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09-10 07:22高琦王燕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高琦 王燕

摘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帮助大学生个人就业、提高学院教育质量以及推动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独立学院现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遇到的问题,并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基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分析,提出了“理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吸收+训练+内化”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74-03

基金项目院2018年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以提升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Z2018X100)。

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创业之路更加乌云密布,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息息相关。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下的创举,独立学院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承担起悉心培育、细心教导的责任,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地就业。独立学院的运作模式、生源、财务等自身的禀赋决定了其不能照搬普通本科高校的成功经验,而应立足于自身特殊的办学定位,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区分,发展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一、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劳动力市場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压力更加沉重。创业是缓和就业形势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自主创业,学生可以从被动的谋职者转变为主动的岗位创造者,拓宽人生的未来发展空间。此外,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反复的疫情为“就业难”雪上加霜,小微企业数量骤减,很多就业岗位尚未恢复,餐饮业、旅游业、电影业等领域也“才获喘息”,实现“满工满产”还有一段距离。为积极应对今年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指导,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业能引发推动就业的倍增效应,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的负面影响。自倡导“双创”以来,由其涌出的生产力影响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新个体经济也源源不断地迸发活力,有效缓解了疫情带来的冲击。随着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国民经济正逐渐回暖,恢复如初指日可待。大学生是自主创业的主力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方向,更是新时代大势所趋。独立学院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学生勇于接受来自社会的考核。

二、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2010年是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特殊一年,教育部出台了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首次将“创新”与“创业”合并,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由此进入新阶段[1]。独立学院也针对其办学定位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探索中收获累累硕果,但也显露出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欠佳

独立院校普遍开设了创新创业类课程,但对其重要性还未认识充分,开课时间靠后,授课对象通常为大四学生,无法引导有潜质和有意创业的学生早规划、早行动[2]。此外,很多独立院校以系列讲座和选修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没有细化到职业岗位,也没有依据专业进行调整,造成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二者没有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也会间接地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该类课程是与专业无关紧要的课,导致其学习热情不高,教学收效甚微。很多独立院校过于重视创新创业类竞赛结果,并以此衡量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度,导致教学模式以比赛为导向,颇具功利性和突击性,学生欠缺一个完整的知识输入过程[3]。此外,该类课程的成绩由教师做出最终评价,缺少学生互评或第三方评价的权重,考核标准难免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很难体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总体来看,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落后于双一流重点高校,在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

(二)师资配备较弱

很多独立学院借鉴国内先进典型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但忽略了教学改革对教师资质的严格要求,重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师,而独立院校的师资供给与需求失衡,教学能力暂且不能满足需求[4]。其教师队伍中多以青年教师为主,他们阅历尚浅,缺少创业体验,导致教学内容偏向理论灌输,实践指导能力薄弱,无法完全实现教学目标。青年教师往往还面临着职称评选的压力,承担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而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需要全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其对辅导竞赛疏于关心。鉴于校内师资的局限性,独立学院通常会外聘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邀请企业精英定期举办讲座,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企业家多疲于自家企业管理,难免分身乏术,出现无法坚持上课的情况。寥寥无几的讲座也很难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学生无法得到长久有效的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只能无奈流于形式。

(三)物质资源有限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无疑需要持续性的经费支撑。虽然,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建立了实验教学中心,以满足日常实验教学需要,但由于其特殊的办学模式,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显得捉襟见肘[5]。现有设备明显供不应求,实验室占用率已近饱和,很多创新创业项目无法拥有固定的研究场所,学生的创意只能长期停留在蓝图构想阶段,无法进行实验论证,物质支持力度疲软成为多数独立学院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瓶颈。

三、独立学院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与意识分析

(一)能力分析

大学生经过多年的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而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通常较差,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与本科院校存在明显差距。他们缺乏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准确认知和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分析,加之欠缺社会实践经验,其创业模式投放到现实中就会发生畸形,无法从容应对由校园到商业战场的转变。但是作为“Y一代”和“指尖上的一代”,他们想法独特新奇,思维大胆活跃,追求与众不同,拥有较强的创新潜力,尤其是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新媒体等多个新兴领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运用移动互联网的能力远超“80、90”后,具备优秀的创新创业潜质。

(二)意识分析

年级、性别、性格等因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创新的意识和对创业的积极主动性[6]。刚入校园的新生缺少危机感和紧迫感,很少考虑就业问题,认为创业是临近毕业才需要考虑的事,多抱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他们还保留高中时的思维惯性,只看重分数,忽略思维养成的重要性。据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心理测验结果统计,超过半数的女生是“安全型”人格,她们追求职业稳定,惧怕无法预测的风险,难以适应高压环境;出于对创业的刻板印象,认为它是一项高风险低收益的活动,多抱有恐惧和排斥心理,创业意识淡薄,修读该类课程单纯为了获得学分,内动力不足。许多大学生择业观还未成熟,有盲目的从众心理,甚至会让长辈替他们做出选择。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家庭会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更稳定、体面,不鼓励自主创业。由此看来,但创新能力强、创业意识弱的学生不占少数,他们并非对创新创业不感兴趣,而是对自身能力缺少肯定,对社会经济环境也过于消极。针对这部分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业意识迫在眉睫。可喜的是,近期“网络直播销售员”“短视频主播”“电竞选手”等新兴岗位的火爆点燃了大学生强烈的创业欲望,他们渴望张扬个性,将爱好变为事业,对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四、独立学院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

