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民族民间舞课堂中,东北秧歌作为具有汉族代表性民族民间舞,无论是其独特的风格韵律、内容形式、鼓点音乐无一不是影响专业教学的重要因素;从课堂当中的观看、讲授、做动作到表演中的说唱、逗与媚,都是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和丰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学原则“单一分解,由上至下”、“打好基础,循序渐进”、“返璞归真,动作朴实”更是课堂教学中的精髓;而它的主要动律“扭”更是具有东北秧歌独有的动律表现特点。
【关键词】风格;教学;动律;表现形式
引言:民间舞来源于生产生活,其独特性由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形成,因而使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聚居群体产生了不同风格特征的舞蹈动作形态,使之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东北秧歌是流传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悠久的舞蹈形式,主要依靠传统的接班承袭发展至今。传统的民间舞传承形式虽无可取代,但如今专业院校的民间舞教学却有了新的发展和要求。同时东北秧歌其独特的风格韵律特征、内容形式、鼓点音乐无一不是影响其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现就东北秧歌的个性特征结合民间舞教学的共同规律阐述东北秧歌的课堂教学。
1.观——民间风情特色的熏染与形象直观的展示
观即看之意,教师通过特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欣赏了解东北秧歌的形式与特征是学生了解和认识东北秧歌的主要途径。观分为俩部分,一是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优秀的东北秧歌作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观赏具有民间本色的传统秧歌形式,并且应该面面俱到,有步骤有重点的截取不同形式、不同地域、各艺人风格的秧歌片段。二是教师形象直观的展示,通常教学中我们强调了模仿的作用,却忽视了教师形象直观的重要性。教师应先让学生观教师之舞姿,再模仿其形态。在观看教师动作时加大了学生对于动作形态与风格韵律的思考空间,而模仿时学生更愿意将注意力停留在动作运动线路的学习上,因而教师不应急于教会学生动作,而是通过风格渗透使学生更加了解东北秧歌,并更加热爱民间舞专业。同时东北秧歌的风格口诀可以总结为“艮、俏、稳、浪、喋、逗、媚”7字,其动作火爆大方,稳中带浪,浪中有静,表情丰富多彩,举手投足之间都在述说着“情话”。因此,要求教师的展示动作风格浓郁、情感丰富、动作流畅、富有激情。
2.说——讲授与提问
“说”在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教学法中关于言教的教学方法包含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民间舞虽是形象的表现,但语言却是描述风格韵律、内容形式以及动作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吕艺生老师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也明确的提出“口传身授教学法”是舞蹈教学的基本方法。就东北秧歌而言其课堂中提炼的动作形态无不与传统的民间故事、表演形式息息相关,不了解其神韵的构成来源就无法舞出东北秧歌真正的形与意。讲授包含动作讲授、风格特征讲授、民族舞蹈文化概况讲授等。提问可与讨论同时并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不仅有利于他们对动作内容风格的掌握,也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营造轻松欢快的學习环境。
3.做——“动”是舞蹈的本质
舞蹈是一门“动”的艺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也以模仿和反复训练为主。首先模仿教师的动作,在加以情感的融入与二度创作,舞之有情、情中有实、虚实结合。如东北秧歌有一句话叫“扭在腰眼上”,因此“扭”是东北秧歌的主要动律之一。其“扭”不仅体现在著名的三道弯体态上,还贯穿于东北秧歌丰富多彩的手巾花动作与上身动律中。那我们应该如何扭、怎么扭呢?这自然不同于广场舞蹈的扭秧歌,所以,学生如何动、怎么动便是教学的主要问题。首先第一点东北秧歌教学原则“单一分解、由下至上”。动作不能无计划无目的随意教学,而是将一个动作分解成几部分,按照下中上的顺序教学。第二点东北秧歌教学原则“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东北秧歌包含步法、手巾花、上身动律,并且所有动作都是有基础动作踢步、颤步、片花、挽花、碎绕花,以及身体摆、圆、扭构成,所以把基础动作学好,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习到东北秧歌的精髓。第三点东北秧歌教学原则“返璞归真,动作朴实”。教师的教学组合动作不易脱离淳朴的教材,其组合以训练性为主,以达到训练目的为主,教师的创新型组合可在学生掌握动作的风格特征后进行教学,以达到不失风格的目的,否则丢弃其神难保有其形。
4.唱——音乐与鼓点
民间秧歌由说唱、乐器伴奏和舞构成,虽舞蹈学习的是其中的舞(即动作),但并不是说说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东北秧歌动作毫无关系,如东北秧歌的叫鼓形式就被收入到专业院校的课堂学习中。所以学生自然不能只会鼓的动作而不会喊鼓,不了解鼓的形式。所以叫鼓也是东北秧歌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再如音乐的学习,部分秧歌音乐是依据民间的秧歌表演演变而来,还有部分传统式组合有唱的部分。
5.逗——调节课堂氛围
此处说的逗不是将笑话的意思,而是抓住东北秧歌的本质,将“逗与媚”的风格特征时刻融汇到课堂教学之中。但由于舞蹈教学一般都是男女分班,所以并不能真正通过组合形成男逗女媚,但教师可通过教学手段产生意识上的男逗,而使表演动作的女孩媚,反之也可让男学生形成意识上的女媚,加强男逗的兴趣。
综上所述,东北秧歌课堂教学按纵线主要分为观、说、做、唱、逗五部分,但其关系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统一的。同时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学习的关键因素。课堂趣味性强,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等都是有利于教学的关键因素,教师也可加入一些有利于学生相互间促进学习的奖惩制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瑞林站肃容.(2004).《东北大秧歌》.文化艺术出版社.
[2]吕艺生.(2009).《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潘志涛.(2004).《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作者简介:于丹,女,汉族,籍贯:辽宁省大连市,生于:1987-01,职称: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