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
踝关节损伤会导致本体感觉障碍,进而增加踝关节再损伤风险,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治疗踝关节损伤,对预防及减少踝关节再损伤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阅读、分析、整理、提炼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训练相关的研究,总结了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训练方案及预防治疗踝扭伤和踝不稳的效果进展,为体育运动中的踝损伤预防治疗及训练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运动中较常见,在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手球等跳跃和变向类项目中发生率较高。踝关节运动损伤常导致踝本体感觉障碍,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减弱,稳定性、灵活性和控制能力下降,踝关节不稳易增加再次损伤的风险,反复损伤会导致踝关节退行性改变,关节功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既本体感觉训练可减少踝关节韧带损伤理论假说后,许多学者也开展了本体感觉训练预防及治疗踝关节损伤的研究。研究表明本体感觉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踝关节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踝关节扭伤发生率、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姿势稳定性、关节位置觉等多个指标。现就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运动损伤的研究应用综述如下。
1 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踝关节损伤与本体感觉密切相关,踝关节损伤可导致本体感觉障碍,损伤越严重本体感觉下降越明显。本体感觉训练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运动损伤后康复治疗和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体感觉训练主要是为了改善关节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增强感觉运动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能力,达到恢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受到破坏的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包括闭眼单腿保持平衡,在衡板或踝关节盘上保持平衡,单腿站立保持平衡下完成接球或投球等任务,平衡协调性练习等。文章总结了关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各项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表1),训练方案大都采用睁闭眼单腿站立以及借助平衡板等辅助工作的练习,训练时间从4周到12周不等,大都采用6周的训练周期,频率每周3次,在结果测量方面较多采用姿势稳定性测试和本体感觉的测试。对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的方式并没有统一硬性的规定,但在训练过程中本体感觉训练应该遵循从易到难,
从双脚到单脚,从稳定到不稳,从静态到动态,从睁眼到闭眼的原则,逐渐增加难度。本体感觉训练的实施中需要考虑训练频次和周期,研究指出本体感觉训练应从踝关节康复的最开始就进行,长期的本体感觉训练可能更有效,并且一个长期的本体感觉训练计划最好作为运动员运动前热身的一部分。另外,研究指出也踝关节一侧本体感觉损伤的患者,可能会使得健侧的本体感觉下降。因此,在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时注意进行两侧踝关节本体感觉的评定和训练。综上,以上研究较多还是关于在选定的训练周期内观察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的效果,并没有针对是否达到最大效果进一步的探讨,研究最佳疗程以及效应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对本体感觉训练在踝关节损伤的应用中更加有帮助。
2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研究应用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俗称踝扭伤,踝扭伤者易再次发生损伤,本体感觉训练对于有踝扭伤史的患者来说是有效的干预方法,并且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指出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踝关节扭伤发生率,改善动态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升姿势稳定性,增强踝关节位置觉感知能力,值得临床应用。于梅君等将20名足球运动员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本体感觉训练6周后发现运动员平衡能力明显提高,对预防踝关节损伤有重要意义。Ben等对16名运动员进行8周的本体感觉训练,通过等速力量测试和姿势稳定性测试发现,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的增强损伤踝关节的肌肉稳定性及姿势控制。方华等通过分析和对比本体感觉训练前后动态足底压力分布的变化,发现本体感觉训练尤其对大脚趾和第一跖骨功能性影响较明显,有可能对抓地效果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另外,针对本体感觉训练降低踝关节损伤再次发生的风险程度,研究显示踝关节扭伤后1周开始为期12周的平衡板训练,在跟踪的230天内,踝关节重复性扭伤和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率,训练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8个月发现本体感觉训练可将踝关节扭伤后的复发风险降低54%。综上,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不仅是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一种康复手段,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其作为一个预防性措施,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员踝扭伤发生率,打破复发性扭伤的恶性循环,有效减少踝关节损伤。因此,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易发生踝关节扭伤的项目,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可考虑融入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3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不稳的研究应用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与踝关节本体感觉降低有关,通过改善本体感觉功能是运动干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机制之一,以姿势控制训练为主的平衡训练及本体感觉训练均有助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康复。Lee等对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发现患侧足部压力异常分布情况及踝关节位置觉明显改善,与AmrinderS等研究结论相似。Winter等对28名速度滑冰运动员进行12周本体感觉训练研究显示,本体感觉训练能显著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功能稳定性。Salom等采用在平地、平衡板上睁闭眼患足站立及摆臂站立等多站式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不稳患者训练6周后发现姿势偏移程度及关节位置觉均有改善。江迪锦等对6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进行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通过观察腓肠肌AEMG值、踝关节AOFAS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指出本体感觉训练能有效改善踝关节的运动功能,有效提高踝关节稳定性。综上,本体感觉训练可通过改善踝本体感觉、增强踝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改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4 小结
踝关节康复过程中本体感觉的输入和神经肌肉控制对踝关节康复至关重要,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康復关键是针对患者选择正确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正常的本体感觉输入,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独特且显著的作用,但目前关于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在不同项目及运动员的应用研究还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由于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本体感觉训练的训练方式、训练周期、效应持续时间等值得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天津市体育综合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