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刘明
当前,受到学校教育因素、学生因素、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为改变这一局面,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应优化学校体育教育方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力活动习惯,加强家庭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工作。
现阶段,受到学校教育、学生运动积极性不高、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等的影响,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这将增加健康隐患,导致肥胖、营养过剩、核心力量弱化等不良问题,并增加青少年成年后患上高血脂、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少年强,则中国强,为了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关注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问题,分析其具体原因,提出对症提升策略,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
1 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因素分析
1.1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是导致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升学率,存在“重智力教育,轻体育教育”的现象,在体育教育上的投入不足,体育运动场所及设施配置不完善,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需求,体育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忽视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有些学校甚至会以各种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程的课时,缩短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继而导致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而且,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放学后要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或者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根本没有时间去玩耍,去运动,这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1.2学生因素
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不完全是受到学校教育影响,也与学生个体因素相关。由于物质生活的富足,青少年肥胖率逐年上升,再加上课余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不少青少年对于体育运动并不感兴趣,再加上,部分青少年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怕苦、怕脏、怕累的思想,对于运动强度高的体育运动,缺乏参与热情。
1.3家庭因素
家庭对于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重大的,当前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往往与家长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不少的家庭中,家长过于懒惰,存在“生命在于静止”的思想理念,很少进行体育运动,这导致青少年从小都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体能较差。也有一些家长,对于体育运动存在偏见,认为这会占用青少年学习的时间,认为孩子进行体育运动是不务正业的行为,这会打击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的提升策略分析
2.1优化学校体育教育方案
学校是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主体,应该勇于承担起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的重任,创新体育教育方式,让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创新体育教学内容,在传统教育项目基础上,引进一些现代化、趣味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说在田径、羽毛球、篮球等项目之外,建设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引进足球、排球、网球等项目,或者引进传统民族武术、体育舞蹈等项目,给学生多元化的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在体育教育整体规划上,应该确保各年级的体育课授课时间,做好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展开晨跑、课间操、社会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运动量,增强其体力活动能力。
2.2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力活动习惯
为了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力活动习惯,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积极引导青少年来到户外,参与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正因如此,才应该张弛有度,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缓解学习压力,增强体力,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统一理念,正视体育运动的价值,采取合理教育方式,培养青少年正确的运动观念,培养其科学的体育运动习惯。在体育运动中,学校、家庭应该联合起来,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的体育精神,鼓励青少年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激发出体力活动的潜能,提升体育竞技水平,鼓励学生应用课余时间,学习体育知识,浏览体育相关的新闻,阅读体育杂志、书籍,观看体育赛事,选择优质偶像,作为自己学习的对象。这样的教育模式,能够激发青少年自主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改善其体力活动能力。
2.3加强家庭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教育工作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鼓励大家来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一些体育意识缺乏的家庭,正视当前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的问题,以身作则,带领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树立良好的体育运动观念。建立健全体育运动场馆、设施建设,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体育运动氛围,改善体育运动环境,让青少年自发组织、参与体育运动,在兴趣爱好驱使下,学习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提升体力活动能力。
3 结语
现阶段,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下降已成事实,这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为了改变现状,提升青少年体力活动能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应该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青少年走出房门,來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在社会上形成积极阳光的体育运动氛围,激发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作者单位:1.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2.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