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结芳
摘 要:焦虑,是人所共有的一种感情,小学生常因为学习或环境的压力造成,焦虑症状容易生气、暴躁,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十分敏感。焦虑学生的情绪问题有许多,本文主要通过个案分析探讨中年级焦虑症学生存在的情况。
关键词:焦虑症学生;辅导;个案分析
当前我们任教的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怎样对他们进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学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更应该关注和面对这个问题。现在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是家长不懂教育和关注不到位造成的还有环境的因素,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形:害怕、焦慮、忧郁、疑心重、怕困难、情绪失控等,下面针对本班焦虑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
1.个案情况
本校三年级焦虑症学生容俏桐,男,2017年9月就读三年级,是三(3)班的学生,性格比较胆小、不自信,独立能力不强,依赖心强。刚升读三年级,只正常上了9月份(4周)的课程,10月份开始每周只上3天或2天的课程,11月12月就不愿意到学校上课,来到学校门口就是不进入学校(大哭大闹发脾气),与家长劝告听不入耳,老师教导讲的道理也不接受。直到20周期末考试,家长哄来(极不情愿)勉强参加测试。
1.1小容学习情况,入读低年级时,学习懒散,成绩不理想,中午、晚上都是去托管,由辅导老师指导学习,完成作业,据小容反映:在托管学习期间,如果不完成作业,辅导老师不允许打电话家人接回家。还要受到老师严厉的惩罚。三年级同样中午晚上都去托管,课堂表现:上课心不在焉,无法专注学习,常开小差做小动作,自言自语,影响同学学习,班里的值日工作常不参加。
1.2容俏桐家庭状况:爸爸是个体户,独立做买卖早出晚归,平时没时间过问小容的学习,妈妈工作也挺忙碌,疏忽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和生活上的关心,生活上把小容寄托在外婆家,衣食住行都是外婆打理,十分依赖外婆,小容与外婆感情深厚。学习上由托管老师负责,星期六、日小容才回家与父母团聚,据了解,小容每次周六、日返家里,都是只听到父母互相争骂,互相指责声。
2.问题分析
2.1自身因素 焦虑症学生具有普遍特点,反抗环境的变化和平常生活规律的变化,以及对已经有的生活经验作出特殊的反应。也就是说学生小容还没有将自己从放暑假模式和周末模式切换成上学模式,所以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和每个周一就产生了明显的情绪波动变化。不愿上学,家长叫他拉他起床也极不情愿。焦虑学生小容经常说头痛,睡不着,他晚上睡的很晚,睡眠质量差。身体上的不舒服让他很难受,让他的情绪出现高频率的异常。还出现了幻觉,说还有人常在他的耳边叫他不上学读书。
2.2环境因素 小容感情上十分依赖家人婆婆,常常与婆婆在一起生活,与父母感情交流少,加上父母只是会宠溺他,不会教他,使他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想怎样就怎样随随便便的,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答应他,因而忘记了学习是自己的首要任务,对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采取抵制的态度不愿意返校学习。把家人教导当耳边风,左耳听,右耳出。
2.3小容学生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当,不懂得怎样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只是一味迁就,要什么就给什么。还有家庭的不和谐给孩子造成情绪波动和思想负担。
2.4作为小容学生的班主任,我为他的心理状态担心,综合分析我认为他有焦虑心理,原因一是学习压力重了,遇到困难得不到解决,二是来自家庭,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学生在各方面压力的作用下,会导致焦虑症的产生。发现了问题所在,我主动把学生焦虑情况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辅导治疗,多关心自己的孩子。
3.辅导过程
3.1班主任进行家访(2017.12.17星期日中午2:30):见小容父母。我对小容爸爸妈妈提出建议:(1)不要过度强调自己对孩子学习的期望。(2)在日常的生活中,正确评价孩子的表现,希望多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不要过度溺爱。(3)学习之余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释放他的情绪(4)抽时间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5)配合医生积极进行心理治疗。(6)我与学生小容谈心聊天,发现学生小容很有爱心,每天在家里细心照顾三只小松鼠,给它喂养食物、水,还会与松鼠对话,说话,把它当成自己的小伙伴。我及时表扬他是一个有爱心的好孩子,并鼓励他要像松鼠那样活泼健康快乐乖巧,顺势给他进行心理辅导。效果:小容承诺只是每周上2两天课,他做到了,剩下三天只在家里玩,看电视、喂养小松鼠,与小松鼠为伴,父母为之着急。了解到学生这种状况,我制定帮扶方法。
