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及改正

2021-09-10 07:22黄容添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小学德育对策分析

黄容添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需要完成的一个重大目标,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拥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个人行为,个人卫生以及礼貌用语等方面,其成因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为引导、帮助小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给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监督小学生的执行过程。

关键词: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分析;对策分析;小学德育

引言:在人一生的不同时期之中,小学是最非常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的道德意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定型,如果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的不良影响,容易变得调皮捣蛋。笔者就“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表现出发,探讨如何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智不断成熟,这个过程中,诸多的小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中,逐渐形成了个人行为,在儿童判断能力,个人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的影响下,儿童会出现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个人行为。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

平常表现太过活跃,不顾他人感受,在公共场合嬉戏追打,不遵守公共行为规范等。日常交流中不懂礼貌用语敬语的使用。个人行行为,卫生习惯差。小学生在学习上容易产生的不良习惯有学习不主动、不自觉,对自己没有要求,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没有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烈;在做作业的时候非常敷衍,不细心读题,字迹潦草,甚至抄袭作业;喜欢躺着或者趴着学习,没有良好的坐姿等。而在生活上,学生容易道德观念淡薄,生活中的自理能力差,严重依赖父母的照料,不能正确对待挫折;讨厌劳动,劳动技能差,害怕吃苦,安于享乐;时间观念差,饮食习惯差,安全意识淡薄,个人形象不好,跟同学不能正常交往,缺乏基本的礼貌等。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

1.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有很长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学生很多的不良行为习惯是在来自于家庭的不良影响下形成的。有些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在面对各种原本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事情的时候由家长包办了,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任何的要求,让他们没有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对孩子有求必应,提出无理要求的时候也尽力去满足。有些家长自己在说话做事的时候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将家长的坏习惯学在身上,缺少礼貌,出口成脏。

2.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

小学生的活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已经跟社会有了一定的接触,但是还没有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社会上复杂多变的信息难以妥善处理,因此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一些格调低下的书籍很容易在学生之间流传,也有很多含有不良信息的图片、游戏等出现在网络上,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拥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在看到大人的不良行为之后,很可能进行模仿,沾染上同样的不良行为。环境对人的塑造能力是非常强的,社会上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

针对小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多观察,发现小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制止,并告知小学生该行为习惯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而教会小学生正确的的处理方式,这里给到几个具体的教育方式:

(一)良好行为示范,帮助学生建立行为意识

要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首先要帮助学生对哪些是不良行为习惯有思想上的认识,也是人们对社会规范进行学习的基本过程。对小学生来说,辨别是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学校应该开展相关的德育活动,重视学校教育的工作,让学生对好的行为有良好的认识,同时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让学生所生活的环境成为示范中的重要一环。让学生对良好行为规范的准则进行朗诵,将良好的行为习惯编成歌曲或者顺口溜,让学生进行背诵,潜移默化之中带给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观念。可以举行一些活动,例如让学生表演一些讲述不良行为习惯的小品,让学生对其中出现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可以讲述一些讲行为习惯的故事,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感受,让学生对行为习惯是否良好有更加明确的认知。

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不仅仅是在各种活动当中,还应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从平常的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小事抓起;进行示范的也不仅仅是教师,还可以是学生。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性,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使用礼貌用语,在面对别的教师和学生的时候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给学生带来好的影响。在遇到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纠正,让学生懂得应该怎么做。当平时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变得有礼貌,学习习惯变好,努力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注意到这种情况,对学生加以鼓励,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对的,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在今后遇到相同的情况的时候,能够拿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来应对。

(二)进行家校沟通,帮助构建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些家长将对孩子的期望全部放在学习上面,看重分数,在物质与生活条件上面尽力对学生进行满足,只要学生的成绩好了,对其它的方面不管不顾,忽视和孩子的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里状况和行为习惯,缺少了情感上的投入,对孩子的要求受到了曲解。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不重视自己的形象,带给学生不好的行为示范。学校需要重视学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广大家长重视家庭教育,让家长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方位教育,让学生得到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学习是每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拥有了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路上走更远,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机会。家长自己的文化程度可能并不高,對终身学习的观念比较单薄,甚至认为学习没有什么作用,学校要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让家长有更加正确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养成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受到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当这两种教育的双方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学校要做好家校联系的工作,对学生家庭有更加全面完整的指导,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对学生更加信任,带给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信心;看待学生的时候视角更加全面,能够正视学生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可以采用开家长会的方法,组织家长收听专家对行为习惯的讲解,并且对调皮捣蛋学生身上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家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三)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平等师生关系

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是教师管理好学生、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前提条件,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以及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心理上的不同特点和个性上的差异有更加全面完整的把握,在面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时候,能够对症下药地帮助学生改善相应的情况。学生对教师的看法也是非常不同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对待教师可能非常害怕,也有可能缺少敬畏之心,这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处理,让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改善。有些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是比较自卑的,害怕别人产生歧视,对教师和其他的同学存在强烈的戒备心理,但是同时又非常渴望来自教师和同学的关怀和信任,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需要教师坚持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引导其他学生对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有正确的对待,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集体的温暖,愿意对目前的不良习惯惊醒改善。而有的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习惯了来自教师或者家长的训斥,甚至掌握了一套应对的方法,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劝说或者批评的时候,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在面对这样的学生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件,让学生的情绪产生波动,从这些事件出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愿意进行改正,在学生的心灵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更好的改善。

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思想情况更加重视,把握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多多交流,让学生思想上不良的地方得到化解,从而拥有更加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标准。

结束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产生的不良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班级管理者要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示范,及时进行家校沟通,对学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帮助“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改正不良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刘红霞.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 教师,2021(4):3-4.

[2]李燕,郑述满. 小学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117-118.

[3]郑小英. 论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教育的方式[J]. 读与写,2021,18(8):256.

[4]陶雪珍.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研究[J]. 新课程,2021(5):231.

[5]董堇堇. 素质教育下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21(1):77-78.

[6]姚亚琼.试论小学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J]. 文存阅刊,2021(13):94.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大敦小学,廣东    广州   511340)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小学德育对策分析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