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干预对初中学生健康素养的影响

2021-09-10 07:22张烯石劢刘红双热依拉·吐尔逊杨亚洁郭紫薇廖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1期

张烯 石劢 刘红双 热依拉·吐尔逊 杨亚洁 郭紫薇 廖艳

摘 要: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六中学生进行食育干预,评价食育干预对改善饮食相关健康素养的效果。方法:选择自愿参与“食育社团”的初一、初二学生33人作为干预班开展为期6个月的食育干预(包括13个课程模块及7个健康促进活动模块),未参与“食育社团”的同班其余同学作为对照班,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饮食相关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干预班学生对现代营养和中医饮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总是”能够根据季节调节饮食的学生比例显著提升至45.5%;干预班学生在营养标签查阅率、认知率和行为规范率三方面变化显著,认为营养标签对选择食物“很有帮助”且会运用营养标签帮助选择食物的人数比例分别提升42.4%和36.3%(P<0.05)。干预班学生对大豆、粗粮和薯类、水产品的选择,运动频率及睡眠时间较对照班明显改善,但仍存在禽畜肉、蛋类摄入频率不足,肥肉、快餐、饮料、零食摄入频率较高,久坐人数较多的问题。结论:食育干预对改善中学生饮食相关健康素养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食育干预;营养教育;中医营养;营养标签

校园是实施食育干预的关键场所,以学校为基础,家校联动开展校园食育干预是我国推进食育干预工作的重点[1-5]。良乡六中是北京市房山区一所公立农村中学,本项目依托校园食育干预项目平台,于2018年7月—2019年3月针对良乡六中开展食育干预,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学生的饮食相关健康素养,评价食育干预在良乡六中实施的策略和效果,为食育干预在房山区乃至北京郊区其他中小学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良乡第六中学初中生共190名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愿参与“食育社团”的初一、初二学生共33名作为干预班,未参与“食育社团”的其余157名中学生作为对照班。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医食疗学及中医养生学相关内容[6-8],自行设计“饮食相关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利用网络(问卷星)进行调查。问卷经过6名专家3轮修订,并结合预调查结果进行修改后最终形成。其调查内容涵盖6方面:(1)个人基本信息;(2)营养基本知识:包括经典的现代营养知识和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中医饮食营养常识;(3)营养标签:包括对营养标签的查阅率、标签内容的掌握率和营养标签对食物购买的影响;(4)营养态度:包括学习营养知识积极性、对中医营养知识的应用;(5)日常饮食习惯:包括饮食口味倾向、各类食物摄取频率(粗粮薯类、蔬菜、畜禽肉、水产品、蛋类、大豆及其制品、肥肉或内脏、快餐或油炸食品)、零食及饮料种类选择、家常烹调方式选择、早餐及夜宵进食情况、进餐规律情况;(6)日常运动及睡眠情况:包括工作学习运动情况、每天运动时间、每周运动频率、睡眠情况。

1.2.2 干预措施 干预班和对照班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干预班自2018年9月—2019年1月每周开展1次2~3 h的社团活动,该社团活动分为13个课程模块以及7个健康促进活动模块。对照班仅参与其中5个常规的健康促进活动模块。13个课程模块基本涵盖现代营养学和中医营养学的基础入门知识,每一个模块均设置理论讲授和与之配套的实践操作,均由课题讲师团负责讲授、操作指导。具体内容为:(1)中医饮食营养知识;(2)中医药传统饮食文化:“明清食养——茶文化”;(3)中医药传统饮食文化:“明清食养——重阳节”;(4)合理膳食营养知识:“配餐黄金法则”;(5)食育实操课:“中日传统美食”;(6)中医食养食疗启蒙篇:“认识食物的性与味”;(7)中医食养食疗启蒙篇:“厨房里的秘密调味品”;(8)良好膳食习惯培养:“吃动平衡”;(9)良好膳食习惯培养:“小零食大学问”;(10)合理膳食营养知识:“营养素大PK”;(11)挑选包装食品的技能:“食品标签的辨认”;(12)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安全小课堂”;(13)合理膳食营养知识:“甜蜜的诱惑”。7个健康促进活动模块包括:(1)食育家校共建大讲座:“食育”助家庭健康;(2)“NCCW中西医结合营养治疗计算机专家系统”分析与咨询(仅针对干预班);(3)“24 h回顾法膳食调查” 分析与咨询(仅针对干预班);(4)“饮食相关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分析与咨询;(5)“中医体质问卷”分析与咨询;(6)“人体成分分析检测” 分析与咨询;(7)公众号“食育健康行”更新互动。干预周期为6个月。

1.2.3 质量控制 由所有任课教师和带教研究生组成、课程负责人主持,构建“食育社团”的课程讲授及实践操作授课团队,团队在前期中西医营养学的授课经验基础上,查阅文献,听取专家意见,考虑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制定项目指导手册(课程实施部分),并在每一次课程前根据指导手册进行集体备课和实践课程预试,进一步完善。干预活动严格按照项目指导手册执行。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到学校组织实施基线和终期问卷调查,指导学生现场利用问卷星匿名填写“饮食相关健康素养”问卷,以保证被调查学生独立答卷,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调查员检查问卷填写结果并剔除无效问卷。

