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冠中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高校学生情绪的疏通、教学管理秩序的维护和校园和谐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完善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势在必行。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降低事件的负面影响、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提高舆论引导与监控、把控学生健康信息统计和疏导学生不良心理情绪,成为安全教育的“发言人”、网络思政的“指挥员”和安全教育的“知心者”。
輔导员;突发公卫事件;网络思政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自2020年1月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习近平同志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指示,勠力同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如何切实开展好网络思政教育,发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类似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积极配合防控工作。
自现代人类文明的兴起以来,工业化城市化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饮水安全、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问题。然而,“公共卫生”的具体内涵则一直在公共卫生界中得到广泛的争论:关于“公共卫生”的概念,从最开始的“公卫即打扫卫生”到“公卫即健康教育的普及、传染病的控制”到“公卫即广泛的社会系统”。直至2003年,中国前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才给公共卫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公共卫生就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供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城市化率高,人群聚集等现象极易导致高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公共卫生事件,常常指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疫情、群体性食物中毒、对人类造成重大影响的动物疫情等事件。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区别于普通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备突发性强、传播广泛、成因复杂等特点,易造成严重后果。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高校校园内,学生在接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当代传媒工具的原因,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来源接受范围广、接触速度快表达热情高,参与意愿强烈。这容易导致信息迅速发酵,引起恐慌。其次,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学生群体因其互相接触频繁、生活习性接近、生活环境相似等原因,更容易爆发出群体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作为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承担者与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该认识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紧迫性,对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性、传播迅猛等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生理、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辅导员由于身处一线基层,和学生沟通交流密切,掌握着充分的信息,且因其肩负着校园危机事件应对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职责,往往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对事件进行及时上报和处置,最大程度减少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学生的身心影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处置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此类事件的处置与辅导员安全工作职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密不可分。这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职能与安全工作职能具有高度的协同性,思政教育包含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体现思政教育作用。如辅导员在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的教育时,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让学生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使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合理认识并遵守相关规定,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能促进校园的和谐稳定,起到安全教育的作用。
(一)提高舆论引导与监控,做好安全教育的“发言人”
突发公卫事件下,学生由于事件迅速发酵,影响面广,且学生因其接受信息速度快,接受信息来源广,部分辨别能力较弱的同学常常容易陷入猜测,在心理和思想上出现波动,并对部分不详实的消息进行表达与传播。这就导致网络舆情混乱,人心恐慌,校园秩序混乱。对此,辅导员应该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作用,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QQ群、学习强国等大众新媒体平台,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政策与手段进行宣传推广,形成开放透明、渠道畅通、公开及时的信息披露和沟通机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辅导员在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与复杂的网络舆论时,自身要坚定必胜信心与决心;把握舆情方向与实时动态,实时传递外界正能量信息;加强爱国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疫情,消除学生的焦虑恐惧情绪。
(二)把控学生健康信息统计,做好网络思政的“指挥员”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正处于寒假假期,师生进行居家隔离。值此背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将更加强烈。辅导员创新工作方式,采取“线下+线上”的工作方式对疫情进行防控:辅导员可采取线上OA、视频工作会议等方式进行工作,维持学生管理秩序;面对居家隔离的高校学生,通过“每日一报”方式,收集定位、健康状态等在内的学生健康信息;畅通联络机制,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做到重要信息双线并联推送;调动学生干部,责任落实到人,发挥党员和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全体学生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利用QQ、微信、电话等网络平台,建立“同学—班委—辅导员—学院每日一报制度”。
(三)疏导学生不良情绪,做好安全教育的“知心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势必给校园环境与同学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以新冠肺炎为例,其爆发迅猛,扩散广,危害大,爆发时正值寒假假期,学生进行居家隔离。学生不良情绪可表现为:在接受疫情消息伊始,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的不良情绪;长时间居家隔离无法外出产生的无聊郁闷情绪;部分高年级学生因疫情无法及时返校而面临的学业、实习压力;部分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家庭成员感染的风险等而产生担忧情绪。对此,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政工作,需充分调研学生需求,掌握学生情感需要;利用官网、官微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疫情防控消息,坚定学生必胜信心;提供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切实解决学生需求;利用好微信交流群,积极深入学生群体,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小游戏,营造良好气氛;开通网络直播课程,进行线上教学与学业帮扶,缓解学生学业压力;面对毕业班同学,积极跟进学生实习、就业与毕业论文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摸查就业意向,有针对性地分享就业信息,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面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学生,通过开启临时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开展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工作等方式,强化资助育人,切实解决其经济压力,解决其后顾之忧。
辅导员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与人生导师,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不断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措施,借助网络重要阵地,切实回应学生合理诉求,引领广大同学共渡难关,真正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落到实处。
[1]张湘玉.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策略[J].辽宁警专学报,2005(04):89-90.
[2]雷虹.新形势下辅导员在大学生安全工作中的角色、作为与能力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7(06):129-130.
[3]杨政,李岚.疫情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3):53-58.
[4]李春易.疫情防控背景下网络思政工作的有效路径[J].甘肃教育,2020(05):17.
责任编辑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