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互联网交流平台、家访、举办家长进校园活动等方式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和家长的教育水平。
目前,部分家长对家校共育理念不够了解,未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很少主动与教师联系。有的家长较关注子女的成绩和在校表现,不重视孩子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个别家长错误地认为教育行为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学校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任其自由生长,遇到问题甚至无原则地向孩子妥协,或过度行使家长的权利,大到课程设置,小到校服材质都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干预学校工作。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夫妻双方教育观念不一、家庭关系不和睦或离异、隔代教育或亲属教育等原因,家校教育观念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家校合作,使教育的力量形成一股合力,从而达到教育利益的最优化呢?
与时俱进,采用互联网交流平台,构建家校合作的重要桥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可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有的班主任有时无暇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希望有一种更好的相互联系和沟通方式。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家校共育的方式也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生了很大改变。移动互联网可以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这种通信模式为传统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移动端家校共育模式。这种模式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家校共育连接起来,是信息时代下家校共育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搭建起了学校、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家校双方能够及时、方便地传递信息,有效解决了家校之间沟通难的矛盾与问题,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得到关爱服务。互联网给学校、班主任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率的沟通渠道,而且交流过程中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充分实现了社会、学校、家庭和谐共育的教育格局。
继承传统,访出“家校共赢”新合力。苏联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过程中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确,家访在增进和加强家校间的沟通和联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访不仅仅是教师与家庭之间进行有关学生信息的简单互换,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亲自登门走访,可以让家校之间轻松达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配合与支持的情感共识。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处在同一空间,谈论的焦点与重点集中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登门家访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关怀的温暖,让学生意识到: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不辞辛苦来到家里是为了让自己及时改正缺点,督促自己进步,而且老师对自己在校表现有如此全面的了解,一直以來非常重视自己。教师应以真诚的爱,温暖学生的心,家访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也为家校合作打下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继往开来,家长进校园是提升家校合作的质量保证。目前,还有个别家长仍然存在教育是学校单边教育活动的传统观念,并且强行给孩子指定发展方向。因此,仅开展形式单一的家长会,往往效果欠佳,很难实现开家长会的初衷和预期目标。教师可以尝试通过交谈、讲座、家长进校园等多种家校共育方式,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问题,给予家长一些科学的、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指导,让家长逐渐优化教育理念和观念,树立科学的育儿观,采用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学校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更好地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和学校一起为孩子营造更有利的教育环境。
家校共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和家庭都应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弥补不足,形成教育合力,最终实现家校共育,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总之,只有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致,才能真正地把两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宁市第十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