1.2.4 统计方法 问卷录入采用EpiData 4.0软件双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及录入校对。数据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根据资料类型,采用卡方检验及Fisher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对象干预班学生33名(包括初一20名、初二13名),其中男生16名、女生17名。对照班学生157名(包括初一79名、初二48名、初三30名),其中男生81名、女生76名。學生平均年龄为(13.06±0.96)岁。干预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性别和年龄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问卷回收情况

干预前后分别指导学生填写 “饮食相关健康素养” 问卷星问卷,前后共计回收380份电子问卷,其中362份为有效问卷并纳入统计分析,共9名对照班同学未填写问卷,有效率为95.26%。其中女生92人(50.83%)、男生89人(49.17%)。干预班66份(18.23%)、对照班296份(81.77%)。

2.3 对现代营养知识知晓情况

对照班学生在干预前后对现代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班各题目的回答正确率较对照班均明显上升。干预班学生对“多吃蔬菜水果”的选择率上升36.3%;知晓“畜肉”为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51.5%)、“奶及奶制品”为膳食补充钙的最佳途径(78.8%)以及每天奶类建议摄入量为“300 mL”(51.5%),对比干预前分别显著提升30.3%、30.3%和33.3%(P<0.05)(表2)。

2.4 对中医饮食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对照班对中医饮食知识知晓情况无显著差异。干预班学生对食物“四性”中“热”(93.9%)回答正确率显著上升(P<0.05),风寒初期选择“生姜”(93.9%)、“葱白”(45.5%),咳嗽、咳黄痰时选择“梨”回答正确率也有不同程度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3)。

2.5 对营养标签的查阅、认知和行为情况

干预前后,对照班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中具体内容的查阅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班学生对食品标签各项内容查阅率均明显上升。其中,原产地(45.5%)、食品配料表(66.7%)、营养成分表(60.6%)的查阅率分别提升24.3%、36.4%、39.4%,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干预前后,干预班对营养标签的认知率及行为规范情况较对照班明显改善。干预班学生对标签中NRV%含义的知晓率提升了66.6%;认为营养标签对购买食物“很有帮助”的人数比例由21.2%上升到63.6%,且“会”因为营养标签而影响自身购买食物计划的人数从27.3%上升到63.6%,显著提升了36.3%(P<0.05)(表5)。

2.6 营养态度

干预后,干预班学生营养态度有明显改善。积极参加营养讲座或者活动的学生人数均上升,其中“比较”积极的学生较干预前显著提升了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2.7 日常饮食行为

干预前后,干预班学生日常饮食行为较对照班明显改善。45.5%的学生能“总是”根据季节调节饮食,较干预前提升33.4%(P<0.05)。部分食物的食用频率也有改善,其中食用大豆的频率为“每天”的由干预前的9.1%提升至33.3%(P<0.05);粗粮和薯类的食用频率增加,且每周只食用1~2次(18.2%)的人数下降了24.2%(P<0.05);每周食用水产品3次及以上的总人数增加,其中每周食用3~4次(30.3%)的人数增加27.3%(P<0.05)。其余如蔬菜、畜禽肉、鸡蛋、肥肉和内脏、快餐及油炸食物、零食等的摄入频率无显著变化(表7)。

2.8 日常运动及睡眠情况

干预前后,对照班学生日常运动及睡眠情况变化无显著差异。干预班学生每周运动3~4次(15.2%)及5~6次(33.3%)人数分别提升9.1%和12.1%,而坐位学习、工作或娱乐“1 h及以下”起来活动身体的比例反而下降了30.3%(P<0.05)。睡眠时间为6~9 h的总人数上升了27.3%,其中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9 h的人数显著上升33.3%(P<0.05)(表8)。

3 讨论

本次为期6個月的“食育社团”对提升干预班学生饮食相关健康素养有积极效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正确营养知识的欠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4],“食育”干预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普及。本次“食育社团”的营养理论知识涵盖现代营养及中医饮食相关知识两部分。普及中医营养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而起到养生及防治疾病的作用[9-10]。干预后,学生对大部分被视为“常识”类的现代营养知识以及相对“陌生”的中医饮食相关知识掌握均有所提高。

经“食育社团”干预后,干预班学生在营养标签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端正率、行为规范率三方面显著改善。可见,食育干预在提高学生对营养标签的掌握与应用,以及将重视健康的态度转变为健康饮食行为有积极意义。营养标签的使用是饮食相关态度与饮食质量之间的重要媒介,它能指导学生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特性,进而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食物[11-13]。因此,需重视营养标签在食育干预中的重要性,虽然本次干预项目已经结束,但还需在学生今后的成长中通过更多途径,家校合作,利用学生每一次食物选择的机会开展营养标签相关知识的教育。除传统营养标签,还应让学生了解多种新式营养标签,比如可促使消费者选择低卡路里、健康的食物并增加运动量的卡路里标签和体力活动卡路里当量(PACE)标签[14-15]等。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应用营养标签选择食物,把查看营养标签变成购买食品时的习惯。

