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日民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活动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在新课标不断推动发展的背景下,使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综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利于小学生掌握相对零散和抽象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学科,以抽象的知识特点,零散的知识结构成为小学生学习的难题。尤其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还没有发育成熟,导致很多学生在面对数学学科时丧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教师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为后续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对策。
一、探究式教学的指导原则
(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1]。在整个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需要先进行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探究。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会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因为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进度。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将课堂还于学生。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才能够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同时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对自己不明白的数学难点进行总结,在之后的探究讨论过程中实现重点讨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目标。但是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不能过长,容易出现走神或者影响探究活动进程的现象。
(二)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数学课程探究活动中来,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往往以教师的理论知识讲解进行填充。这种教学方法会大大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针对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会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自我结论。这个结论是学生经过实际讨论得到的,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和学生的结论,因为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教师不同,学生的结论更能反应出学生的思考过程。教师能够针对这个过程修正学生的思考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2]。同时教师在让学生经历讨论过程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前使用情景创设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和之后的探究活动进行结合,才能保证学生进行的探究活动是高效高质量的。况且,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就是抽象而零散,那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创设有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说在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中“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时,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情景创设: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长方形木质框架,然后说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20厘米和10厘米,对学生进行提问: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学习过长方形面积公式回答: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0平方厘米。然后教师将这个长方形框架进行弯折,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再次提问学生:现在我手里拿的图形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发生变化了吗。然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通过这种情景创设法,既能够对之前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还能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拓展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方法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效率,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积极拓展探究方法,提高學生探究活动的效率和学生对探究学习的热情,最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果[3]。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六单元《确定位置》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在四年级学习了东西南北的方向表示和利用方格纸确定位置以及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这部分知识为五年级“确定位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学习五年级“确定位置”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活动搬到户外搬到操场上,通过实际操作已经掌握的数学位置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实际的应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第一组的学生为中心,要求第二组的学生走到东西方向十五步距离的位置,要求第三组学生走到正北方向距离第一组学生二十步距离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各组内部同学进行讨论,以各组位置为中心各组同学进行位置的拓展,最后每名同学都要展示自己的位置。通过数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奠定关于位置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合理构建探究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不合理的分组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出现厌学弃学的不良情绪。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分组活动时一定要秉持科学合理的分组态度,保证学生小组能够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比如说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这一单元中第一课时,教师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活动。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先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进行排列,然后以六个一循环或者八个一循环的模式将学生分开,之后教师将每个循环的第一个人组织在一起,将每个循环的第二个人组织在一起,以此类推。在这一步工作完成后,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和特长将这些小组进行人员微调,微调的原则是保证每个小组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每个小组有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每个小组还要有探究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和分析问题,最后要保证每个小组尽量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这样的小组能够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到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应该保证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有效发展。小组在探究活动中根据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和探究能力强的学生的组织能够实现探究活动的高效实施,然后由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结论阐释。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倒逼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高效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注意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科学合理的分组,综合拓展使用探究教学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秀菊.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10):35-35.
[2]杨丽丽.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刍议[J].知识窗,2020(2):110-110.
[3]石燕.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读写算,2019,(7):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