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1 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体育运动的最大特征是竞争性,这也是体育活动最大的魅力所在。学生们如果想要赢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以克服体育运动中所面对的各种困难。例如,足球比赛时需要遭受风吹日晒,越野比赛的长途奔波等等,只有有着足够的耐心和意愿才能实现他们的目标。除此之外,学生在体育比赛中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规则和氛围的影响,使得比赛结果也会千变万化,而获胜不仅需要优越的体育技能,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在比赛场上处于劣势时,不要灰心气馁,应当顽强努力的争取得分。而当学生具有优势时,也需要保持足够的冷静,并稳定地维持自己的优势。而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体育教育来实现,这也是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
1.2 体育锻炼与人类动机因素之间的关系
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离不开自身的兴趣、爱好和需求,而体育运动也同样需要这些因素。与此同时,体育运动也同样可以培育并丰富人们的动力系统,增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进而改善学生的生活习惯,提高其生活质量。通过了解运动心理学和体育锻炼心理学,学生能够学习到多种不同的方式去参与体育锻炼。除了某些可以通过人为锻炼而获得的运动技能、改善自身的运动表现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外,还能够改善并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寻求体力,结交许多朋友,寻求幸福和成为体育社团的成员。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多方面需求,而且还反映了体育锻炼的多样性。为了探讨体育锻炼动机对人类的影响,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假设,例如能力动机理论、成就目标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以及个体差异、客观环境和指出动机的全面研发方向。能力动机理论认为,具有主观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的人在活动中往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但却可以获得更多积极的情绪。然而一些实验却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在认知、心理承受、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未来取得成功上更加优于不曾参加运动锻炼的人,基于此,我们也可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控制点应被用作人们培育健康人格的指标之一。
2 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方式
2.1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数教师依旧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很大。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经常使学生扮演被动学习的角色,这样就会使其缺乏独立发挥及创新的空间,阻碍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及时改变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也要正确认识每个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运动兴趣出发,突破传统学科和班级的限制,开放课堂,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学科、上课时间以及体育教师。建立师生和学生的新型教育观念,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角色相结合,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2.2 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形成并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前提。不同的体育教师都有着独属于自身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这些特点往往会通过教师日常的课堂活动以及在于学生沟通交流时表现出来,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学生自身的个性品质也会或多或少的受到教师给予的影响,在学生的身上也总是可以看到教师的影子。基于此,教师就应当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习惯,树立起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进而才能更好的培育学生,使学生也能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存在名义上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他们之间也仅限于受教与施教的联系。在这样的关系之中,教师是权力的代表,似乎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以教师对学生的指教、命令传输为主导的,许多教师总是会受社会的影响,认为其职业给予了他們管教指责学生的特权,也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方式去与学生沟通。这些行为往往也会给学生的自尊心、自主权带来伤害,使学生增强对教师的怨念,进而恶化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总是处于对立状况。因此,个性性质的培育有利于良好、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3 制定考核评估制度
在现代教育理论体系之中,学生的成长被当做教学的关键核心。因为不同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并以此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来教授学生。在这种思想观念下,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考核体系,并根据学生的整体发展来帮助并促进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课程改革是发展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而评估制度也是衡量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标准。在考核评估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当树立起科学的评估理念,并通过引入评估机制来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为此,教师应当及时迅速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并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令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3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要想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培育,就应当同等重视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只有二者并重,才可以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充分行使体育教师的教育职能,更好的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优越个性的养成,进而成为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优秀人才。
(作者单位: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