本研究还发现,“食育社团”干预后,干预班学生对大豆、粗粮和薯类、水产品的选择较对照班明显改善。大豆富含谷类蛋白缺乏的赖氨酸,而粗粮多为全谷物,具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薯类大多含丰富矿物质及纤维素。增加大豆、粗粮和薯类的摄入,有助于膳食营养均衡,特别是大豆与谷类一同食用,能显著提高其蛋白价。但学生饮食习惯上仍存在禽畜肉、蛋类摄入频率不足,肥肉、快餐、饮料、零食摄入频率较高的特点。禽畜肉和蛋类作为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含优质蛋白质。特别是蛋类,其蛋白质营养优于其他动物性蛋白质,富含磷脂和胆碱,且含有包括所有B族维生素在内的丰富维生素等,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然而因学生营养知识缺乏,导致长期饮食行为不合理,高脂肪、高能量、零食等食物摄入过多,本次食育干预时间较短,不足以对学生长期以往的饮食习惯产生颠覆性改变。家长及学校应重视对学生饮食营养教育,学生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是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运动频率及睡眠时间有所增加,但久坐人数仍较多。身体活动量是决定健康效益的关键,久坐不动是增加全因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次食育干预对学生运动及睡眠情况改善作用有限,或因学生在校学习压力较大,课余娱乐时间大多以游戏、玩耍为主。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生长发育、预防肥胖、减少近视、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促进心理健康。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逐步增加其运动频率及强度,帮助学生养成运动生活化的习惯[8]。

由此可见,食育干预虽对改善学生饮食相关素养有积极意义,但作用效果仍有待加强。除本次食育干预时间不长、食育理念贯彻不彻底外,其原因或与政策、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相关[16- 17]。首先,国务院办公厅虽已于2014年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等政策[18],但与食育干预直接相关的政策却尚未出台,导致食育干预的实施进程少了强有力的监测者。其次,地处首都郊区的“良乡六中”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区域,相对首都市区,可能仍存在着父母饮食健康素养较低、学校食育相关课程设置空白、专业人才及教材欠缺、学校周围就餐环境不理想,学生学习负担重,睡眠及运动时间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19-20]。可见要彻底践行食育理念,优化食育干预的作用,还需构建一个以家庭-校园-政策为核心的多方联动的机制。

4 结论

学生对于本次“食育社团”的接受程度较高,食育干预对提高学生饮食相关素养效果明显。而郊区校园“食育”建设仍有待加强,需家庭、学校、政策等多方面着手,在完善食育干预制度设计和相关政策支持基础上[21],进一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完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食育干预工作[22-23]。

参考文献

[1]李里特.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课题—食育[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5):4-6.

[2]孙秀萍.日本:“食育”不仅仅教怎么吃[J].人民教育,2015(8):11.

[3]顾景范.《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解读[J].营养学报,2016,38(6):525-5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发布[J].上海医药,2019,40(17):33.

[5]纪巍,毛文娟,代文彬,等.关于我国推进“食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2):38-41.

[6]王玉川,刘占文,袁立人.中医养生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94.

[7]倪世美.中医食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27.

[8]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107.

[9]刘亭宇,李东侠,施洪飞.中医营养术语溯源及与中医、 养生、现代营养相关性探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21(10):111-114.

[10]周俭.中医营养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24.

[11]陈爱娇,胡松武,王毅.温州市市区消费者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态度行为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8):502-504.

[12]Dan J.Graham,Melissa N.Laska.Nutrition label use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attitude toward healthy eating and overall dietary q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2012,112(3):414-418.

[13]Christopher R Gustafson.Front-of-pack nutrition labels and point-of-decisi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food choice quality[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9,109(12):1624-1625.

[14]Reale S,S W Flint.Menu labelling and food choice in obese adults:a feasibility study[J].Bmc Obesity,2016,3(1):17.

[15]Viera AJ,Tuttle L,Olsson E,et al.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calorie expenditure (PACE)labeling:study design and baseline sample characteristics[J].BMC Public Health,2017,17(1):702.

[16]Qian L,Zhang F,Newman IM,et al.Effects of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tudents in two provinces in China[J].BMC Public Health,2017,17(1):736.

[17]吳璇,王宏方.日本“联合食育推进计划”的行动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20):58-65.

[18]赵丽云,刘素,于冬梅,等.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与《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相关目标的比较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8):5-7.

[19]刘慧.小学生学习负担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55-59.

[20]张媛.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调查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9-20(004).

[21]施宝华.食育:亟待制定的国策(下)[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17-20.

[22]吴澎.中国“食育”研究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C].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第二届中国食文化研究论文集,2016:227-230.

[23]侯鹏,王灵恩,刘晓洁,等.国内外食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资源科学,2018,40(12):2369-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