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培养高中生物生命观

2021-09-10 20:13黄大明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命观有效途径高中生物

黄大明

摘要:新课改下教学目标的调整从传统的以师、以学为主转而为以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越加看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新课程中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更多地定义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高中生物作为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更为注重学生生命观的价值养成。因此,本文就生命观养成的价值意义着手,结合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突出问题,研究新课改下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生命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生命观;有效途径

一、前言

培养学生的生物生命观指的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概念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对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系列问题和现象作出解释,让学生能够感悟生命真谛,从中把握生命特征,理解生物知识,解析生物现象,更好地内化生物理论为生活实践作出指导。生物學科本身基于人类生活繁衍过程中人类经验的累积总结,具有强烈的生命特征,这也就意味着生物学科同生命观在本质上有很大的类同性,因而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价值观念的培养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

二、生命观的基本概念及价值意义

1、生命观的基本概念

生命观念具体包含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四个主要方面。结构与功能观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生物结构和功能概念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剖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辩证思维体系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系;进化与适应观则是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起源和进化发展进程,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并充分利用资源空间等,为学生树立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观,更好地敬畏、珍爱生命;稳态与平衡观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生命系统的显著特征了解掌握生命信息中的内在联系,把握其中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平衡性,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内化为探究学习视角的丰富和思维的开拓综合,形成尊重客观规律的生命价值观。物质与能量观则是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特性,了解生命的构成特性,引导学生更加认知生命本源,更好地了解生命信息,建立好的生命信息观和物质观,更好地珍爱生命。

2、生命观培养的价值意义

培养学生的生命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自身乃至世界,了解生物特性和生命本源,更加深刻地了解万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实现学科常识与生活常态的对接,为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再者,由于当前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革新,教学宗旨更加趋向人文素养、学科素养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观的教学无疑迎合了时政热点和发展趋势,有利于生本理念的深入实践。同时为生物教学注入新活力,丰富生物教学理念。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培养途径

1、以图导思,构建立体结构知识网络

任何生物体的组成都可以拆开分解为一定的结构,其中功能一直依靠着一定的结构而生,这也就是说生物个体的结构与功能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存在,是生物个体中每个层次的集合。再者,生物概念本身就具有抽象复杂的特性,加之高中生物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且有一定的学习框架,但从整体的生物学习上看,这种学习框架显然还是相对比较零散的,课本内各部分知识内容存在交叉性,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混淆生物概念,造成错误的概念理解,阻碍学生对生物的长期学习。生命观是自始自终融汇在生物教学实践当中的,但生命观本身也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基于生物结构功能基础上而对于抽象概念的巨象化理解,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生物教学当中,要整合学科知识要点,精心筛选整合支撑结构功能的案例,通过各章节、各模块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整合、思维导图串联的模式,串联文本生物知识概念同生命观、实际生活常识之间的联系,找到三方契合点,综合联系从元素、分子原子、细胞器等等到生态系统等不同维度构建起“结构与功能观”的立体知识网络,促进生物抽象概念的具象化理解记忆。如在学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时,对酶的作用、本质、特性,ATP分子的来源等知识模块的分析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串联关键词汇,结合分子图形,绘制细胞能量供应体系,更加深刻直观地理解感受细胞能量供应系统和运作形式,更好地了解生物构造。

2、构建生物模型,把握生命进化适应进程

生物学科本质上源于生活,也就是说在学习生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实际当中的物体进行生物模型的建构,辅助学生透过物化的生物具象化生物概念,具体化生命物体的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特性,从而把握物质的功能性,了解生态环境的稳定内外联系和生态平衡,了解人类进程、适应环境的变化,利用物质能量调节生活实践。如在学习《细胞的基本结构》时,由于细胞结构的抽象复杂性,同学难以真正理解细胞器,笔者会借助诸如饮料瓶、瓶盖、纸笔、纸盒等具体物象去构建细胞器系统,模拟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组织体,完整在物质空间再现动植物细胞组织架构,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理解细胞的组织构成和各部分细胞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功能性,能够进一步深刻理解生物概念,同时细胞作为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让学生透过生物模型直观感受理解人体构造和物质组成,掌握生物结构和物质功能,了解人类进化进程,了解细胞内在物质环境的稳态性,更加深刻地了解自身,了解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从而构建结构功能观、物质能量观、稳态平衡观、进化适应观,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学科素养。

3、生活教学,直观感受稳态平衡

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逐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本质上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因而也就突显出生物教学本身需要投入生活实践中加以理解,尤其稳态平衡观作为生物学科素养当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与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化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其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把握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特性。如在学习有关《体温调节》这一模块时,通过生活中最为常见普通的人体皮肤感应温度为例,冬天穿很厚的衣服人体也容易感觉到寒冷、夏季即便穿短袖也容易汗流浃背的生活常态例子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稳态平衡的概念,从而联系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提升稳态平衡观。

4、主题教学,了解物质能量观

物质与能量观是生命系统中的基本构成要素,任何生命离不开物质的组成,而能量是生命体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中不断转变交换的过程,培养学生物质与能量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生命活动,了解物质合成与分解的特性,在物质合成分解中感受物质散发的能量反应,更好地理解生命现象,从而把握生命特征。

然而,物质与能量观的形成并不是一日之功,物质能量观贯穿于生命活动过程的始终,也就突显物质能量观的学习应该涵盖在生物学习的全过程,也就是要求教师要进行整合主题式教学,剖析生物教材组织架构,以物质能量为线索,有机整合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块,把握学科知识横纵向联系,引导学生形成以物质能量观为基础的生物学习思维。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生命观的培养应是自始自终与生物教学相互交融的,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学科思维的整合,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的整体过程中感知生物构成,感受生命本源,通过图形整合、思维导图等手段串联起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内容,更好地内化生物概念,理解生物知识,掌握结构功能观、进化适应观、稳态平衡观、物质能量观,为学生学科知识的提升和学科思维的扩展提供辅助,为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提供养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首都.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培养策略[J].高考,2021(12):111-112.

[2]杨永亮.基于核心素养生命观的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7):131-132.

[3]穆晓慧.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有效路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71+93.

[4]何碧玉.生命教育理念下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策略研究[J].高考,2021(13):97-98.

[5]石延玲.浅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的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6):83-84.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524005

猜你喜欢
生命观有效途径高中生物
以“乡下人”身份论沈从文的生命观
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儒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