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娇
摘要:近年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操控公司利润的新闻频频爆出,这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打击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因此识别并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很有必要。獐子岛的扇贝事件近几年来广受关注,其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就是典型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獐子岛这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盈余管理的识别方法,最后对于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獐子岛;盈余管理;资产减值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的功能日益突出,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尤其是在2007年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之后,许多上市公司为了从证券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会采用盈余管理的方式来改善公司的财务报表,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看起来更加良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存在着多种动机,可能是为了融到更多的资金,也可能是为了避税,还可能是为了避免退市,许多ST公司为了摘帽就会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之后,会计信息就无法如实体现企业当前的情况,投资者也可能会被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失,公司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限制,甚至整个资本市场都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需要得到高度重视,要及时识别并防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本文选择了一家非常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獐子岛为研究对象,基于其近几年发生的“扇贝事件”来分析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方法,进而对如何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出建议。
2.案例回顾
2.1公司简介
獐子岛是一家经营时间比较长的农业类股份有限公司,于1958年成立于辽宁省大连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海洋资源,当年投入的资本为7.1亿元,连续经营了40多年后终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一直有“海底银行”之称,属于海洋食品的服务商,所涉及的行业有各类海洋食品研发及加工、海上运输、海珍育种及养殖和渔类装备的生产等。主营产品就是我们餐桌上的各种海洋食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所有的消费者提供健康美味的海珍食品,为其所有投资者和公司内部的全体员工带来可观的收益。
2.2案例概况
獐子岛的主营产品就是扇贝和海参,但是从2014年以来,獐子岛的虾夷扇贝在6年时间内先后跑路4次,其海参和扇贝的不断“逃亡”引来了社会公众、相关机构和媒体的重点关注。
早在2014年,獐子岛就曾发布了公告,宣称由于海水的昼夜温度升降较大,海底的许多生物生长受到影响,而扇贝主要是以海底的各种饵料生物为食,这直接导致了扇贝的能量摄入不足,对其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扇贝的质量和数量都明显降低。因此獐子島在当年的第三季度对存货进行核销并计提了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总金额达到76300万元,这使得公司的业绩预告由盈转亏,公司的财务报告受到了极大影响。
4年之后,类似的事情又再次发生,獐子岛在对扇贝进行年终盘点时又对存货进行了核销并计提减值准备,总金额也达到了62900万元。此次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受降水量明显减少的影响,养殖扇贝的海域内营养盐成分下降,不足以维持扇贝的正常生长,此外在养殖总容量的限制下,扇贝的数量无法得到明显的增加。
2019年4月27日,獐子岛又故技重施,在其第一季度的报告中又显示为亏损,给出的解释依旧是“扇贝跑路”,使得公司总利润大幅降低。
2019年11月,獐子岛又再次发布公告,计提了大额存货跌价准备。而此次在专家调研组的调查下,发现獐子岛扇贝损失惨重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包括营养不足、扇贝种苗退化、养殖容量不够、海水温度不稳定和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
3.獐子岛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3.1獐子岛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公司结构不合理
獐子岛从成立至今,逐渐从集体经济制度的人民公社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作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享有公司30.76%的股权,这一发展中心由镇政府成立,成立的初衷就是作为獐子岛众多渔民的代表来行使股权,但是岛民在其中只享有分配利润的权利,并不能直接享有决策权。此外,公司开展的许多业务也都与其股权结构存在冲突,獐子岛计划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甚至将业务开展到海外,进军国际市场,这与公司成立时想要提高岛民的基本生活水平的目标以及集体经济的本质相违背。而且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更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和大股东凌驾于控制之上的情况。
3.1.2盈利能力状况不佳
从獐子岛2013年到2019年的净利润来看,獐子岛的盈利能力存在很大的问题,除了2013年、2016年和2018年盈利外,其余几年皆是亏损的,而且盈利的金额也不大,只能算得上是微利,2014年和2017年的亏损则金额巨大,尤其是2014年了11.95亿元,当年就是发生了扇贝跑路事件,企业的存货损失惨重。国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使得公司时刻关注存在的经营管理问题,所以规定若一家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就会被强制退市。獐子岛在2014年和2015年都亏损了,所以在2016年就被实行退市风险警告,股票名称也被迫戴上了帽子,但在2016年的年报中显示,公司本年净利润为0.76亿元,扭亏为盈,成功摘帽。这就是典型的盈余管理行为。
3.1.3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当
