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亮
田径运动属于各项运动的基础,进而被称为运动之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属于主要内容之一,可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但是,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不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师需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进而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高田径教学效果。
随着阳光体育与快乐体育的持续推进,使得田径运动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但是学生对于此项运动的了解较少,进而缺乏参与兴趣。同时,大部分学校并不推崇田径运动,因为涉及的运动量大、耗时多,学生难以坚持。当前,教育提倡以生为本,而游戏教学法与此要求相符,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培养其强健体魄。
1 当前我国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让高校在课程体系结构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田径游戏属于高校田径运动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和田径运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提高田径运动教学质量,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并培养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现阶段,田径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得到了师生的青睐,涉及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特点,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符合大学生心理与生理特征。但是部分高校在田径教学方面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使得田径就教学效果得不到发挥,教学效率严重下降。
2 体育游戏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 合理选择体育游戏的形式
高校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运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对游戏形式进行选择,以便于游戏能够贴合教学内容。首先,应与田径教学课程标准与特点相符。其次,需满足教学场地需求与田径运动技术需求。对此,田径游戏应立足于实践内容,采取科学的组织教学方式,正确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以便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游戏过程中需重视学生安全,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强调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进而推动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开展4×100m接力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接力动作要领,教师可设计以下游戏:其一,起跑。教师给出口令,学生迅速的进行反应;其二,接力。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开展迎面接力比赛;其三,下压式交接棒。比拼谁接得稳、跑得快。在整个接力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动作划分成多个小游戏,可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并让游戏与教学内容实现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2.2 重视游戏场地的选择和游戏规则的制定
高校体育教师设计体育游戏时,需重视对游戏场地的选择和规则制定。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采取游戏教学法,需要综合学生实际健康水平,并全面考虑游戏开展地点、器材、场地等需求,以便于对游戏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具体游戏中教师需重视学生对相应规则的适应性,和学生共同制定规则,确保学生能够尊重裁判、公平竞争,秉承“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基本原则。另外,游戏结束后,学生需认同游戏结果,防止出现各类不良因素,确保游戏教学的有序进行。
2.3 对田径运动游戏进行合理管理和组织
学生开展田径游戏活动时,一般会出现混乱的情况,若教师未掌控好整体局面,就会影响游戏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游戏予以细致、合理的安排,突出重点,通过课堂纪律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避免出现失控的情况,提前将小组划分好。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认真观察学生参与游戏表现出来的情绪,若情绪低迷则应运用新颖别致的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若学生情绪过于高涨,并可能出现难以掌控的局面时,教师需居中调停,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调整。总之,教师应注重掌控与调整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田径运动,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2.4 在训练整理放松中开展体育游戏
学生参与完田径教学训练后,身体与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中,此时教师可通过整理游戏引导学生放松精神与肌肉,使之恢复到正常机能水平。引导学生身体放松,并恢复心理平静属于体育教学结束的重要环节。同时,结束大量运动之后,开展整理性的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身体与心理得到更好的放松,对此高校教师可在课程结束后设置“组字”、“舒缓舞蹈”等相关放松类游戏,让学生进行互动与娱乐,舒缓运动神经,并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体育课,确保学生能够以良好的身体和心理投入接下来的课程。
3 結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高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视。作为对学生体魄进行锻炼的主要课程,田径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传统田径教学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学生体育素质的要求,进而需要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游戏教学法凭借高效性、趣味性等特点,能够在田径教学中展现出良好作用,需要高校体育教师重视对其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