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评价的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2021-09-10 07:22关涛胡娜
当代体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模块考核教学内容

关涛 胡娜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之一,课程考核作为一种评价手段,是评价主体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作出客观的价值判断。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来优化教学组织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组织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是发轫于运动训练实践的本源性学科,运动训练学的理论来源与运动训练实践,因此,实践性是运动训练学学科的本质特征之一。目前,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多采用“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模式,其中考试成绩部分为笔试考核,多以考核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虽然综合了学生的总体表现,但在评价过程中存在着评价主体唯一,评价内容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对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的考核,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未能体现出实践性的本质学科特征。

多元评价是以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创新教育评价机制,它强调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基于多元评价理论思路下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既能够有效的、合理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以考促教、教考结合的目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明确的学习方向,逐步适应学科课程的特点,起到夯实基础、强化实践能力的作用。

1 基于多元评价理论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理念与考核模式改革思路

课程考核评价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了导向,结合运动训练学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在进行课程考核改革的设计过程中,以多元评价理论为基础,紧扣实践性的学科特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考核评价模式的改革带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达到以考促教,考教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分析授课内容的基础上,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理念为: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实施多元化评价机制,形成“多元评价、突出过程;重视实践、全面发展”的课程考核新理念。其基本思路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根据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学生实际情况,增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运动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2 运动训练学课程多元评价考核模式设计的原则

依据本次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理念和思路,在设计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突出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终结性评价中“轻过程、重结果”“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有效的评价学生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2.2 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多元化原则

在多元评价机制下,教师和学生都是平等的,学生作为评价主体之一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使学生完成课程考核时在考核内容上有较多的选择,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考核的积极性。

2.3 紧扣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原则

在设计考核评价模式时,增设训练技能实践操作部分的考核,既避免了传统考核方式中,学生只靠死记硬背就能通过得高分,又促使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增强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3 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模式设计及组织实施措施

3.1 “自评、互评、师评”三位一体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设计

课程考核的模式对教学具有导向的作用,它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方向。根据本次课程改革目的,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评价现状的基础上,遵循运动训练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贯彻“多元评价、突出过程;重视实践、全面发展”的课程考核新理念,制定“自评、互评、师评”三位一体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见表1)

在“自评、互评、师评”三位一体考核评价模式中充分体现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形成性评价以学生课堂作业、课堂讨论、课外训练实践和考勤等过程性考核为主;而终结性评价以学生运动训练技能实操考核为主,提高了学生运动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3.2 梳理、優化整合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双平台、多模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达到考核模式改革目的,根据考核改革的思路和原则,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优化、整合。打破运动训练学教材按章节结构授课的知识框架,构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实施模块化教学,形成“双平台、多模块”教学内容体系。(见表3)

3.3 基于多元评价的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组织实施措施

课程考核方式不同,课堂教学过程组织方式就要随之发生改变。根据运动训练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的变化,以及对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梳理与整合,依托“双平台、多模块”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施课程教学,具体组织实施措施如下。

(1)理论教学平台

课程教学内容结构的改变势必影响到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在理论教学平台的4个模块教学实践中,根据运动训练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分别实施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的学习主要是了解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知识体系的构成,为体育理论知识提供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课程串讲、并解答问题,并组织分组讨论教学组织形式进行。

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和保持模块:在运动员竞技能力形成和保持模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结合自己运动的实践经验提出体能、技能和战术能力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教师通过梳理问题、课堂串讲来解决问题。

运动训练计划制定与实施模块:在课堂教学过程实施课前预习、重点讲解,结合实践、具体操作的授课组织形式。再结合实践教学平台中的训练技能实践模块分别设计小组训练计划、个人训练计划和团队训练计划;并进行具体运动训练计划的实践操作。

运动训练前沿与热点模块:运动训练前沿与热点在模块教学中,教师结合竞技体育发展状况对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热点与前沿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了解运动训练学的本质问题、热点问题。

(2)实践教学平台

在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性为核心,设计多种教学组织方式和策略,努力提高学生运动训练实践技能。

运动训练方法实践模块:在运动训练方法理论讲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结合自己专项分组制定相应的体能、技能或战术训练方案;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其他组学生现场观摩演练,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演练过程进行评价。

经典训练案例分析与讨论模块:教师筛选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体能、技能和战术训练的经典案例,并利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结合自身运动训练技能训练的经验参与讨论。

运动训练技能实践模块:本模块由课堂实践、个人实践和团队实践三部分内容构成。课堂实践教学组织采用现场教学,学生课下分组设计训练方案,课堂进行演练、观摩,针对演练情况教师现场指正和点评。个人实践采用个人计划、个人训练的组织形式进行。要求学生们针对个人身体素质或专项技术制定训练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组织实施,并对训练过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团队实践要求以运动项目专项为团队,团队成员集体制定该项目运动训练计划,并共同完成训练计划。

4 结语

教学评价之改革应致力于:从主要取决于教得怎么样向主要取决于学得怎么样转变。基于“多元评价”的运动训练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所构建的“師评、自评、互评”考核评价模式下的教学组织过程紧扣了运动训练学实践性的学科特征,以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为依托,实施模块化教学,既保证了学生对运动训练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促进了学生运动训练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评价主体由“师评”转向了“师评、自评、互评”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考核评价方式实现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转变。因此,基于“多元评价”的运动训练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既能够有效的,合理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了“以考促教、教考结合”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模块考核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