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水墨画创作探究

2021-09-10 19:14:12谭培林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水墨画创作

谭培林

摘要:水墨画创作教学上的困扰,原因在于主、客观的问题上。其一是题材的选择要合适小学高学段学情;其二是尺幅的选取,小孩更适于小尺幅绘画,大、小画均各有其意趣與韵味;其三是技巧技法的灵活运用与处理。

关键词:水墨画;创作;小学高学段

用心留意不难发现,小学阶段水墨画探索、研究方向多为中低学段的趣味性教学为主;题材以山水和花鸟为首选;技巧上灵活处理画面的浓、淡、干、湿、焦。小学阶段的水墨画要根据对应学段学情出发,选择合适的题材、尺幅、技巧,以便在水墨世界里充分发挥小孩的想象力,表现小孩天真烂漫的个性。

一、小学高学段水墨画创作教学的意义

此前,习近平指示:“中国的教育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向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目标迈进”,并指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美术教育”。水墨艺术是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学好水墨艺术才能很好的传承传统民族文化;不断进行水墨画探索、研究、创新,才能很好发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之一,是世界艺术的瑰宝。水墨画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历史悠久,蕴含着东方美学的高雅墨趣,深受小学生喜爱,随着小学高学段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增强,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时学习水墨艺术是传承传统文化正当时。

二、小学高学段水墨画创作教学现状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科技信息的突飞猛进,电子智能信息工具逐渐普及,常规课堂上越来越少使用笔墨进行教学。主观上,小学生对水墨画接触少,基础薄弱,对于不熟悉的事物,理解困难,不易接受,提不起兴趣等。客观上,在经济发达地区,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绘画教学已成为很多学校美术课堂教学常态,而古老的传统艺术教法常难以在现在的课堂上开展,此时开展水墨画创作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学校,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师资配备不足,良莠不齐,加上农村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学生用具不齐备,很难在水墨画创作教学上有所突破。陈章良教授曾经说过:“要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创新的意识,就要教育创新,千万别把孩子们变成像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千人一面”。长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的水墨画教学,以临摹、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下,全班几十个学生在一节课下来,作品几乎一样,表现不出个性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捆住了学生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意,作品往往没有个性而言,没有纯真率性的表现,不能很好地表现学生的情感世界,理想的水墨画要彰显学生笔墨意趣与水墨情怀。

三、小学高学段水墨画创作教学探索

(一)选择合适水墨画创作的题材

目前,针对小学中低学段的趣味性水墨画教学是普遍的水墨画研究方向,在小学高学段水墨画题材的选题以山水和花鸟为首,教学方式以临摹为主。如何选择合适的水墨画创作题材?让学生大胆地创作表现呢?是目前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难题。曾尝试以学生反馈的方式来评价水墨画创作教学课堂。在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上情况反馈,及时采取措施,采用既使学生喜欢又适合当前小学学情的教学方式与题材。反馈结果显示:77%认为水墨画能表达个人情感;65%表示对水墨画了解不够;75%喜欢用水墨画描绘生活中的小动物;67%喜欢描绘花草;58%喜欢描绘人物。反馈结果反映出我校当前小学生对水墨艺术的学情,是否足够了解水墨画,是否喜爱用水墨画表达,喜爱描绘的题材是什么以及水墨画创作对象巧等,学校有必要根据学情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不同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题材,让学生的画充满生活情趣,这样的情感发挥往往更自由,更有空间。

(二)选取合适水墨画创作的尺幅

小孩画小画,小画易掌握与表现,小画易于技法习得和创作发挥。无论大画还是小画,旨在达意,意在笔端藏,迹中寻,品味自然之趣韵。基于小学生的阅历和认知水平有限,水墨基础薄弱,个子小等因素,选取小尺幅作画(画心不超过60cm)更能轻松地表达小学生的笔墨意趣,迅捷地挥洒心中所想,绘下妙造自然的心得。小尺幅水墨画创作以它的愉悦性、形象性、灵活性、可操作性和自主性深受小学生喜爱,也易推广于时下小学美术教学中。

(三)选择合适水墨画创作的技巧

1.浓、淡、干、湿、焦。墨分五彩之说,即黑、白、浓、淡、干、湿,墨法是为了体现水墨画艺术的丰富变化,充分体现“笔为骨,墨为肉”的水墨艺术内函。表现技巧有“五笔七墨”之说,即“平、留、圆、重、变”五种基本笔法;“浓、淡、破、积、渍、焦、宿”墨七种用墨技巧。对于小学高学段学生来说,目前尚未达到这种理解水平和悟性,对此可以避重就轻,去繁就简,以墨水与水分多与少的调和,就能调出墨色的浓与淡,干与湿的微妙变化。如在讲授理解时可以更形象更直接地告诉学生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五个变化阶梯,即调墨就如我们平时泡茶,茶壶里放同样多的茶叶,冲的水多些,茶就变得淡了,冲的水少些,茶就浓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加水法”。墨色随着水的增多而逐渐变淡,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笔上蘸上墨汁,不加任可水份,这时可直接画出焦墨,加少量的水,画出的就是浓墨,再加多点的水,画出的就是淡墨,再加大量的水,此时画出的就是清墨了,以此加深理解墨色微妙变化和神奇效果。

2.墨破色与色破墨。上色后,当彩色未干时,墨点打上去,使其在纸上化开是墨破色。上墨后,在墨未干时,用彩色点打上去,使其在纸上化开是色破墨。总之,运用这种破色,破墨法于创作上需多练才得法。潘天寿在实践后的体会说:“如画郁郁葱葱的山头,宜用墨破色;反之,葱葱有余,郁郁就不足。又如画松,画山阴夹谷间的松,松针添色,宜用色破墨。”由于小学生水墨画基础薄弱,所画水墨画往往会出现脏、乱、生的现象,此时可以视画面需要灵活运用墨破色或是色破墨的方法来调节,使画面和谐统一,使画面增色添彩。

3.教、学、练、创。给予学生指导性学习的导引是教;自主学习,自我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是学;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基本功的习得是练;在特定主题活动中按要求进行主题鲜明、富有个性张力的表现尝试是创。在小学高学段水墨画创作教学和表现手法上,任何单一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创作元素,作品形式等都是不可取的,应以教、学、练、创的教学模式推进小学高学段水墨画创作的丰富性、多样性、新鲜性、自由性。

综合教学实践,由于小学生阅历与认知水平有限,发现小学生对水墨画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与误读,教师在水墨画创作教学方面也存在各种因素的制约。结合小学高学段学生的心智发育情况,根据水墨画创作的愉悦性、形象性、可操作性、自主性深受学生喜爱,充分发挥水墨画生动、古朴、简洁、概括的艺术特点;努力探索出符合校本实际的水墨画创作教学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孙琪.开发少儿水墨课程传承深厚艺术文化[J].教育艺术.2010年04期

[3]林宝升.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02期

[4]赵源.谈儿童水墨画教学[J].考试周刊.2008年04期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水墨画创作
《日暮野旷天低树》水墨画
艺术大观(2023年25期)2023-09-20 13:58:09
咱也过回『创作』瘾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56
《如诗如画》创作谈
安静的水墨画
童话世界(2019年35期)2020-01-04 03:01:30
《一墙之隔》创作谈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流行色(2018年5期)2018-08-27 01:01:28
看朴庐的水墨画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