3.2每周电访。了解小容在家表现情况就是不愿意起床上学,我积极辅导孩子,并找小容家长到校聊天,做小容父亲的思想工作,让他深刻认识到孩子不上学是父母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有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要及时矫正,建议带孩子找心理医生辅导治疗。家长听从老师的建议,能主动带孩子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辅导。
3.3与家长微信联系,及时了解小容病情。了解治疗进度和进展,制定帮扶配合医生治疗的计划。并作好记录登记,以便与家长,孩子沟通。
3.4再次家访(2017.12.29星期五中午一点到小容父亲铺位家访,我给家长做详细思想工作,并与家长分析指出孩子的心理病因,并引导家长再找心理老师辅导小容,家长也很配合,这次家访后,孩子答应20周返学,果然如常上学,记得我奖励一个笔盒给予鼓励。我也顺势对他进行心理辅导:(1)与他聊聊,使他明白心理病是指受内外环境影响,产生情绪波动和心理上的变化,告诉他,如果遇到各种困难要及时找老师,家人倾诉,请他们指导,告诉他不要怕。(2)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运动,如有意识做伸展运动:踢踢脚、伸伸手,打打球,跑跑步,做做家务劳动,给小树小花浇水等等。建议家长每周六、日带孩子去运动。加强运动,增强身体素质,通过运动改善体质来减少睡眠质量差并转移他的视野,是改变孩子自身条件的方法。家长也配合,每周带孩子踢足球,培养孩子的兴趣,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4.辅导效果 通过学校班主任老师细心有计划的辅导、家长的配合,双方的共同努力,容俏桐同学现在能正常上学了,能正确接受各任课老师的表扬与批评,还能积极参加学校的足球队训练,积极锻炼身体,他的心理焦虑症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控制。
5.個案分析 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
5.1孩子就读小学后,人际交往的范围大了,视野也逐渐宽阔了,但是由于孩子还小的原因,遇到问题又不会跟家长和老师沟通,这样积压重叠起来,势必造成心理负担较重,学生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5.2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业负担逐渐加重,学习课程比一二年级多了两门(科学、英语),同时,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也比较高,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师只重视课堂教学,轻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疏通,也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5.3同时小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不会处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对新的环境适应慢。
5.4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因素有害怕心理、依赖心理、焦虑心理、过敏心理、畏难心理等。特别是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心理害怕,又加上与同学学习的竞争,争取成绩的压力,成绩不好,又怕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
5.5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三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孩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小皇帝”。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不良的教导造成了孩子的任性、懒惰、依赖、畏难等心理问题。不少家庭的父母缺乏心理学素质,只是注重孩子的饮食及学习成绩大大超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或由于缺乏亲子关系的沟通,造成与孩子出现代沟,孩子不听父母的教导,十分反叛。
6.反思
我们的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情感不稳定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心理健康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作为学校最前沿的工作者——班主任工作者,要在学生心理上多关注和梳理,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班主任老师又要保持个人良好的心态,特别是在日常教育管理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遵循心育的原则,在解决心理问题时首先从心育角度出发,做到先“听”后“讲”、先“理解”后“教育”,使班里个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长大后成为祖国的顶梁柱。
参考文献:
[1]王加华.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吉林教育:综合,2014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河南小学,广东 江门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