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嫚玲
摘要:写作作为语文重要的一部分,能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更好的完成作文辅导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生理原因及其心理干扰等因素,在学习语文写作时会有更多的障碍。对于听障学生,教师在进行作文辅导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调动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学习写作。
关键词:语文;作文辅导;听障学生;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0-383
引言
听力障碍群体由于自身生理存在缺陷,无法通过听觉来获取外界各种信息,不能与各种声音完成正常的交互行为。他们只能通过其他感官来理解外界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进而通过自身的模仿完成对外界信息的认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当调动学生其他感官来理解外界,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外界事物进行观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一、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有所改变,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积累,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文章,不断思考与感悟,才可以在提笔写作时能够下笔如游龙,流畅自如。听障学生由于听力障碍,在视觉感官方面比健听学生有更好的专注力,可以更轻易的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不断输入,只有在大量输入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输出。“不仅要通过大量阅读来完成语言知识的输入,更需要学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能够感悟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一些内容。”[1]正所谓文以载道,只有明白了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输入时的效率,为以后学生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阅读的效率。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以及认知能力来选择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再让学生从教师给出的书中进行选择,选择相同书籍的学生分为一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阅读时间,阅读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合作编写读书报告,并在语文课上进行读书汇报。通过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有计划性的安排学生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完成知识的输入。以读书报告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更加高效的将阅读内容内化,变成自己的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可以通过他人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章,正所谓“他山之玉可以功攻石”。
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读书万卷亦要行万里,方能真正理解书中所讲。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仅仅是文字类的抽象知识,必须要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才能对书中所写的事物有更为具体的认识。“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来观察周围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笔下所写的作文更加生动活泼,文笔更加细腻饱满。”[2]听障学生无法用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教师应当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充分利用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其他感官。
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人数均等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去观察事物。让学生通过手语、手写或口语等方式与其他小伙伴交流,通过各种形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观察事物特点最多的小组获胜,通过竞争的方式更加能激發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三、利用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师还应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若没有学会一些写作技巧,即是有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可是在实际表达时往往会显得过于凌乱和不知所云。因此,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表达更加清晰准确,整个框架合理有序,内容也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让学生掌握一些修辞技巧则会让他们在表达时更加得心应手。由于听障学生无法听到外界声音,在写作时便不知如何描写声音。但是运用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将听觉巧妙的转化成嗅觉、视觉等其他可以感受到的信息。例如,“这歌声犹如夏日盛开在池塘的朵朵莲花,晚风轻拂,飘来阵阵清香。”巧妙的将歌声转变成花香,听障学生虽然不能听到这种美妙的歌声,但是可以闻到莲花的清香,感受到晚风的清凉,自然便能感受到这种美妙的感觉。再比如掌握一些文章结构和描写顺序可以使得学生在写作时表达清晰准确,描写细致。例如在描写动物时,可以按照从外观、动作、声音最后到生活习性等顺序展开描写,按照这种顺序进行描写就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混乱行文方式。
四、结束语
在听障学生的作文辅导中,教师应当根据他们的学习认知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通过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听障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最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海明.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作文辅导工作[J].写作:中,2018(1):4-4.
[2]夏子涵.关于初中语文作文辅导的有效思考[J].读与写(上,下旬),2018,015(032):96.
本文系:柳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在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课题编号:2017B-03)研究成果。
广西柳州市鹿寨县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