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基层电大教学管理探索

2021-09-10 07:22林晓宇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

林晓宇

摘要:如何通过成人教育达到帮助相应就业群体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是现代社会成人学历教育院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校企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具有创新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此教学模式的匹配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师生缺乏有效沟通、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够切合实际、缺乏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等。本文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探讨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意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研究,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管理方式。并且通过问题的分析为后续进一步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电大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從更新沟通方式、丰富教学管理规划方法、构建校企融合模式下的新型课程体系、重视教学评价四方面入手进行提升和优化,充分发挥校企融合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基层电大;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051-03

校企深度融合是现代高等教育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一种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校企融合理念的应用有助于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电大的教学管理人员需应用该理念,更新、优化管理要点和管理方式。

一、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工作要点

电大作为成人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学府,与统招院校最为显著的差异在于学生的课程出勤率不高。这不仅与电大部分课程的教学形式有一定的相关性,也与教学管理模式的松散程度有一定的关系[1]。在校企融合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重视实践性,对学生的客观考勤工作,重视程度有所降低,但从本质上来说,在校企的深度融合模式应用中,学生出勤率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也是衡量校企融合管理模式效果的重要指标。基层电大在校企融合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基本内容:一是从教学开展到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方面加强实务性。在日常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校企融合的模式将更具有实践性和实物体验感的企业工作环境场景或者实物产品作为教学辅助资源和工具向学生展示,这种教学形式上的转变对于学生来说是具备吸引力的。从上文提到的出勤率角度来讲,当学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主动参与课程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也将得到相应的加强。二是注重对学生就业或职业规划的辅助指导[2]。基层电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想通过基础学历学习获取就业保障;另一类是想通过学历提升充实自我,改善就业前景。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将充分满足这两部分学生的主观需求,学生能在日常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实用经验和优秀表现也会为其顺利就业打好基础。于企业而言,与基层电大的联合教学管理模式有助于校企之间构建人才定向输入的合理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目前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遇到的教学管理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

在基层电大教学体系中,大多课程都设置为依托网络平台的线上课程或远程教育课程。这种授课方式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更高的便捷性,但也同时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达成实时有效沟通的问题[3]。对于学生来说,如果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长期积累,最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造成严重阻碍。对于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而言,在不能与学生达成有效沟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做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执行难度会更大。师生缺乏沟通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有关,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过于强调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身份定位,没有树立与学生平等沟通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倾向于依托教材,仅仅通过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沟通,而对于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不具备帮助其解决的积极性,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学习感受,部分学生可能产生个人问题和困难不被重视的心理。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实现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运用能力。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没有因材施教,学校缺少对教师开展师生沟通技巧方面的指导、师生沟通经验的总结,导致师生沟通不畅,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法单一

从核心教学工作开展角度进行分析,基层电大由于教学形式松散和课程安排欠缺系统性,在教学管理、合作模式等方面规划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导致校企合作时效性不足、有效性不够,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另外,受师资力量以及客观上教育教学资源的限制,基层电大在课程教学的方法运用上,长期以来都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注重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做好教学规划或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应用[4],这将直接影响实际的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即使按时参与课程学习,实际的吸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来说,教学方法的单一性问题会使教学工作的开展陷入消极失效的循环状态,教学管理无法发挥出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而制约教学方法丰富应用的主要因素集中在学校和教师两方面。学校由于客观上缺乏资金资源的支持,难以搭建实践学习平台,在搭建与实践教学平台相对应、相匹配的技术能力方面,学校也缺乏同步跟进的能力。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其自身在理解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上也存在不足,这意味着教学方法的丰富应用无法得到实施环节的保障。

(三)课程设置不够切合实际

基层电大的专业课程多数设置为理论课,课程虽有重难点、必修选修之分,但一般以“教师教授课本知识”为主要形式进行,即使设置了模拟实训课,但也仅针对小部分专业学生,且存在课时设置过少、相关硬件设施不齐全等问题,达不到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的效果。据近两年的电大毕业生调查问卷结果反馈,一部分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实际操作与所学知识存在一定差距,理论知识往往“学无用武之地”。这也侧面反映了基层电大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际的弊端。

(四)缺乏对教学评价的重视

教学评价工作是基于教学开展效果进行研究的过程。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不仅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层次的重要条件,更是学生对照观察,并对个人的学习成绩和状态进行了解和把握的有效手段。教学评价工作在传统模式下一般以教师为评价主体,教师主导评价全过程,评价的具体指标只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的学习表现不大重视,因此存在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的问题。这种评价方式是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不提倡的。校企深度融合要求教学评价工作在方式方法和内容指标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对电大课程教学的参与度不高,电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能力仍然是将客观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不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对校企融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表现无法得到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优化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电大教学管理效果的策略