通过观察下表可以发现,獐子岛每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是不稳定的,尤其是2014年发生扇贝跑路事件后,公司直接计提了3.11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这也是獐子岛2014年严重亏损的原因。这说明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可以直接影响到一家企业的盈亏。2015年,獐子岛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同时也转回了一定金额的存货跌价准备,但本期存货跌价的总计数仍然为正。2016年又对2015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了转回,所以2016年呈现了微利的局面。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2017年至2019年,这几年也出现了大额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和转回的现象。所以獐子岛在2017年又巨亏,而在2018年又实现了小额盈利。从中明显能够看出獐子岛在通过不断计提和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来进行盈余管理,避免了被退市的严重后果。
3.2獐子岛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
3.2.1资本市场动机
獐子岛进行盈余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本市场动机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獐子岛在2014年巨亏之后,公司的形象受到了极大影响,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利于企业融资来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原本打算实施的股票定增计划也被迫延迟到2015年。只有公司的经营状况在定向增发股票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2014年巨亏后,公司在2015年限售期结束后很可能会比上一年的净利润高,等待股价上涨后投资者便可赚取大量利润。所以2015年公司又增加了许多优质的投资者。
3.2.2政治成本动机
獐子岛是一家被公众所看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政府对于农业类企业往往会给予一定的补助,希望能促进他们的发展,当他们面临财务困境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獐子岛在2014年计提大额存货跌价准备后,亏损严重,因此政府给予了大量补助,2014年和2015年都获得了营业外收入,公司的现金流入增加。在2016年盈利后,政府给予的补助显著减低。獐子岛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就获得了政府大量的现金补助,这也是其进行盈余管理的一大原因。
3.2.3契约动机
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股权激励计划,也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这就是契约动机。獐子岛在近些年来共制定了两次股权激励计划,但都未能成功实施。第一次是在2011年,这一计划的考核年度为3年,并在每一年末进行考核,獐子岛在2010年的净利润增长率超过了25%,且净资产收益率也符合了目标值的要求,但随后的两年都没能达到目标,这一股权激励计划也最终被迫终止。第二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实行是在2015年,而2014年刚好是巨亏的一年,这很容易让人想到獐子岛是有意地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压低2014年的利润,使得2015年更容易达到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目标。但是由于獐子岛的盈利能力存在严重问题,虽然在2016年实现了微利,但净利润却仍然低于3亿元,股东原本已经获得的可行权数量期权也无法实现,最终只能被注销。獐子岛的管理层企图利用“洗大澡”来进行股权激励,可是盈余管理行为并不能使公司的财务报表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所以两次股权激励行为都以失败告终。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通过盈余管理来提升公司的业绩从短期来看也许是有效的,但是要靠盈余管理来维持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现实的。曾经有“海底银行”之称的獐子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农业类上市公司中的领军企业,獐子岛的股票曾经广受各类投资者的青睐,可是近几年接连发生的“扇贝跑路”事件却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投资者对于獐子岛的信任大不如前。因此要严加防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才能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4.2建议
4.2.1优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
獐子岛能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改变公司的盈亏,这反映出了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公司内部的所有员工尤其是管理层,要加强对减值问题的监督,提高对减值迹象的判断能力,完善减值标准的设定,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要逐级审批,只有存在充分适当的证据时,才能计提减值,以此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
4.2.2完善各项减值准备计提的会计准则
现有的会计准则虽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仍存在不少漏洞,给许多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留下了空间,因此,必须要完善关于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准则,对于不同行业类型的公司,可以制定不同的标准,不给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留下可乘之机。
4.2.3提高審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加强审计监督
獐子岛之所以能反复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改变公司的盈亏,与审计部门工作质量的低下和审计监督的不彻底有很大的关联。审计师一定要加强独立性,包括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时刻保持客观公正,及时发现企业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迹象,并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或有关外部机构反映问题。
4.2.4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
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融资、避免退市、获得政府大额补助等目的的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投资者和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当今的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信息质量的保证程度也不够,投资者想要获得更加有效的信息而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较低高。因此要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质量,促进投资者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