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病程(8.65±3.58)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的诊断结果、临床表现均满足老年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诊断标准[5-7];2)在患者参与研究前详细介绍本研究流程,确定患者可全程配合研究;3)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严重的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恶性肿瘤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给予降糖药物或(和)胰岛素进行有效治疗,并在患者睡前给予安定片口服,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给予患者疾病常规干预。
1.4.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1)创建循证护理小组:选取本院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多名优秀护士组成循证小组,定时带领小组成员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保证每一位护士均可娴熟掌握循证护理流程与循证护理方案。护士长担任小组长,并定时与小组成员举办护理会议,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循证护理查找相应的实证进行研究分析,还需评估证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可靠性,继而制定更符合患者疾病情况的护理干预方案。2)护理实施:a.健康教育:患者对糖尿病不够了解或是过分恐慌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促使患者不遵医嘱随意更改治疗方案的原因,医院需针对糖尿病合并失眠举办疾病相关知识讲座,并安排患者、家属参与讲座活动,扭转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不断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失眠的临床了解率。b.心理干预:因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无法治愈,并且有较高概率发生糖尿病并发症,所以患者患病后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重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部分患者比较羞涩,不愿意主动与护士沟通交流,继而导致护患关系不佳,信息互换不良,还会增加患者的治疗压力,为改善这一情况,护士需主动与患者交流,需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技巧,引导患者宣泄内心情绪,促使患者放松身心。c.睡眠干预:护士需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在患者睡眠之前带领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在患者睡前给予1杯热牛奶助眠或是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助眠,帮助患者松弛神经,放松身心,促进患者入睡。d.足浴:睡前泡热水脚具有一定的促进睡眠的功效,还具有一定的安神功效。护士需指导患者睡前持续泡脚10 min,促进睡眠。护士还可以在泡脚热水中适当增加一些安神养血的中药材,达到助眠作用。e.准确用药:若患者的失眠现象比较严重,还需遵医嘱指导患者准确服用助眠药物,但为了保证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护士需确定药物用法与用量,避免用药不当。f.足底按摩:护士还需在患者泡脚后,为患者进行足底按摩,采用拇指指腹按压涌泉穴,持续按压3 min。之后按压患者的足三里、失眠以及完骨等穴位,每个穴位按压1 min,按压完毕后让患者穿上袜子做好保暖。
1.5 观察指标 1)2组患者治疗效果的疗效评定标准如下,痊愈:患者治疗护理后的入睡时间在5 min之下,夜间睡眠时间超过6 h,夜间苏醒次数小于等于2次,睡眠深沉,少梦或是无梦。显效:患者治疗护理后的入睡时间在5~10 min,夜间睡眠时间在5~6 h,夜间苏醒次数在3~4次,睡眠相对深沉。有效:患者治疗护理后的入睡时间在10~30 min,夜间睡眠时间在3~5 h,夜间苏醒次数在5~6次,睡眠较浅。无效:与治疗护理前无明显变化甚至更差[8]。2)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患者的用药、饮食、运动、作息等多个方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分类。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痊愈率为40.0%,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治疗痊愈率为20.0%,治疗有效率为78.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2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50例的治疗依从性100.0%高于对照组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从临床调查可发现,多数糖尿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严重的已经形成了失眠症。导致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心理因素。糖尿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绝症”,无法治愈,只能通过长期用药控制病情,才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9]。而老年人身体状态较差,重要器官脏器功能持续下降,药物耐受能力持续降低,因此糖尿病发生后,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患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再者,我国老年人多数比较节俭,长期用药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继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最终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恐慌等情绪,影响临床治疗,诱发失眠。再者,糖尿病发生后老年人往往会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多尿会导致患者夜间经常起夜,继而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再者,多数男性老年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肥大症状,会导致患者的睡眠突然中断,继而导致患者失眠。在发生失眠后,老年患者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护人员应积极通过综合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调节患者身体状态,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帮助患者养成健康作息,才能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10]。循证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干预方式,可通过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促使患者放松身心,可通过泡脚、足底按摩、睡眠干预、准确应用助眠药物等措施促进患者尽快进入睡眠,缓解患者的失眠症状,可辅助临床治疗患者疾病。
综上可知,循证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的病情,可提升临床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