(一)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加强师生沟通

依托以远程教育为主的授课模式,电大教学管理人员可积极拓展网络平台,增进师生沟通交流,具体来说,包括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这些社交平台不仅是学生们熟悉的,在沟通交流效果的实时性上也能够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QQ或微信交流群的方式,便于教师与学生实时交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而对教师来讲,其也可以将对应专业的企业工作场景或者专业技术要求等通过视频或者文章推送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依托网络平台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的目标[5],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获取和学生的问题反馈都能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了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可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首先,学校要提升个人综合素质,鼓励教师通过学习熟悉并及时掌握新型的沟通工具和平台操作方式,融入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与学生建立更为有效的沟通,促进、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能力水平。其次,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帮助教师认识到个性化的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对学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加大与学生日常沟通的力度,观察学生在沟通交流中的表现,帮助自己找到有针对性的沟通技巧。最后,学校方面还应当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培训教育工作,提升其个人的沟通能力。

(二)整合行业标准,做好教学规划实施管理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学校方面可将辅助学生顺利就业作为核心目标,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分析、整合社会维度上的行业标准,将其作为教学规划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同时重视教学资源和环境条件的改善,力求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更为适宜充足的资源。学校方面还应当适当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为各项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提供保障。此外,在教学形式的具体选择应用方面,教师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在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课程学习的同时,依托企业可提供的资源提升实际教学的质量,并适当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模式和工作环境特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力求培养出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实施规划工作时,教师也可以结合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侧重点,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和课程讲解深度进行适当调整,提高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6]。关于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方面,教师可结合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同步引进相应的新型教学方法,但在选用新型教学方法时应注意适宜性和有效性,并掌握不同课程内容的新型教学方法在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应用流程,确保新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的部分辅助展示环节,教师应加强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促进产教融合

在校企融合模式下,学校和企业可共同探讨,研究制定契合本地企业、产业发展的具体人才培养目标,在该目标指导下,根据工作种类和职业能力要求,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其所覆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依据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知识课、专业核心技能课、职业规划发展课三类。在专业基础知识课上,教师可依据电大体系课本的理论内容,结合企业工作所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重难点教授,校企之间也可共同开发适合企业发展的特色教材;专业核心技能课以“师徒制”形式开展,定期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环境,练习、掌握实操技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而职业规划发展课则是让企业下达实际项目或任务,考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并熟练运用,最终以校企共同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评定,依据评定结果,企业可“择优录用”,加强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储备,达到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四)加强校企沟通,完善评价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和学校首先应充分重视教学评价工作,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要求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进行完善,将与实践环节相关的指标作为新评价标准融入教学评价的环节,这也是提升教学评价效果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电大课程学习进度和效果的关键性指标,尤其对于基层电大来说,这是教师进一步制订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虽然评价结果不能直接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能力和层次的绝对性指标,但其在反映学生学习状态和能力方面具有极强的代表性。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客观的教学评价,在校企融合的背景下,学校方面要更加重视企业在教學效果评价中的参与程度,通过与企业一线培训人员和学员的及时沟通交流,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找到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适当将关键性的企业评价意见融入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工作中,实现评价制度体系的优化,这也是从侧面检验校企融合模式实际应用效果的合理路径。

四、结语

综合分析可知,在校企融合的背景下,基层电大的教学管理工作开展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更新和优化教育教学开展方式和评价体系,构建校企融合的新型课程体系,选取适当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企业在电大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校企融合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价值,为提升电大教育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斌,刘勇,梁玉洪,等.新时代背景下基层电大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38(02):7-10.

[2]陈慧敏.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15-18.

[3]郭颖.校企合作视域下O2O碎片化学习模式研究[J].电大理工,2018(01):73-75.

[4]解学香.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务导师工作探索[J].新校园(理论版),2018(02):17.

[5]乔莉莉.全过程视角下“企业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电大理工,2018(01):70-72+78.

[6]乔海莲,赖思琦,杨应洪.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开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J].电大理工,2018(03):64-67.

(荐稿人:郑青,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安学院教学处主任,高级讲师)(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等五部门:规范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协调各种关系学习先进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依托数字化与信息化构建医学院校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探讨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