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昕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直都在稳步提升。而现如今,我国的增长率却下滑至6.5%,而其中我国GDP增长的主要助推剂就是我国消费需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农村居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城乡消费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存型消费显著下降,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增长明显。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给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以期使城乡消费结构向更加合理和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得消费需求,给我国经济带来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城乡消费结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
1.各地区消费差距
1.1恩格尔系数对比
本文选取了中国统计局关于各地区31省的城乡消费支出的数据来分析城乡对比差异。选取了食品烟酒、衣着、教育文化、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等人均消费等八个指标。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较高,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低,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穷。反之,恩格尔系数较低,作为家庭来说则表明收入较高,作为国家来说则表明该国较富裕。
本文采用的是R1算法:
按我国食品人均消费来说,东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较低东部地区均低于30%,属于最富裕的地区。其中北京城镇地区尤为突出恩格尔系数全国最低,为19.84%,北京地区农村恩格尔系数也名列前茅,依旧低于30%,属于最富裕的阶级。
而西部地区恩格尔系数大部分均处于富裕阶段,而恩格尔系数最高的则为西藏地区,城乡恩格尔系数高达45%以上,虽与其他地区有明显差距,但仍处于小康阶段。
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落后的西部地区,整体消费结构之间差距不是很大。食品烟酒虽说经济发展较快,可依旧占据主流,而相对娱乐的消费项目基本处于最末位。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按恩格尔系数推断,我国基本处于小康阶段,为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依旧需要加快建設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消费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这是相辅相成关系。
从2005到2016年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猛烈的阶段,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在逐步下降,城乡之间的恩格尔系数的差距虽有,但也在逐步缩小,说明城镇居民的收入更高,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较少,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差异会逐渐的缩小,是由于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原因,农村居民的生存方式不再是由单纯的农耕文化构成,不再是从前的凭一双手,靠天吃饭的日子了。
进一步,用相对差异率来表示进一步运用相对差异率指标来分析城乡居民在这八大消费结构中的差异性,其公式为:
其中,T 为相对差异率,tr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某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tn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中某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城乡居民间消费结构的相对差异率。除无法判别具体类别的其他用品及服务外,其中,穿衣方面的指标最大,表明其城乡间消费结构差异最大,城镇居民在衣着方面的消费要远远超过农村居民,不仅其收入较多,需求量大,在满足穿暖的基础上,追求时尚,而农村居民则比较传统,认为只要能够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即可,重要的是他们收入较少,更愿意在教育文化上投资.收入较少,更愿意在教育文化上投资。
1.2按照消费类型来划分
我国按消费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层次分为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生存型消费是补偿劳动者必要劳动消耗所必需的消费;发展是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享受型消费是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满足人们享乐需要的消费。在这三大类中,生存型消费是消费中基础性层次,消费需求弹性最小。
一般我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划分为生存型消费;将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为发展型消费,将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为享受型服务。
我国城乡消费结构差异不大,生存型消费仍然占据主力地位,享受型消费城乡占比相对生存型消费基本处于较少的地位。在教育文化这类中,城镇居民享受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收入较高,而相对农村地区来说,农村地区教育落后,体系不健全,收入较低,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投入到教育文化的支出上来。所以在这一类型中城乡差距在政策与环境中已然被决定。
1.3分类差异性
本文数据采用31省的人均消费结构来区分城乡差异,由于经济开发地带、经济总量与地理位置的差距,我国又将31省按照东、中、西部将31省划分为3个不同的经济体。东部是指最早实行沿海开放政策并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中部是指经济次发达地区,而西部则是指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有8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本章节将采用聚类分析法,将31省按照消费结构来划分为3类,以观其异同。
