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越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200234)
早期多声部音乐以单声部为主,后来逐渐地加入了附加性的旋律,因此低音线条逐渐变成了基础性的线条,起支撑作用。本文在对低音线条的表现作用中,主要以主调时期的作品为主,因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对于大众而言较为熟悉,同时也代替了复调,成了主要的音乐形式。
低音线条从原来的只有单声部旋律,到后来要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在奥尔加农原本的结构形态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声部的层次形态结构。经过中世纪的积累,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以复调音乐发展为主,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和声观念,导致和弦间的纵向关系较松散,从而横向线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巴洛克低音持续低音融合了低音的每个方面,是低音部分“定义”。它占据着最低音域,实际上总是听起来最低的部分;这往往是一条真正的旋律线和对位的趣味线;甚至更多的时候,它是形式的“基础”。直到C.P.E.巴赫之后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连续音比其他任何部分的发音都更强烈:连续声部通常采用若干确定类型中的一种,如固定低音、数字低音、行走低音或固定低音。因此,调性本身是独立器乐艺术音乐兴起的一个先决条件,这是巴洛克时代的标志性成就之一;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音调依赖于低音。
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根的连续,或称基本低音,决定了和声的性质,这是通过限制在“功能”一、四、五和和声进行中,通过偏爱三度和五度的运动而决定的。且在海顿和贝多芬晚期,有独立的大提琴、低音提琴和巴松管声部。其常常单独发挥低音的作用。在19世纪,大号、低音单簧管和低音小号的等乐器的加入,每一种低音乐器都成了单独的“部”,有自己的名称、谱子和音乐内容;在任何时候,每一个都可能是低音。因此,低音部不再与任何单个部分相关联;相反,被大体上定义为“低音线”。
在古典和浪漫音乐中,低音保留了它所有的和声、音调和结构的重要性。主调音乐是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声部通常作为和声因素处于衬托,陪衬的地位。
主调音乐时期主要为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和声的运用上较为严格和规整,主要以和弦的原位为主,以及在和声进行中基本以i-iv-v的功能进行,因此低音线条大多呈上四下五度,与高声部的主旋律形成较为稳定的和声框架。到了浪漫主义音乐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作品中和弦的转位,变和弦,调式交替和弦,副属和弦等频繁地使用,且多样化的和弦形态结构对外声部和低音线条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且对于主弦律而言,低音线条实际上也属于衬托部分,作为整个音乐织体的基础声部,对其和声的位置,和声的进行,曲式结构以及情感的表达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低音线条产生的纵向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和弦结构,进行因而产生不同的音响色彩与效果。且和声会对烘托旋律,意境以及表达的情感,塑造的形象产生作用。低声部的转位形成良好的低音声部从而构成良好的“外声部和声的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作曲家内心以及作品的不断丰富,低音线条不再仅仅追求平稳,更多形成半音化级进等的上下行进行,从而丰富音响效果,和声内涵。
下列谱例为李斯特的《祖坟》低声部的伴奏部分,以一个连线为一个乐句,低音都以半音进行为主,每个乐句的低音都形成了大跳,且和弦的纵向结构看,大多呈增减和弦,且高音部的旋律线与低音形成的外部框架以纯音程,增四,大六为主,音响上具有不协和性,更加剧了不安,紧促的气氛。
谱例1
例如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和声进行为e小调,开头的第一小节为i-v,低音形成了小二度的进行,左手的伴奏织体主要以和弦分解为主,第3-4小节为i-v的和声进行,第二行的第2-3小节第一行形成了二度的摸进,之后又马上回归到了e小调,低音进行基本以跳进和级进为主,形成了激动,紧张的情绪。
例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副部主题,和声主要以D大调为主,第4-6小节,和声进行为连用的副属和弦,因此,低音构成了级进式的线条,更具有旋律性和流动性,第二行的第一小节降五音的ii级七和弦,在内声部与第6小节和第8小节构成了半音化的进行。且原本在第7小节出现重属和弦被降五音的ii级七和弦取代,减弱了原本副属七和弦的连续进行原有的动力感,反而体现了缠绵的抒情效果,表达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那种留恋与不舍。
例如舒伯特《即兴曲》,高声部旋律部分,作曲家用三连音的节奏来体现乐曲的流动性和节奏感。低声部的伴奏部分主要以单音的长拍。每小节的第一拍构成了级进与跳进相结合的低音线条,为高声部的旋律形成了良好的拍点,且低声部的最低音为和弦的根音与和弦转位后的低音相结合,体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
例如《孤独的原野》,以低音的半音上行,转向调性为降号D大调,最后回至F大调V级,亦即C大调I级。内声部八分音符的平静的流动,描绘和表达了美丽安静的梦境。
本文主要是阐述了低音线条的发展以及对低音线条的表现作用。低声部主要对和弦纵向结构和横向运动发展的结合。而本文主要是对低声部中最低音间起着“点”的作用。将其连接形成旋律线的横向运动。
原位的和弦形态,在低音的进行中,一般形成上四五度的关系,主要是以功能和声的进行,大多在古典主义时期,这个时期的和声进行较为规范,因为低音与高声部的旋律形成了稳定而良好的外声部和声框架。随后进入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热爱自由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不单单是原位,无论是和弦的转位和结构,进行都会对低音线条的产生形态有一定的影响,正三和弦的原位连接,则使和弦走向大致以功能进行为主,六和弦,副三和弦,副属和弦以及重属和弦的加入,主要是使和声更具有色彩性和旋律性。且低音之间的跳进关系,和弦音程关系,变化音的出现,这个时期的低音线条不仅仅是作为基础的功能和声,更多的是注重了色彩性,烘托气氛,情绪和人物情感。
低音线条的形态对作品人物,主导动机以及意境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加强了线条的流动性,旋律性和抒情性。低声部即使是再为复杂的和弦结构和线条,实质上都是在骨干和弦中进行变化,不同和弦结构形态的加入增加其作品的色彩性,丰富作品的情感,也是作曲家更好内心情感的方式之一。
因此,低音线条的运用在作曲家的作品中显得愈发重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增添趣味性。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使读者对低音线条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这一技法对作品具有的表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