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刚
当前,部分教师的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是,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古代史、近代史,由于年代久远,不能和学生的现实认知有效契合,造成教学和实际脱节,导致有的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破解该问题的关键是让历史教学更生活化,贴近学生的认知边界。在高中历史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从而取得更大的成效。
历史学科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还在于培养其一定的历史素养,使其能够把历史思维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这也是生活化理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初衷和目标。通过生活化教学,教师能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现实性、生动性和深刻性,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等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价值理念、行为习惯。
以生动诙谐的生活教学风格带动历史教学。风格的转换对历史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至关重要。虽然历史事件具有客观性和定向性,但是历史知识的表达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历史课堂是否活跃精彩取决于教师的讲课风格,特别是历史语言表达的形式。如果教师以讲故事等生活化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感觉历史事件仿佛就发生在身边,这样就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探究的主动性。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引导等方式,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学生主动探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教材中对中国古代史“战国七雄”的讲解为例,因为其本身就涉及七个国家的历史知识,涉及面广,而七国间又存在合縱连横的关系,这就陡然增加了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生活中战略游戏的背景,通过当代的生活语言介绍各国的发展历程和治国方略,特别是改变当时政治态势的重大战争,如长平之战中秦国白起与赵国廉颇之间的经典对决,最后因秦国用计谋挑拨离间,使得赵国错误地启用了赵括,换下老将廉颇,最终输掉了战争,这也是“纸上谈兵”典故的由来。教师利用通俗易懂和直观的语言表述,融合与学生兴趣贴近的元素,能让高中历史的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也会形成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
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让历史“活起来”。教师应广泛涉猎不同媒体渠道中的历史学习资源,比如《百家讲坛》《趣说历史》等节目。教师可以借鉴其中关于生活化教学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与当下的历史教学实际有机地结合,形成适合班级本身的历史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需要,让历史从厚重的课本中“活”起来。教师可以把一章章的历史教材内容转换成一部部的历史剧,而脚本围绕人物和事件展开,把历史的过程变成了剧本的演绎,让学生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感受历史的意义,学习知识,陶冶情操。这就是借鉴了历史影视剧和纪录片的手法,注重用生活中的现实要素引导学生回到过去,构建一个虚拟的学习环境,从而以几乎真实的经历来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这期间需用到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微课等现代教学手段,需要多媒体教学技术的紧密配合。这也对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加快提升个人素养和更新教学理念。
以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内容讲解为例,这一方面的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众多,教师可以借鉴如《建党伟业》《建国大业》《觉醒年代》等历史正剧中的剧本情节,让学生组建演出队伍,饰演共产党的核心人物,教师来设计脚本,以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轮流演出。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让历史教学与生活中的内容紧密衔接,让学生对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认知更全面、深刻,学生的历史素养也会不断提升。
以生活化的素材充实高中历史教学内涵。教师应不断丰富和拓展多元化的历史生活教学素材,让历史教学更立体充盈。教师可以拓展课堂的外延,搭建生活与教材的桥梁,让生活化的历史素材进入学生视野,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知识共享的局面。比如在教学“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地的抗日纪念馆,听参与过抗日战争的老兵的故事,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对战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对和平发展道路有更为现实的认同。
生活化的历史教学理念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改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注重创新方法,以生活化的语言、情景、手段,融合生活化素材,营造高效、和谐的历史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永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