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明园 蔚琼 宋瑞
摘要:制造业是促进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纵观当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其对于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这种持续的影响已经覆盖了民生、就业以及社会分工等各个领域。就业问题因为关系到民生,乃至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就业
十四五规划提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吉林省体制机制健全至更加精准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层面上,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基数,稳步推进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而如今,吉林省仍面临着产业、行业间就业结构不平衡问题,技能型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与普通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矛盾正逐步加剧。吉林省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一是为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就业人员;二是制造业作为各产业间的纽带,通过产业融合的形式带动各产业间人员的流动就业,有利于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引导就业人员的流动方向。
一、概述
(一)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含义
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指制造业企业为了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将价值链由制造业为核心而向服务为核心的转变。
(二)吉林省制造业基本情况
吉林省三大产业结構中制造业行业占比较大,为吉林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伴随着国内大范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导致了经济总体增速的明显下滑。现今吉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如下: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创新研发难度高;研发投入巨大。
(三)吉林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现状
吉林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开始较晚,对该项研究的深入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实务中,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随着劳动分工的深入、供求的变化,以及吉林省内部生态环境压力的约束、人口红利的消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使得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吉林省传统的制造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产业布局分布不均,就业发展协调不足
吉林省三大产业中制造业占比是非常高的,过去制造业的发展给吉林省创造了重要的GDP贡献,现在制造业仍然给吉林省带来着巨大的收益,未来也将持续给吉林省经济的发展创造收入。伴随着整个国内大环境、大政策、大背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各产业结构间的调整,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制造业发展速度放缓,作为我国的关键产业,目前已经导致国民经济整体上增速的放缓。制造业需要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因暂时疫情导致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环境,并继续扮演好经济发展守门人的角色。
2.产能利用情况过低,导致闲置及成本浪费
产能利用率也叫设备利用率,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产能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供给小于需求时,产能利用率就会升高,反之,产能利用率就会降低。
吉林省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在2016年为73.9%,2017年增加3.6%达到77.5%,2019年略有下降至77.1%。总体的趋势来看,虽然略有波动,但吉林省近几年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为稳定。
3.经济增长贡献较低,并未形成提效助推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构建了一整套的制造业体系标准。20世纪以来,吉林省主要以重工业和国营的企业为主,到21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吉林省制造业开始融入全球经济,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升。
近些年,吉林省经济增长初步进入新常态,制造业产值的增长也日渐平稳,通过分析近几年吉林省生产总值与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可知,在2015年至2019年间,吉林省制造业增加值逐步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9%左右。可见吉林省制造业近几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为稳定。
4.制造业服务收入低,增加值贡献并不显著
目前,吉林省制造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普遍来看和发达国家同类型企业相比仍然还有比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中基于服务获取的收入仅仅为总收入水平的六分之一。在理论上来说,“微笑曲线”也是通过提升服务业务占比来补偿生产制造业过程中利润总额不足的现象形成的,但是目前吉林省许多制造服务企业的服务环节利润率还是远远低于制造业环节的,极大的制约了制造业服务企业转型对服务环节的积极性。
二、吉林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对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战略认识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
(一)一线技能工人及智能技术人才缺乏
现今吉林省的劳动力逐步流向沿海城市,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等影响因素,劳动力优势正逐渐减退。就业人员的基数较为薄弱,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未能充分的展示出吸引力,这也是造成吉林省人才短缺和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受国内研发大环境的影响,技能型综合型的就业人员大多积极性不高,研究氛围不是很浓。
(二)随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
市场的适应能力主要包括市场竞争的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等,吉林省在应对市场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上仍存在着短板,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管理以及战略的定位上,国营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障碍依旧存在。吉林省制造业企业在服务转型中的管理水平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需要。同时,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缓慢,吉林省制造业在国内转型浪潮中发展缓慢。
(三)自主创新管理制度混乱
吉林省的改革之所以一直发展缓慢,是因为吉林省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大部分依靠国家资金发展,有些企业不能完全适应创新的大形势,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物未尽其用,人未尽其职。另一方面是制度上的缺失,存在内部矛盾。
(四)制造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
当今时代,如何平衡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增长是新时代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课题。吉林省制造业附加值较低,产品的科技含量也较低,致使产品在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尤其是以粗放式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供给,不但没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还对吉林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破坏。
三、制造业服务化对就业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建立服务反馈机制
提供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以实现消费者价值为核心来构建服务反馈机制,以顾客为核心,基于顾客的利益出发,提高产品和服务。企业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主动地满足消费者要求,着力打造产品的质量,提升服务效果。作为制造业服务型企业,服务并非与生产相分离,反而能够以服务促进生产,达到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4]。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
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吉林省制造业可以利用网络场景来创造和传递产业价值。企业应积极站在客户的角度,与消费者建立思维联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基于新场景的解决方案。从而为潜在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三)政府应当做出积极引导
吉林省必須强化政策的引导,着力助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改造。当代社会,招工难与大学生的就业难并存的问题已经说明吉林省内劳动力需求结构失衡,相信制造业服务化是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的,但是其毕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和矛盾,也会在发展中对产业的绩效和生产效率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政府在此时向企业伸出援助之手,一起积极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营造出良好的
氛围。
(四)借新科技革命之力转型
借力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吉林省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应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的转型。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本质是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一系列从发明到创新再到革命的动态过程。通过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产业化,可以催生出新的行业,进而改造传统的产业,塑造出新的产业格局,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发展。
四、结束语
吉林省制造业服务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对制造业总体及高技能综合型劳动力就业的扩大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总体上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的增加有利于促进制造业总体及高技能综合型劳动力就业的扩大。另外服务化要素的投入对于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行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低技术水平制造业行业服务化对其总体及高技能综合型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高技能水平制造业行业服务化则会促进其总体及高技能综合型劳动力就业规模的扩大。进而制造业技术水平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制造业总体就业存在着门槛效应,随着当今大环境下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性服务要素投入的增加对制造业总体及就业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J].伦理学研究,2021(02):2:54-56.
[2]苏向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7(11):78-83.
[3]刘多.东北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0.
[4]苏向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7(11):78-83.
[5]“十四五”制造业产业格局与政策转型建议[J].电器工业,2021(05):6-17.
[6]罗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与就业技能结构变动[J].中国人口科学,2019,000(003):53-66.
[7]覃静.我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
[8]张鹏举.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战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4):167-168.
[9]张青山,逯晓宇,徐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挑战,路径与对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37-244.
[10]杨振兴.中小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关系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1):87-89.