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10 14:15陈艳
康颐 2021年1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

陈艳

【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9月 ~2020年1 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72 例,分为对照组 36 例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 36 例为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电图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评 估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 < 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X2=4.206, P < 0.05)。结论: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心电图辅助药物治疗时不仅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也可改善预后状况。

【关键词】心电图;慢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R541.6;R540.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1.230

慢性心力衰竭為心脏结构、功能改变所引发的心室充盈、泵血能力受损综合征,不仅可使得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也会出现体液潴留,随着病情持续恶化,甚至会引发死亡。尽早选择有效治疗方式便十分重要,临床常用药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或者 β 受体阻滞剂,有学者提出,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辅助以心电图监测时可有效评估患者心脏功能,进而调整用药剂量,提升治疗效果,评估患者预后状况 [1]。现选取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不同治疗方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我院收治的 72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照组 36 例,男 20 例,女 16 例,年龄 54~78 岁,平均年龄(62.34±1.54)岁,心功能分级:Ⅰ 级 6 例、Ⅱ 级 8 例、Ⅲ 级 12 例、Ⅳ级 10 例;观察组 36 例,男 19 例,女 17 例,年龄 55~79 岁,平均年龄(62.45±1.67)岁,心功能分级:Ⅰ级 5 例、Ⅱ级 9 例、Ⅲ级 13 例、Ⅳ级 9 例,基础信息差异小 P > 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针对患者具体症状,为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同时也采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4021)1 片 / 次,1 次 /d ;依那普利(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6567)10mg/ 次,1 次 /d ;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1407)10mg/ 次,1 次 /d。治疗时间 6 个月,叮嘱患者治疗时多休息,严格限制盐分摄入。治疗时间为 6 个月。

观察组为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以心电图治疗。患者入院之后即需进行心电检查,主要为日本光电生产的 ECG-1150,检测患者心率和心律失常发作频率,认真记录患者 ST-T 段改变用药剂量,每个 1 个月为患者进行心电检查一次。治疗时间为 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治疗效果。显效:患者治疗后呼吸困难和乏力症状消失, 患者内皮依赖收缩因子水平改善 80% 之上;有效:患者治疗后乏力和呼吸困有明显建琴,且内皮依赖收缩因子水平改善 50%~80% ;无效:患者症状并无显著改善。(2)患者预后效果。主要对比患者治疗后 1 年后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 < 0.05)。

2.2 对比病死率

对照组:7 例 19.44%、观察组:1 例 2.78%。

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x2=4.206,P < 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为心脏结构、功能变化所引发的疾病,可直接降低患者心室射血分数,也为心血管疾病发展至最后阶段的状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依据心衰位置不同划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患者临床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水肿和肺循环淤血;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和乏力等问题,现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 [2]。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以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衰,帮助患者恢复心功能。为确保用药剂量符合患者病症,联合心电图进行治疗 [3]。采用心电图检查时 ST-T 段和 QRS 波检测可有效确定患者心肌损害、左心室肥厚和心律失常, 同时也可检测患者心脏同步性 [4-5]。当监测患者心脏功能时可通过控制用药剂量调节血管内皮收缩因子,进而起到舒张和收缩血管。对比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主要原因为采用心电图监测时可有效计算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同时评定患者心衰治疗效果,进而为用药剂量提供重要依据。对于疾病恶化患者可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改治疗方式,因此可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心功能, 缓解心衰恶化趋势,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患者预后效果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1 年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此种情况主要原因为,多数患者死亡原因为突发房颤、频发房早等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用药剂量并未及时调整,因此引发死亡。但观察组患者各种问题均得到控制,因此死亡率更低。

综上所述,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电图基础上用药治疗时可有效提升患者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李阳. 心电图 QRS 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 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中国医师杂志 , 2020, 22(11):1749-1752.

[2] 杨珩钦 . 24h 动态心电图和超声特征对慢性左心衰治疗疗效评价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J]. 中国医学创新 , 2018, 015(001):14-17.

[3] 顾明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 QRS 波时限与预后的关系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20, 026(003):47-49.

[4] 许晓华 , 季春影 , 刘凤岐 , 等 . 心电图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疗效及预后的评估 [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2018,10(10):1266-1268.

[5] 屈晨 . 心电图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2019,25(20):105-106.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电图或查不出异常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心肌梗死与正常心电图之间的“恩怨”你知多少?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