按照K-均值聚类法,用城镇8个消费指标将31省分为3类,由聚类成员表得,将北京和上海,仅两个地区划分为一类,而如上所说,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良好,按照恩格尔系数来说,北京市处于全国最低的城市,为全国最发达地区,而上海作为经济交流中心,居民消费水平也会随之增高。
由最终聚类中心表可以看出,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上,三个中心之间的在教育文化娱乐方面差距最大,类一与类三之间的差距,接近万元,也可由此表看出,类一是处于经济发达城市,收入相对较高,消费自然水涨船高,但是也反映出,发达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远远高于欠发达地区,类一的北京和上海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知名高等学府的数量是类三的地区无法比拟的,也是欠发达地区的学子无法享受到的学习环境。自然类一的经济发达地区在享受型消费的花费远远高于其他两类。可见贫富差距,也可见资源再分配的不公。
而第二类聚类成员,则由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构成,而这第二类聚类成员均属于国家划分的经济较为发达东部经济发展地带。经济效益和消费结构是正向相关关系的,经济发达,则居民收入增高,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则处于更加合理的阶段。但也有此可看出,我国四大发达城市,经济交流中心、人才聚集中心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发展有所差距,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是上海无法替代的,而上海市中国最发达的与世界接轨的城市也是北京无法超越的,但是其余处于东部较为发达的经济地带,应该加速发展,中西东地区之间的差距大,是中国贫富差距的特征,但是同一经济发展带内依旧有差距,我国则应该加大宏观协调,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来缩小东西中经济体的差距,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同理,我们将31省的农村消费指标按照省份来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城市的有些许不同。如上图的农村最终聚類中心,几个指标之间除教育文化之外相差无几,而类一和类三的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方面相差2800元之多,与城市一样,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在农村之间也展现的淋漓尽致。
分为第一类的比城镇消费结构分类除北京、上海外多了一个浙江省。浙江省农村的发展与上海和北京向媲美,是由于浙江省从最开始的土地改革中崭露头角 ,由浙江省长兴县长城公社的狄家斗大队队长徐预群率先将36亩油菜田悄悄分给村民,揭开了浙江农村改革的序幕。“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就这样一句话,在1978年的浙江农村,展现的淋漓尽致,从此浙江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浙江的工业就自然闻名全国,从最开始的手工匠到后期的工业产业化,浙江也变成了丝绸、纺织的代加工厂,单单淘宝商家的货源大多也均来源于浙江。所以浙江农村的发展,从土地改革到旅游业,从旅游业到工业发达,浙江省农村几经生死,才有了今天可以和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相媲美的浙江。
第二类则是天津、江苏、福建、广东、及四川,比城镇的第二类多了四川省,四川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其他几个省较为平庸,而能和其他几个地方比肩的原因,应与四川省的消费习惯有关系。四川省无论城镇还是农村,都是以休闲之城著称,被大家也誉为“慢城”,居民普遍思想较为开明,以娱乐为中心,所以四川省农村的消费结构能够和其他东部经济地带相媲美归结于其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综上,按照城乡消费指标均值分类,分为3类,与国家划分的中西东经济发展地带有些许差异,同一经济带差距巨大,是我国减少贫富差距的一大阻碍。
2.政策与建议
2.1 农村发展落后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虽然城镇化率也已经达到50%以上,可是农村地区依旧无法享受城镇所拥有的资源和服务,从消费占比情况上来分析,除了食品烟酒类,教育是占据农村消费的第二大主力。应当给予农村一些更好的教育资源,对一些贫困的区县给予教育上的补贴。减轻农民的负担。
2.2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消费结构的问题归根于收入较低,无法满足消费结构多样性的要求,在刚性支出上占据大部分,所以应当增加农民收入,给农民在农业上的一些补贴,给农民进行农业上的技术培训,扩大产量增加收入;也可通过政策支持一些农产品公司,构成“公司+农民”的产业模式,保障农民的收入。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使他们可以有选择的,有条件的从事除农业以外的工作。
2.3缩小差距,同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突出的省份,在城乡消费结构上的差距异常明显,原本应当同归为一类的省份,却沦为第二来,原本稍差的中部地区则变为最低的三类里,我国想要缩小贫富差距,应当缩小这些城市之间发展的差距,给发展稍差的城市因地制宜的制定方案,从土地、资源环境、人文环境甚至人文观念制定适合本地发展计划。相近地带,或相近的资源应当相互借鉴学习,应当组织一些学习的团队向发达城市取得优秀经验。
参考文献:
[1]贾瑶,张杏梅.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分析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v.32;No.120(03):79-85.
[2] 包玉香,孙富玲.山东省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J].经济与管理论,2012,28( 3) :149-155.
[3]王利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对外经贸,2015,( 7) :117-118.
[4]陈彦波.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地区差异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8
[5]熊萍.四川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对比[J].商业经济研究, 2018(8):143-145.
[6]袁宇晨.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异问题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7,( 08)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