基于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的实际情况和生源特性,结合现阶段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通病,该学院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设计出“理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吸收+训练+内化”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式结构,形成了从输入到输出一一对应的全过程。

(一)第一阶段:吸收理论知识

改变学生陈旧的思维定式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因此,在本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心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双向渗透。为了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更全面、科学的理解,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该学院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通识课程,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教师需要转变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减少直接灌输,转而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案例讨论式、启发式或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用创新思维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慢慢植入创新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他们对创业的求知欲。为了确保这些教学目标的达成,该学院近年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引进了数位“双师型”教师,同时选派有潜力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

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很难与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并驾齐驱,为了增加理论课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在固定课时之外,该学院还组织开展了“创业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将丰富创业知识与培养创业精神的目标相结合。一是邀请优秀校友,组织经验分享会,发挥榜样的力量,拉近“象牙塔”与真实社会的距离,培养学生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格局;二是聘请企业精英,定期开展讲座,让学生体会到“创二代”敢为人先、宽容的心态,同时也帮助有意创业的学生辨清当下经济发展的风向,尽量精准勘测市场需求,避免做出非理性决策。

(二)第二阶段:在实验中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理论知识需要用自身体验来巩固,第二阶段应承上启下,既帮助学生运用并强化已有知识,也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和职业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实践做演练。该学院为大四学生开设了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课程,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创业期的各环节进行仿真训练,如压力模拟训练、预测和控制风险训练、模拟融资答辩等。通过布置真实的工作场景,让学生释放个性,自己撰写企划书和操作业务,将“脑洞创意”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避免出现眼高手低、脱离实际的情况。同时,由于课程要求以团队的形式敲定创业项目并做出经营决策,学生能在沟通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优势互补、知识共享的合作意识。由于独立学院生源特殊,尽管传统理论课设计得再丰富,学生也无法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相较之下,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课程侧重实践,学生参与度更高,有趣的角色体验也催发上课热情,这一点与学院学情巧妙匹配。

为了给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切磋“武艺”的公平擂台,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该赛事面向全院学生,尤其鼓励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积极参与,支持他们尽早规划并完成准备工作。2020年有507个项目团队,共2796名学生报名。该赛事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团队给予实质性奖励,激发他们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的动力,对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的个人授予“创业之星”称号,借以发挥模范作用,营造敢想敢做、敢闯敢拼的校园氛围。除自办比赛外,该学院还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省级创业大赛,并通过开办创业培训、配备专业导师等方式,提高参赛项目的内容质量和团队成员的综合水平。该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不断获得突破,共摘得省级银奖3项,铜奖7项。比赛毕竟只开一时,它的意义更多是“试金石”,增加大学生创业先胜后战的可能性,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也向政府、企业、风投者等各界人士宣传优秀创业项目,形成联动效应,推动赛事成果转化。

(三)第三阶段:在实践中内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发布了以职业胜任力为培养目标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增设了“金工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耳听终为虚,眼见才为实”,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限制在“第一课堂”,更要向“第二课堂”延伸,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该学院位于烟台市高新技术区,紧临烟台创业大厦、创业1号国家级孵化器、烟台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充分利用位置优势,定期开展“学生进基地”活动,有序组织有意创业的学生前往烟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观摩学习,参观往届赛事的成果,对话优秀创业人才,了解小微企业的管理模式,开拓创新创业视野。

为了让学生创意成功落地,从实战中积攒经验,该学院建立了“创客空间”,现入驻项目50余项,2020年新增16项,涉及领域较广,诞生出创客咖啡、茶芽餐饮、光与盐文化传媒、雁书文化传媒等多家创业公司,带动了百余名学生就业。该学院不断加深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成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前后与81家实习基地在创业、就业、科研等方面形成了密切合作,旨在整合学院资源和企业资源,更好地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协同育人作用,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串联。

五、结语

后疫情时期,国家经济仍未全面复苏,就业形势依旧复杂严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在了解现存问题及学情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理论+实验+实践”的教学体系与“吸收+训练+内化”的能力养成相结合,设计并实施了两两对应、三位一体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经实践证明,该模式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可助力毕业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并有效贴合当地人才需求,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學主渠道[N].中国教育报,2010-05-14.

[2]贺琳彦.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培训,2016(02):47.

[3]黄兆信,黄扬杰.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新———来自全国1231所高等学校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19,40(07):91-101.

[4]沈美媛,朱跃,施盛威,等.走出困惑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01):59-60.

[5]周继荣.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4):84-86.

[6]陈杜昊,张德馨.独立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初探[J].知识经济,2015(19):129-130.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